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28 Years Later《28年毀滅倒數》:文化藝術的高度諷刺與英倫脫歐的政治警示

29 June 2025
Finnkino Helsinki

末日之始,活屍大戰

殭屍教父喬治羅密歐(George A. Romero1940-20171968年至2005年《活死人之夜》Living Dead系列飽含政治警示色彩,倏地如同變種病毒在世界各地才華洋溢的驚悚片製作人圈層間高速複製。

2016年延尚昊導演集結孔劉與馬東石的《屍速列車》(Train to Busan/부산행)、2013年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監製主演的《末日之戰》、2010年首播後共11季,改編自勞勃柯克曼(Robert Kirkman)科幻恐怖漫畫的《陰屍路》,甚至20232025HBO演繹電子遊戲開發商「頑皮狗」全球玩家爆款的《最後生還者1最後生還者2,皆以絕症疫情的全境擴散,隱喻人口爆炸的物理性隱憂以及人性鬥爭的心理性本質。
 

2002年英國鬼才導演丹尼鮑伊(Danny Boyle)與奇才編劇艾力克斯嘉蘭(Alex Garland)合創《28天毀滅倒數》,由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飾演的快遞員吉米,於昏迷、覺醒至恐懼的倫敦末日預言,將「抑斥」心靈恐懼推向另一驚悚新高峰。
 
2007年由西班牙導演Juan Carlos Fresnadillo延續《28天毀滅倒數》封城末日的《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美軍駐防的倫敦隔離系統潰散後,病毒感染掠食者群橫越海峽,入侵巴黎,影片結尾預言了上岸歐亞大陸後無以遏止的全球浩劫。

2025年丹尼鮑伊與自成一格的編導艾力克斯嘉蘭,回鍋攝影指導Anthony Dod Mantle,以《28天毀滅倒數》第二次疫情爆發28年後,英倫烏托邦為敘事背景的《28年毀滅倒數》,飽含《活死人之夜》Living Dead系列政治警示色彩、英國亞瑟王武士精神的戲謔式緬懷,以及之於文化藝術在物資匱乏備戰時期的高度諷刺性。
 
英倫脫歐的政治警示
 
28年毀滅倒數》起始於化學武器自實驗室流竄28年後,「狂暴病毒」已在歐洲大陸徹底根除,而大不列顛群島仍處於無限期隔離狀態。一群與世隔絕的最後生還者們重兵把守,重建島嶼村莊設施與部落秩序,潮汐通道屏障了孤島,卻也與英倫大陸互通相連。
 
若以《28年毀滅倒數》架空世界中的生還者孤島,隱喻現今的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那麽潮汐通道彼岸的一望無際,則明示當代的歐洲大陸。物資稀缺、自給自足、封閉迴圈社會的離島部落,相較於豐富資源與知識傳承的無限可能,無疑是編導之於英國脫歐孤立主義的尖銳嘲諷(註一)。

英國新星阿爾菲威廉斯(Alfie Williams)所飾演的12歲村民小英雄Spike,借代為英國全體國民;亞倫泰勒強森(Aaron Taylor-Johnson)以好父親形象相安妻教子,卻爆偷情不倫,實則是編導以其壯碩吸睛的身體政治,諷刺當今英國政客與王室成員人設崩毀的腥羶色醜聞;英國實力派女星茱蒂康默(Jodie Comer)演繹那患病絕症的堅強母親,則隱喻大英帝國百年來無以根治的社會積習與種族情感矛盾。

28年毀滅倒數》前段,兒子Spike先是崇拜父親傑米的身手不凡、膽試過人,爾後卻目睹意外而大失所望,即是現今英國國民對於傳統父權階級體制專橫獨大的強烈不滿;而中段Spike攜手母親Isla,西語意為「島嶼」,穿越潮汐,冒險犯難,只為尋求醫療救治的一心一意,其實正是直指2020131日因全國公投正式退出歐盟後,大英帝國斷聯來自歐盟體系的補助與資源,宛如就是影片中少數未感染的生還者們自生自滅的窘境。

