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Star Wars: Episode VII-The Force Awakens《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原力覺醒,英雌崛起

《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1214日在美國上映以來佳評如潮,證明迪士尼執行長伊格(Bob Iger)2012年猛砸40億美元給盧卡斯影業Lucasfilm的確慧眼過人,雄才大略。第七部曲甫在美國聖誕節檔期首映,即耀昇影史單日票房排名亞軍,並刷新歐洲與日本首映日票房冠軍紀錄

喬治盧卡斯的星戰靈感源自希臘悲劇與神話學大師坎伯(Joseph Campbell)1949出版的超經典著作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論述到男性英雄的原型,以及父與子的課題。盧卡斯依據坎伯旅程的迴圈理論(monomyth)注入了原力的概念,《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2014年夏季於阿布達比與冰島開拍,以女性的美麗、堅強、獨立與自主,埋下未來世界絕地武士的另類伏筆。
《原力覺醒》背景設定在絕地大反攻的30年後。起始即為星戰迷津津樂道的鵝黃斜體跑馬字幕與熟悉不過的John Williams經典配樂。半甲子前,艾米達拉皇后的龍鳳胎路克與莉亞,成為行者與反抗軍,對抗自己的父親黑武士,是為星戰一、二、三部曲的敘事導向,為父子爭鋒的主線之一。《原力覺醒》中,莉亞公主與韓蘇洛艦長的獨子班蘇洛,受了邪惡帝國最高首領史諾克Snoke的蠱惑,渴望和祖父黑武士達斯維德一樣強大,而背叛了天行者路克與反抗軍,成為新一代的黑武士凱羅忍(Kylo Ren,由Adam Driver飾演,本小姐懷疑韓蘇洛與莉亞皆為淡髮色娃娃臉,如何生出黑髮黑眼酷似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馬臉,大抵本片選角最失敗之處)哈里遜福特回鍋星戰班底,以影史而言,別具傳承意義,以影片架空世界而言,與凱莉費雪飾演的莉亞公主,老夫老妻倆同代表了歷史與智慧,卻也不得不面對難分難解的家庭風暴,為父子難題的主線之二。星際大戰不僅是宇宙原力的爭奪戰,也是父與子,祖與孫的男性霸權之主權宣示戰。從天行者路克最終決鬥黑武士安納金、韓蘇洛柔性勸服班蘇洛,直至凱羅忍肖想達斯維德的至上權力,年輕男性角色們意圖模仿父輩的衝動,以揚棄母親的牽制,邁向絕對父權企圖取而代之,再藉由加強語言、政治與原力的支配,粗暴無禮的對於象徵女性的各個星球間,發動戰爭、燒殺擄掠、姦淫搶騙。伊底帕斯階段貫穿第一至第七部曲,是高度男性主義至上的鷹派主義。
1977年的星際大戰首部曲中,莉亞公主仍為清一色男性角色中的點綴,無法掙脫花瓶伴侶的命運。但是事隔三旬,莉亞公主擔任反抗軍最高指揮官,與賈庫星球拾荒人的角色設定,明示了女性主權的崛起,飽含政治女性主義,意在推翻父權,爭取平等,也反映了現今社會女性地位的事實。凱莉費雪飾演從公主至老媽的莉亞,可圈可點,為星際戰爭間添了些許母性的溫柔,可惜一顰一笑僵硬牽強,明顯上戲前施打了太多肉毒桿菌導致。英國新生代女星Daisy Ridley所飾演的拾荒人芮,情緒到位,聰慧美麗,極具說服力,潛力看好。她在賈庫星球獨居獨食一景,手指輕輕混合糊狀物質,不到一分鐘變為午餐麵包,此橋段已預告觀眾芮的潛藏強大的原力,但還未覺醒。直到芮被班蘇洛囚禁,兩人對峙的你來我往過程,引發了女性的力道,顛覆了劇情的發展。之於芮在短時間如何確認自己的能耐,卻毫無掙扎猶豫的內心情感戲過程,大抵是星際大戰劇本最不足之處。芮運用自身的能力逃脫父權的宰制,(而非等待英雄男性的救援)施力的對象之一風暴士兵JB-007 :放下你的武器,其實為007詹姆士龐德丹尼爾克雷格客串(James Bond縮寫即為風暴士兵代號JB-007,身手矯健膽大過人的英國探員遇到美少女的宇宙原力也無可奈何,美國不時揶揄英國由此可見),只獻聲不露臉。喬治盧卡斯草創星際大戰,適逢於美蘇後太空競賽(1955-72)與後越戰時期(1955-75),星際大戰的大快人心,陽剛氣息濃厚,不啻為美利堅合眾國之於星際與地球保衛戰的想像勝利,而黑武士凱羅忍的焦慮,即為美國政府懼怕落後於蘇俄的潛意識,半甲子之後,卻於《原力覺醒》中,由女性角色出征,強調了放下武器,立地成佛的反戰思想。
星戰討喜角色BB-8R2-D2的通力合作,使得芮得以與丘巴卡駕駛千鷹號找得天行者家族的遺族之一,並將光劍之一歸還於主。芮的星際旅程劇本,高度符合坎伯神話學中旅程的迴圈理論:冒險的雄心(為了解救陌生新朋友BB-8與芬)、旅程的神兵(韓蘇洛等人馬)、難關的突破(囚禁後的逃脫等)、拒絕的誘惑(原力的黑暗勢力)、地獄的考驗(被男性囚禁的過程即為女性的地獄)蛻變的覺醒與回歸的旅途。在綠草如茵,枝葉繁茂的環海小島,是為大地母親的象徵,也是芮逃離了男性霸權的束縛(沙丘遍佈的賈庫星球象徵毫無生育力的環境枯竭,班蘇洛象徵男性政治、倫理與權力的壟斷)。芮歷經了星際大戰與父權間的心理戰,最終代表了反戰的新女性主義,是為現在與未來的希望,也是女性美麗、堅強、獨立與自主的最佳詮釋。

