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Gravity/《地心引力》:一部擁有深邃靈魂的後現代太空史詩

「觀看這部電影,是在地球上能作的,離外太空最近的事」。

尤那斯柯朗(Jonás Cuarón)的劇本場景設定原為黃沙滾滾的大漠,爾後經由其父艾方索(Alfonso Cuarón)的建議,推展至浩瀚無際的外太空柯朗父子的地心引力,20138月選為威尼斯影展開幕片後,美國權威媒體及獨立影評人們,無不齊聲盛讚:混雜著美麗與恐怖的基調,讓最終的浪漫得以升華」,一部擁有深邃靈魂的技術神跡」之後現代太空史詩

美國太空梭探索者號萊恩·史東博士(珊卓布拉克)與麥特·可瓦斯基艦長(喬治克隆尼)於太空執行修理哈伯望遠鏡的任務期間,由於俄羅斯以飛彈炸毀一顆自己的衛星,其碎片造成連鎖反應,將探索者號擊毀。除了以美式觀點看待麻煩製造者外,美、蘇、中三國鼎立的太空科技也為現今國際政經現實(中國於20119發射了首個小型試驗性太空站天宮一號,也為本片要角之一)。而用中籍船艙的中文面板與燃料用盡之橋段,暗諷「中國製造」敗絮其中,增加任務困難度外,也突顯美語為文化霸權之於他國的焦慮與不解。
影片起始即為靜謐蒼冷的外太空場景,當爆破碎片介入之時,鏡頭將三位太空人分散至鏡頭視角各處,再藉由因無重力的漂浮碰撞,讓珊卓的視角觸及到切半邊的頭顱與家庭照,讓觀眾與珊卓同感心中的無力與恐懼(導演為了讓珊卓於影片獨挑大梁,一定得把搶鏡人等砍光光啊!)。此旁觀的攝影角度於珊卓頭上腳下至頭下腳上的急速翻轉之際,因喬治的呼叫:「告訴我你的視線方位」後,鏡頭先上移太空頭罩,拉進珊卓的焦慮特寫,再由她的扭脖轉頭,由腮幫子轉到珊卓主觀的敘事視角,讓觀者們實際體驗太空人視線的暈頭轉向。開場不出20分鐘,導演藉由個人擅長的一鏡到底(也稱為長鏡the long take)風格,將旁觀移轉至主觀,使觀者(旁)融合至珊卓(主)的身理至心理變化的多重揉雜技巧,令人折服。

喬治搜尋到珊卓後,兩人一前一後那既似獨白,卻像表白的隔空閒聊,導演只消用一根帶子,就悄悄地拉進疏離的人際關係文武雙全的珊卓沒有家人,曾經有個女兒,但是地球之於漂浮外太空的她,是無重心之所在雖為聰明幹練航太總署工程女博士,卻形單影隻;伊利諾州的生活之於她,毫無生命力,也無吸引力導演將幽黯的外在(太空)暗喻至主角空虛的內在之時,兩人依存的攜帶式推進器前往鄰近國際太空站的衝力撞擊,使資深幽默的喬治必須犧牲小我(導演又再次成功移除搶鏡人…而且這次是喬治!!!),先走一步了。
折騰一陣再次進入到安全地帶的珊卓,解除太空裝,以原型艙門為背景,歷經九死一生後,珊卓那伸展、放鬆、成圈、捲曲的無重力狀態,近似現代舞的展演,又極接近嬰兒於母體中的姿勢。導演將母愛與重生的象徵結合,即便是又再次創造了一位美國女英雌,或另一個老掉牙的終極倖存女(the Final Girl,其具備了中性的萊恩·史東之名,一頭俐落的短髮,還有大難不死的情節;當然,短髮是為了拍攝無重力場景之便的角色設),亦或是下一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大熱門,卻也點出了無論是痛失親友、浩瀚宇宙、幽靈太空站、單人逃生艙、語言無用性、幽深水底以及無人小島,人們無論生來死去,必將孤獨荒蕪,形單影隻。

珊卓由無重力的外太空,藉由地心引力回到地表,因艙內吃水而沉至海底,掙脫了太空衣的重量,力爭上游,此時鏡頭左下方一隻小青蛙打水的生命力象徵,不言而喻岸上的掌印與腳印,襯托出土壤與水窪的啪啦聲響,雙腳的不習慣讓珊卓既安慰又羞赧期間無重力至重力的瞬間轉換,導演利用運鏡,潛移了各種顯而易見的力量(visible force)使我們的身理得以生存但之於精神層面,我們卻依存著無影無蹤的隱形力量(invisible force):或許是回憶,或許是影像,或許是信仰,或許是幻覺中的談話,更或是如釋重負的勇氣:珊卓的身心在太空漫遊過程中,大起又大落,她最終明白,放下包袱,解開心結,降落即起飛,她要為自己而活
有趣在於,尤那斯柯朗因此拍攝了由格陵蘭島演員Orto Ignatiussen無意間透過無線電,與遠在500公里外的珊卓對話的7分鐘短片Aningaaq透過雞同鴨講而傾聽彼此的處境,一個天一個地,此視覺觀點運用聽力呈現,不單單只為陌生的彼此互相狗叫爾爾,再次突顯柯朗父子的創意無限,令人驚喜


At Finnkino,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Photography & Works Cited:
SHARE:

2 則留言

文生 提到...

好酷的影評~

missymindy 提到...

謝謝:)柯朗父子酷不可沒啊!!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