28年毀滅倒數》中新生代與父母輩的相處與情感,即是大英帝國子民之於「父權/霸權」的懷疑與「女權/宗族」的關懷。而小英雄Spike「叛逃」家庭與社會的抉擇,就是目前多數英國國民脫歐後深感懊悔的集體潛意識,急欲再度敦促政府與歐盟恢復交流的請願。英國硬底子雷夫范恩斯(Ralph Fiennes)飾演宛如《魯賓遜漂流記》的神秘老人,無非就是明喻手握稀缺性資源與知識的歐盟金主領導層了。


英國亞瑟王的武士精神
 
28年毀滅倒數》採用雙線敘事,賦予飾演父親傑米的亞倫泰勒強森和母親Isla茱蒂康默同等的戲劇張力。影片前段,父親傑米引領Spike在對岸森林習得野外求生的童子軍訓練,爾後發現感染突變的駭人秘密,是Spike物理體能上的英雄榜樣;而旅程中段,母親Isla那為母則強的堅毅不屈,以及母愛溫暖的接納「新生/異己」,不啻為Spike哲學心靈上的英雌導師。Spike所經歷的身心冒險,就神似希臘羅馬古典英雄中的暗黑長途之旅,唯有親身殺戮與受難,才得以成長與成熟。

導演丹尼鮑伊將二戰期間英國年輕士兵奔赴戰場的黑白紀錄片影像,跳接1944年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1907-1989)執導的《亨利五世》的彩色片段,更將英國作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1903年講述英國士兵單調軍旅生活的詩作《靴子》,於剪接片段作為旁白(註二)。其針對英國亞瑟王武士精神的戲謔式緬懷,呼應Spike由男孩蛻變為戰士的成長敘事,為片中隱喻英國脫歐的伏筆更增添了尖酸犀利的諷刺語調。
 
雖說《28年毀滅倒數》反軍國主義的傾向不如《28天毀滅倒數》或《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明目張膽:《28天毀滅倒數》中的游擊民兵的挑釁態度或比病毒感染者更令觀者抑斥厭惡;而《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毫不掩飾地以歐洲觀點攻擊了美國佔領伊拉克的霸道與荒謬,但是《28年毀滅倒數》終局那充滿龐克搖滾的邪教組織橫空出世,丹尼鮑伊與艾力克斯嘉蘭之於顛覆英國傳統武士精神,反諷英國社會現況的挑釁意味更毫無忌憚、更充滿惡趣味,尤其以英國觀眾來說,充斥滑稽暴力的結局甚至引發了焦慮不安的認同感。

文化藝術的高度諷刺
 
英國鬼才導演丹尼鮑伊2000年的《海灘》The Beach2007年《太陽浩劫》Sunshine以及2025年《28年毀滅倒數》,皆以看似開闊的自然景致,描述角色們被封閉在自身的文化迴圈中。而英國奇才艾力克斯嘉蘭也自編自導2014人造意識》、2018《滅絕》、2024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及2025Warfare》,卻擅長傾注引發幽閉恐懼的狹小空間,描述另一出口的反烏托邦世界。而驚悚風格看似相反的編導搭擋,卻始終如一,保持著對流行文化的敏銳嗅覺。
 
28年毀滅倒數》片頭初始講述倫敦殞落前夕,一群當地孩童觀賞著英國家喻戶曉的BBC電視節目《天線寶寶》橋段,不但是對天真無邪的憐惜、更是編導之於往日美好小日子的緬懷。尤以爾後感染者血濺電視螢幕,其實就是將《天線寶寶》節目中的「幻想園地」和「真實紀錄」二元素斬殺,是為大英帝國歷史光榮的終結,警示現今人口爆炸、物資稀缺的生態浩劫隱憂。
 
毛茸茸的天線寶寶被無預警殺戮完畢後,年僅12歲的Spike被迫跳級閱讀莎士比亞艱澀暗晦的歷史悲劇《哈姆雷特》。雷夫范恩斯融合《秘密會議》中樞機主教的冷靜自持以及一絲絲哈利波特系列佛地魔的瘋狂叛逆,加諸本身又是經驗豐富的莎翁演員,那句第三幕第一場的經典台詞:「生存抑或毀滅,則是個大哉問」(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哀嘆了死亡與自殺,痛苦又不安的遺世獨立,簡直就是總結了所有影史驚悚喪屍片的終點句。