放下你的武器」。
放下我的武器」。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At Finnkino,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Campbell, Joseph.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SHARE: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Sicario《怒火邊界》:政治正確PK以暴制暴

為了打擊美墨邊界毒梟交易,FBI探員凱特(艾蜜莉布朗特飾)和兩位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成員組成緝毒小組(喬許布洛林與Benicio Del Toro),從亞利桑納州土桑市跨界進入墨西哥,遭遇了一連串預期之外的危險,所有的預期都變了調……..
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也於赫爾辛基影展與高雄電影節大放異彩的的《怒火邊界》,由擅長探索人性道德議題與緊張動作場景的《私法爭鋒》加拿大籍導演Denis Villeneuve掌鏡,全片於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市取景。艾蜜莉布朗特素顏上陣,為清一色雄性陽剛掌控的特種部隊稍稍揉合一些些女性的懷疑、脆弱與同情。艾蜜莉所飾演的凱特清澈如空的雙眸與時而深鎖的眉梢,反應著她所能承受的任務極限,衝擊著她本原所相信的執法信念。原籍波多黎各的Benicio Del Toro則是飾演彬彬有禮,面無表情,走路有風,謎樣過往的特工傭兵亞歷山卓,他道地的中美洲西班牙口音與墨西哥演員對陣時,更添明查暗訪時的真實情境感受。本片也為艾蜜莉布朗特與Benicio Del Toro2010年《狼嚎再起》(The Wolfman)之後二度攜手合作,再加上看似不拘小節,不修邊幅,有話直說,腳穿藍白拖的喬許布洛林,與Benicio一靜一動的合作無間,實事求是、以暴制暴的游擊戰手段,原本片頭起始的女性觀點漸近式轉至男性實戰,法律與人性的界線愈為黑白不明,模糊難辨。
Sicario原文為墨西哥西語「職業殺手」之意。在行動啟動之後,美墨邊境的公路槍戰,為逼近虎穴的第一道破攻。而跨越國界後凱特所見的的人屍高高掛,居民仍照過的景象,場景無聲無息地象徵此次任務的高度複雜與黑白不明。爾後邊境隧道行動由原本的晴空萬里,黃沙滾滾的預備工作,於夜幕低垂,日薄沙丘之時,特種部隊們黑壓壓的背影一一接著隱沒於暗紅的未知。隨後凱特的女性視角即轉換為夜視鏡攝影,觀眾於螢幕所見為綠光濾鏡,將由物體反射出來的微弱光線,聚焦成像,在光電管放大到數萬倍,再由光電管尾端的螢光屏(螢幕),轉換成觀眾可見的影像。與特種部隊同步,在狹窄不通風,舉手可碰壁的迷宮隧道,導演僅僅以人聲呼叫與不時的火光,此起彼落卻又不時轉為黑暗,增添以第一人稱角度觀影因生死未卜的臨場緊張感。
汗水淋漓的凱特衝出隧道後,即撞見了亞歷山卓粗暴冷漠地動用私刑,強擄人質。觀眾也可察覺喬許布洛林代表美國中情局的角色於此神隱,寓言了實際國際情勢上,美利堅政府之於毒梟行動的放任授權與死不認帳。而凱特代表了堅守良心的美國正義,於隧道任務後,敘事角色轉換到以毒攻毒,殺人不眨眼的亞歷山卓,象徵了實際攻堅任務的弱肉強食的血淋淋殺戮,才是國際掃毒致勝的關鍵。凱特所信守的程序正確,卻換來了魁儡見證人的殘酷。在你死我活的犯罪攻防中,女性的觀點不過是男性霸權中另一被迫壓抑的無聲無息,敢怒不敢言的無奈與痛楚罷了。編導以出色的管弦配樂,遼闊卻蒼涼的景色,製造壓抑緊張的詭譎氛圍,並善用場景轉換女男觀點,藉以諷喻當今國際情勢:片頭讚揚一切依法行動的女英雄,片尾輪轉到與片名同位語的職業殺手觀點---乾淨俐落,毫無拖拉,四聲槍響定奪了牽線已久的殺戮行動(Benicio Del Toro滿佈滄桑、略帶倦容,時而透露對於女性的不捨,攻堅行動時全身黑裝不苟言笑的轉換,精彩如謎,鋒芒超越同台兩位演技派,真為觀影一大享受)。導演手法之高明,實為動作寫實片之驚奇傑作。
At Finnkino, Espoo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www.imdb.com