更戲謔在於,導演丹尼鮑伊與編劇艾力克斯嘉蘭為了強調《哈姆雷特》的悲愴典故的「手持人骨」戲劇表演,促使Spike是孤島小村受眾人愛戴的「王子」,雷夫范恩斯飾演的神秘老人是新大陸獨當一面的「王子」,神秘老人還收集大量人類頭骨,將其組裝成一座座慘白高聳靈骨塔,以紀念逝者,其風格幾近就是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Vasily Vereshchagin1842-19041871年的畫作《The Apotheosis of War》人骨拼圖的強迫症版本(註三)。

 

小結

攝影師安東尼曼托(Anthony Dod Mantle)以手持iphone攝影的晃動與模焦,加諸編劇艾力克斯嘉蘭利用血濺教堂、荒廢木屋、頹圮高塔以及雙排深綠絨布座椅的廢棄火車,象徵人心的焦慮、抑斥情感與文明的失落,更凸顯暴衝活屍的迫在眉睫。雖說宛如紀錄者視角的手機攝影確實營造出類比《布萊兒女巫計畫》的壓迫感,但是若以大銀幕觀看,仍有粗獷顆粒感的低畫質缺失。
 
雖說編導丹尼鮑伊以及艾力克斯嘉蘭歷年作品諸如《海灘》《猜火車》、帝國浩劫:美國內戰28天毀滅倒數》以及《28年毀滅倒數》,不免推崇具有暴力傾向的年輕男性之嫌,策略性地歸類大眾的社會傾向,並忽略女性角色的刻畫,但是在本片卻以母親Isla一角,展現了編導幾乎不曾觸及的救贖女性描繪。茱蒂康默飾演的Isla以溫柔、真誠的母愛緩和了Spike自身的那不時自我懷疑的男子氣概,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刻,也展現出驚人的身心韌性,在一座骷髏高塔的映襯顯得人類不過渺小如白點,而挽救末日異境的新生奇蹟既悲觀、又滿懷重生的希望。

 
註一:
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於2020131日晚上11時(GMT)正式退出歐盟,隨後進入脫歐過渡期,至20201231日結束。在2016623日的全民公投中,有51.9%的英國選民投票支持離開歐盟,支持脫歐的選民一大部分來自英格蘭及威爾斯的郊區。

英國脫歐(Brexit,即BritainExit的混成詞),以英國不受歐盟的法律限制、不被納入歐洲單一市場、不參與歐洲相關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在移民政策毋須遵循歐盟的方案為主要目的,並以英國獨立的解決方案替代。
 
註二:
英國作家、記者及詩人約瑟夫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又譯吉普林或吉卜齡),生於印度孟買。於1907年以42歲之姿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大英帝國第一、也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知名著作為1894年的《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1901年偵探小說《基姆》(Kim)以及1892年詩集《營房謠》(Gunga Din)等短篇與散文,被譽為「短篇小說藝術創新之人」。

由於所生活年代正值歐洲殖民主義擴張時期,吉卜林的部分作品也不免帶有明顯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色彩,其筆下的文學形象往往既是忠心愛國、信守傳統,又是野蠻和侵略的代表,被視為英國19世紀日不落國的帝國文學代表作家。

《靴子》Boots一詩完整版參考如下:

註三:
Vasily Vereshchagin1871年的畫作《The Apotheosis of War》參考如下:

#影評 #28DaysLater #28WeeksLater #28YearsLater #DannyBoyle #AlexGarland #AaronTaylorJohnson #JudieComer #RalphFiennes
關鍵評論網2025/07/11電子報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5481
 
SHARE: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F1:《F1電影》空氣動力學、封閉式迴圈、全球大獎賽、退役開外掛: 好萊塢復古情懷下主流文化的閹割焦慮

27 June 2025

IMAX Helsinki 

You Win on Sunday, You Sell on Monday. ___ Enzo Ferrari
 
大獎賽事與一級新規

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簡稱F1)是由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汽車聯盟(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也簡稱國際汽聯FIA,將遷至瑞士蘇黎世)自1947年二戰後於全球賽道競速的最高級別開輪式單座方程式汽車比賽。前身為1920-30年代的歐洲大獎賽(Grand Prix),Formula 1「方程式」意指1946年以公平性與安全性為考量的「Formula One」商定成功後,全體賽車手、參賽車輛與團隊都必須遵守的「一級新規」。
 
一級方程式賽車手必須持有國際汽聯核發的最高級別超級駕駛執照(FIA Super License),並於國際汽聯認可的最高等級賽道上進行(註一)。首屆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於1950年英國銀石賽道(Silverstone)開跑,1958年引入冠軍車隊的概念。其空氣動力學、材料研發、車手訓練、賽車製造商與引擎供應商的高強度競速,每季度狂飆過超過全球20站的比賽積分,競爭年度總冠軍的寶座,一級方程式賽車因而在20世紀後半一躍為國際間最熱血、最燒錢的高科技體育賽事。


1963年次的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集結《創:光速戰記》與《捍衛戰士:獨行俠》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Joseph Kosinski)、《神鬼奇航》以及《捍衛戰士》系列監製傑瑞布洛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險路勿近》金獎得主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奧斯卡、金球獎與葛萊美獎最佳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於2023年英國銀石賽場大獎賽週現場熱血開拍《F1電影》。布萊德彼特身兼製片,主演經驗豐富的老派浪漫主義賽車手桑尼,因三十年前的賽事意外而浪跡天涯,以六十歲之姿重返賽場,贏得聲譽。

加諸一級方程式現役法拉利車隊選手、七座世界冠軍得主路易斯漢米爾頓爵士(Sir Lewis Carl Davidson Hamilton)於開拍前親自為布萊德彼特在洛杉磯實地指導,並擔任本片技術監製,確保電影細節與真實賽場相符,《F1電影》戲裡戲外豪華陣容簡直打爆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所有「一級新規」。
 
一級方程式賽事車種採用敞開式座艙單座四輪,車手頭頂上方為引擎進氣口,兩側為水箱散熱進氣口。其無車頂、無車窗、碳纖維變速箱的設計削減車身上半部重量,且無裝設輪胎周圍擋泥板,有助於於降低重心,增加操控穩定,減少車身正前方迎風面積與總車重。賽事車種引擎性能每分鐘高達15,000轉,其高速可達每小時350公里,賽車過彎離心慣性超過5個標準重力。
 
一級方程式賽事經過短暫高度電子化時期,因2008年國際汽聯廢除電子控制系統後,返璞歸真,更依靠車手駕駛技術的真本事、團隊合作的競爭策略而促使大獎賽更趨白熱化。

F1賽車手在長達因多次過彎與煞車的90分鐘賽事,身體承受數倍體重的重力,卻無法穿戰機飛行員的抗重力服平衡腦部血液,所以賽車手平時就需要高強度的體能與反應訓練,以避免比賽還未過半就因過度疲倦而撞車。
 
布萊德彼特在《F1電影》從剎車點、進彎點、彎頂點等專業技術慢慢上手(賽車入彎後準備加速的APEX點,正是片中布萊德彼特所屬車隊「APXGP」的隊名由來),駕駛一級方程式賽車競速狂飆,每次過彎身體都得承受高達5個標準重力橫向拉扯,一般人可能瞬間原地休克暈厥,但是就如同《捍衛戰士》與《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的湯姆克魯斯,布萊德彼特堅持無替身、無特效,親力而為呈現最真實的精彩賽事,加諸現任一級方程式集團首席執行官 Stefano Domenicali、兩屆世界冠軍的西班牙裔費南多阿隆索(Fernando Alonso)以及2024年總積分第一、目前效力本田紅牛車隊的荷蘭裔好手Max Verstappen等等重量級業界人士於影片現身,《F1電影》幾近是融合流暢敘事、震撼配樂以及賽事實況的教科紀錄片。無怪乎於六月16日歐洲首映會,一向致力本尊上陣的阿湯哥驚喜現身,加持催票,英雄所見略同,是繼1994年《夜訪吸血鬼》之後再度與小布同框亮相。

就如同法拉利創辦人恩佐法拉利所言(Enzo Ferrari):
周日獲勝,周一大賣!
You win on Sunday, you sell on Monday.