開眼週報13/11/2015黑色星期五轉載:
http://app2.atmovies.com.tw/eweekly/XE1511128184/
SHARE: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Crimson Peak《腥紅山莊》:華麗黑暗的維多莉亞女性焦慮

At Sello Finnkino, Espoo

由《羊男的迷宮》與《地獄怪客:金甲軍團》導演Guillermo del Toro 2015年最新力作的《腥紅山莊》,以英格蘭北部古老華麗的山莊豪宅為背景,洛基Tom Hiddleston為夏普家族繼承人,《姐妹》潔西卡翠絲坦則是不懷好意的老小姐,澳洲新星Mia Wasikowska則是紐約水牛城富家女伊迪絲,家父是當地知名實業家(影集《超自然檔案》Supernatural Jim Beaver)。當家道中落的夏普男爵欲遊說投資新發明時,與才貌雙全的伊迪絲巧遇,就此展開一段橫跨英美,情慾輾轉無絕期的哥德暗黑羅曼史。


電影以倒敘手法,從伊迪絲身穿白色蕾絲,細緻而脆弱的長袍,胸前點綴著愛心的小花,卻雙手沾滿鮮血開場。從結局反推,伊迪絲家鄉水牛城充滿金黃飽滿色調,家境富裕,總是身著蕾絲淺粉的蓬蓬洋裝,尤其當伊迪絲表明她絕非珍奧斯丁時期的孤苦寡女,而是維多莉亞時期哥德派小說家的瑪麗雪萊時,所身著的洋裝剪裁極富男性化。父親離奇去世後,伊迪絲便隨著夫婿夏普男爵入住Allerdale領地。巨大華麗卻落葉不斷的夏普大宅座落於偏遠的英格蘭山丘間,地底蘊藏罕見的血紅黏土礦,染紅雪地與山腰,因此被戲稱為「腥紅山莊」。

從伊迪絲看到來路不明的狐狸犬的那一刻起始,她已入住了鬼影幢幢的凶宅。醋意極強的小姑露西爾夏普解釋腥紅山莊沒有翩翩蝴蝶,只有以蝶幼蟲為食的黑蛾環繞。其實劇情起始已強烈暗示黑髮褐眼的小姑為黑蛾,正蠶食鯨吞地毀滅金髮碧眼新嫁娘的新婚生活,再加諸小姑在廚房瘋狂敲鍋的肢體語言,傑西卡翠絲坦猙獰卻優雅的犀利眼神實已透露太多劇情,抽絲剝繭的偵探樂趣大打折扣。加諸爾後私家偵探的調查報告出爐,顯示夏普家族有段不堪回首的家暴史,小姑出入精神病院的紀錄,以及夏普男爵與前妻們的多張結婚證書,《腥紅山莊》以恐怖童話<藍鬍子>故事為主軸,以哥德風維多莉亞小說咆哮山莊為背景設定,揉雜驚悚短篇大師愛倫坡的The Fall of House of Usher為不可告人的秘密來源,再添個兩男爭一女的鄉土劇情節(二十一世紀的狼人跟吸血鬼都可以搶人類女性了,有何不可),觀眾實不難推敲出劇情進展與結局。