 

封閉式迴圈與攝影敘事

F1一級方程式為封閉式的賽事,與外隔絕、封閉迴圈、固定路線。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與金獎攝影指導克勞迪歐米蘭達(Claudio Miranda)自《捍衛戰士:獨行俠》再度搭擋,以新銳車手復原後與賽車老將通力合作,將11一分為二的平衡比例雙銀幕,明示「隊友」與「勁敵」模糊難辨的角力關係,是公開的、是對等的、也是合作的、更是競爭的。

編導運鏡不時先遠拉全景,賦予義大利、日本、阿聯酋等異國風情的大獎賽事萬頭鑽動、人氣沸騰的激情熱血,再近距特寫角色面容,對比角色們努力尋求身心平衡的掙扎;爾後倏忽轉至車手平視角度,迫使觀眾直視狹窄灰暗的賽道最終聚焦於一小點,將侵略性、爆發性的賽車手視角與觀眾平行相伴,畫面置中,洞察遠方,飛速前進,就宛如手握正方、親自操盤的模擬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幽閉與靜默,對比各國賽事的鳥瞰俯視角度,以日本太鼓的緊湊敲擊、興奮快嘴的播報員、無線電對話的你爭我奪、轟隆作響的待發引擎以及皇后樂團《We will Rock You》深植反戰思想復古搖滾的五重音效繚繞,如同麥可曼恩(Michael Mann)的《法拉利》,以激進式抽離「旁觀」,再高速推進「沉浸」體驗。那唯獨自我的孤身一人,與外隔絕、封閉迴圈、固定路線,竟是尋求心平與氣和,與過往陰影和解的最佳途徑。
 
選角奈及利亞裔英國新生代達姆森伊卓瑞斯(Damson Idris)飾演車隊崛起新星,相較於布萊德彼特那美國西部牛仔般不可一世的老當益壯與老馬識途,《F1電影》近乎於俗套的「老少拌嘴、相互較勁、黑白兩道、英美爭鋒」且神似希臘羅馬神話中「子欲越父」的劇情線(Icarus stride over Daedalus),不免令觀者懷疑B計畫娛樂製片公司(Plan B)大老闆兼製片人布萊德彼特的旗下出品,總是明目張膽、毫不避諱以自身為第一男主角,砸砸嚼舌大美國英雄主義:《末日之戰》中小布是無師自通的聯合國特勤、《子彈列車》是經驗老道的職業殺手、《惡狼特工》Wolfs又是身手不凡的喬事專家。《F1電影》男性陽剛侵略性的賽事大道上再添加女性機械工程師的浪漫情愫,看似平衡劍拔弩張的世代爭霸,可惜不過是皮克斯動畫《汽車總動員》的通俗劇成人版爾爾。

 

懷舊系風格的閹割焦慮

曾參與兩次世界大戰與韓戰的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19514月向美國國會發表的告別演說中,借代福音歌曲中那句「老兵不死,只是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的榮耀宣言(註二),幾乎奠基70年來美國人民的集體潛意識與好萊塢銀幕硬漢形象。
 
《捍衛戰士:獨行俠》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複製1986年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戰鬥機與F1跑車同樣性感」的高度睪固酮陽剛氛圍,皆是透過模仿現實的虛構,在「人類世」(Anthropocene)中達成心靈療傷的效果。接續《捍衛戰士:獨行俠》的「懷舊系風格」,《F1電影》全球首映後之所以廣受歡迎,受益於超級英雄片與政治正確文化盛行後,世人感受鋪天蓋地的多元價值強塞後的精神疲軟,因此迫切希望,在紛擾時代流變的擠壓下,重新回歸「生活常軌的小確幸」。

相較於異星入境、地球毀滅、多重宇宙等等大量仰賴科技後製的曠世巨災,《F1電影》在合理的迴圈與路線內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兵不死」往日美好,不啻是許多觀者(尤其以美國國民為最)可暫時拋開性別、宗族、政教的噪音,重溫失眠已久的「美國夢」,也是之於現今電影工業過度仰賴電腦特效而促發虛無感的反動。

美國新聞調查評論網站《Insider》即點明擅長暴力美學的當代編導昆汀塔倫提諾與布萊德彼特合作的《從前,有個好萊塢》,即以寫實的角色、復古的場景與實地的取景,以「懷舊系風格」表現「舊時代的嚮往」與「新時代的批判」,致敬自身青年時代的美好,藉以諷刺批判當代美國生活的虛無與混亂。

這股「老將重振雄風」的集體潛意識與好萊塢硬漢電影,卻也隱隱約約指名90年代的開放派的銀幕偶像,也不得不面臨類似美國保守派的「抗老意識」與「老年危機」的無言不安。雖說布萊德彼特的湛藍之眸與多塊腹肌眼養爆表,高速飆至終點線就宛如足球前鋒臨門射腳的身心高潮,好以證明自身雄風不減,精力無窮,但是以非裔英籍的年輕選手的封閉式迴圈競爭,無以確認小布本人製片抑或是編導的有意無意,皆浮現「高加索種族」主導的英美主流文化逐漸「非主流化」而失去社會地位優勢的閹割焦慮。
 
小結

好萊塢賣座爽片的「復古情懷」保守性格檯面化,即顯示當前社會經濟停滯、制度僵化,前景悲觀。雖說「複製懷舊」的確是之於現今AI橫行以及世風日下的再反思,布萊德彼特也於《惡狼特工》中與喬治克隆尼雙雙調侃了遲暮之年的悪趣味,但是我們觀者也必須警覺在於,一昧回味往事的「老兵不死」宣言,也極有可能陷入「只願長醉不願醒」的倚老賣老頹廢心態。
 
有趣在於,《F1電影》中笑容依舊燦爛的美國偶像獨行俠,著迷於空氣動力學、封閉式迴圈、全球大獎賽、退役開外掛,盡情享受「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大美國英雄主義,卻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的黃塵滾滾,無邊無際的海濱賽道,迎向開放式的結局。
 

註一:
賽車手必須符合國際汽車聯盟體育章程附件L5段,以取得超級執照的資格,截至2021年規章:

1.年滿18歲或以上
2.持有有效國際A級比賽牌照以及持有有效駕駛執照
3.通過國際汽車聯盟F1體育法規以及理論測試
4.在國際汽車聯盟核准的錦標賽參與至少兩個完整賽季,每個賽季至少完成80
5.必須於三個賽季內從國際汽車聯盟核准的錦標賽取得最少40分超級積分

如果車手曾經持有超級駕駛執照,他們需滿足以下要求:

1.     在過去三年內的任何一個賽季中持有有效超級駕照的車手,可得簽發新超級駕照
2.如果車手先前持有超級駕照,但未在過去三年內持有有效駕照,則必須在不超過兩天的時間內駕駛一級方程式賽車並以賽速完成300公里賽事。其測試必須由國家賽車管理局或一級方程式官方作為認證。測試必須在申請前不超過180天完成。

國際汽車聯盟體育章程附件L全文規章:

註二: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1951419日向美國國會發表的告別演說中「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宣言,(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simply fade away),源自英國陸軍改編福音歌曲《Kind Thoughts Can Never Die》:

Old soldiers never die,
Never die, never die,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simply fade away.

麥克阿瑟上將如是說道:

「但我仍然記得那時最受歡迎的兵營民謠中的一句副歌,我驕傲地宣稱『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我就像那首民謠中的老兵一樣,結束了我的軍旅生涯,靜靜地消失:一位盡職盡責的老兵,因上帝賜予他光明,見證他的職責。」

#F1 #FIA #BradPitt #JavierBardem #JosephKosinski #HansZimmer #LewisHamilton #Ferrari

關鍵評論網2025/07/01電子報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5126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