劇情轉折驚喜之處,則是夏普男爵詢問前來英雄救美的艾倫醫生,究竟如何才可行刺不致死:”If I don’t do it, she will. Where, tell me where?” 短短一句,只需數秒,導演Guillermo del Toro極迅速交代了夏普男爵對伊迪絲的深情與自身的絕望。片名Crimson一字,本是猩紅色之意,但解構該詞,即可得「犯罪之子」,(crime son),可見編導以片名控訴犯罪之實(詐欺、偽造文書、騙婚、亂倫、家暴、遺棄等多重組合)。比較搞笑的是,天真心軟的夏普男爵還盼望離開殘破大宅,與伊迪絲和胞姐共同展開(3P??)新生活,當然踩到親姊姊的無數枚地雷,引爆轟天後一發不可收拾。

《腥紅山莊》的美術設計,極富符號學暗示。透過伊迪絲的特殊體質,觀眾可察覺《腥紅山莊》的鬼魂共分紅、黑、白三種色調。紅色為被謀殺的冤魂,具有滿腹的委屈;黑色的則是具有起伏不定的情緒,而白色則是個性軟弱但具悔意的魂魄。夏普家族的家徽,設計狀似骷髏人骨,上幅為Ad Montes Oculu Levavi,拉丁文轉譯為當代英文為I shall lift up my eyes unto the hills,其實此句為位於英國北部約克郡家族1974年的家徽標語,源自古代以色列人對上帝讚美的詩集《詩篇》第121(Psalms 121)。在影片中,此死不瞑目的雙眼可為腥紅山莊所有的鬼眼,也可能為伊迪絲的陰陽眼,因為逃脫不出驚悚片the final girl的一貫設定,伊迪絲是敘述華麗大宅奇人異事的倖存者。而家徽下幅為Mors Vincit Omnia,拉丁翻譯英文則為”Death Conquers All/Death Always Wins/Death Comes to us all.”這極富自然主義的暗黑哥德思想,鮮明點出了本片的眾角色們的遭遇。


片尾角色片單陳列著:《腥紅山莊》,伊迪絲庫欣----的動畫停格。若熟悉Guillermo del Toro羊男的迷宮》劇情的影迷們,可以得知真正驚悚在於,腥紅山莊發生的所有大小事,其實都只是伊迪絲一人的幻想。這或也可合理解釋為何體弱多病的伊迪絲可以於墜樓後還拿著戰斧揮刀霍霍向小姑;為何白色的鬼魂突然現身於採礦機旁,噙著淚水,與主角永別;為何狐狸犬得以在天寒雪地、無人餵食的狀況下,仍舊精神奕奕,一來就啣著紅色的小球,與伊迪絲交好;為何早逝的母親,從未去過英格蘭,卻不斷驚嚇著警告獨處的伊迪絲,「小心腥紅山莊!(有一黑色幽默的說法是伊迪絲母親與夏普夫人在地下打牌摸八圈的時候,從別的牌搭子口中套出夏普家族不法勾檔的小道消息,呵呵真有趣)。進一步以榮格心理學解讀,夏普男爵其實是伊迪絲浪漫少女心的父親原型崇拜,而小姑露西爾夏普則是她對於女性報復的黑暗潛意識,認為女性脆弱的本質終將成為變態精神疾病患者。伊迪絲對於她的手稿,也不時解釋,這不是一個鬼故事,只不過是裡面有鬼」。

導演Guillermo del Toro其實升級羊男的迷宮》中小女孩Ofelia對於西班牙戰亂轉化為怪獸的恐懼幻想,到《腥紅山莊》中適婚女性之於職業身份與情場競爭者的焦慮(導演可能偷懶,不想處理婆媳關係,所以都將片中的媽媽角色全部賜死,只剩小姑與新嫁娘的同儕女性競爭劇情,所以伊迪絲才可以在雪地裡如金剛附身般全力敲打,因為她的婚姻地位與人身安全受到極度威脅,當然伊迪絲敲打的過程也可視為扼殺成為老小姐的可能,因為露西爾夏普的變態亂倫遭遇就是許多女性的焦慮化身),用華麗服飾與復古場景精心打造,所有的鬼魅都是人性的投射,驚悚點出人性最深沈陰暗的本能與本質。

SHARE: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Green Room:《納粹龐克》--無政府主義的行動宣言

無政府主義的行動宣言

瀕臨解散的青少年龐克樂團意外來到奧勒岡州的荒涼小鎮演出,意外發現酒吧經營者及不少樂迷都是新納粹主義份子,在樂團休息室目睹一具年輕女屍後,被新納粹光頭幫軟禁,因在必要之時…………

《納粹龐克》為美國獨立電影導演Jeremy Saulnier2015年最新作品,自1998年推出首部短片<Goldfarb>以來,投入影壇已達十五年之久,其間大多擔任攝影指導。2007Saulnier推出首部長片《謀殺派對》即受到矚目,2013年更以第二部長片《藍色是最該死的顏色》<Blue Ruin>揚名國際,作品風格優遊於前衛與商業風格。《納粹龐克》於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多倫多影展、赫爾辛基影展與高雄電影節爭議放送,挑戰隱隱埋伏歐洲戰後法西斯主義復辟的社會寓言。

英文片名Green Room,本為舞台表演者的後台休息室,此詞來源,據信是1599年倫敦Blackfriars劇院休息室皆為綠牆裝潢,劇組人員均暱稱為綠室。本片卻成為囚禁青少年龐克樂團的四位成員們的密室,但只有謎樣的少女屍體可成為密室殺人下的冤魂,其後追殺刺砍的過程,皆是以倖存者角度敘述。若以象徵符號學的角度而論,以光頭X教授(老牌中的大牌派屈克史都華飾)領軍的新納粹份子,則可視為二戰時期希特勒與德國納粹,鬥犬則是蓋世太保,光頭教授與黨羽所持有的槍械卡車,便為德意志的權力與軍火,而綠室裡無援無助的龐克青少年,就是毒氣室裡待宰的弱勢猶太人了。

龐克文化起源1970年代的英國,反對重金屬與前衛搖滾,極富顛覆性與叛逆性,就好如《納粹龐克》中青少年樂團以Dead Kennedys’ 1981年單曲納粹龐克滾蛋去”<Nazi Punks Fuck Off>所演唱的歌詞般,散發著無政府主義的強烈訊息。當極權主義至上的光頭納粹逮到毫無社會資源的甕中鱉時,人性的殺戮與嗜血由此開戒。因綠室空間狹小,主唱、吉他手、貝斯手和鼓手以及室內室外納粹保鑣的張力急劇,尤其密室內的發電系統時而中斷,觀眾臨場感受主角們因黑暗而腎上腺素激增的焦慮恐慌,更是導演精心設計的橋段之一。而當原本手無寸鐵的樂團團員們,被迫以綠室裡現有的資源強力反擊新納粹時,編導又以美國90年代西雅圖Grunge龐克天團超脫合唱團(Nirvana)暢銷專輯名稱Nevermind,當為主角們回應彼此狀況的台詞,結合龐克音樂史與密室驚悚題材,《納粹龐克》的確黑色幽默無所不在。
細而觀之,本片中樂團主角們因生死一線間的壓迫而採取的行動宣傳(此詞的原本涵義是指做出示範性的直接行動,以鼓舞群眾進行革命,暴力與非暴力行為都可稱為行動宣傳),倒是與歷史上無政府主義的進程相似。新生代女星Imogen Poots就好似激進派的左翼馬克思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的龐克音樂團員Pat (安東葉爾欽飾,具有俄羅斯血統,也為星艦迷航記中俄語操控員契科夫一角,星運看好)攜手合作,以自身的力量與法西斯(代表社會種族至上的國家獨裁主義)對抗戰鬥,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係,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非仰賴他方政府(警方)相救,政治上,其訴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會上或經濟上的任何獨裁統治關係;經濟上,則是反全球化的資源市場壟斷與貧富極度不均。當然,抗暴的過程不免也雙手沾血。但套句無政府主義代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教授Noam Chomsky所說的:暴力和強權總的來說應受譴責,除非在某些情況下是為了避免更大的恐怖(或暴力及濫用強權)。如果非得以牙還牙,以暴制暴,我們就要捫心一問:若不使用殺戮的結果將會是什麼?

革命的進程,就是暴力的歷史。和平之路,近似眼前,實則天邊。

小記:演員片單跑完時,即有一連串啟發導演Jeremy Saulnier的龐克搖滾大團名單,The Clash, Sex Pistols等,族繁不及備載。但本小姐私心喜歡年輕歲月(Green Day)與後裔合唱團(The Offspring)

At Orion, Helsinki
Helsinki Film Festival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