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War Z is (imaginary) World War III
細觀影史,活屍行之有年。打從殭屍教父George A. Romero 1968至2005年的Living Dead系列,(Night of
Living Dead, Dawn of Living Dead, Land of Living Dead)與1980年代Lucio Fulci的經典再現(City of Living Dead),加諸英國鬼才導演Danny Boyle
2002年的毀滅倒數28天(28 Days Later),場景由遺世獨立的小鎮全境擴散,直至2013年全球恐慌的末日之戰。
布萊德彼特的B計畫娛樂製片公司(Plan
B)於2007年買下Max Brooks同名小說電影版權之始,拍片過程漫長曲折。因小說原為「一章一國一敘述」的分隔架構,為了串連各章節而使電影敘事流暢無冷場,劇本曾兩度大幅改寫。導演Marc Foster卻可將觀者於故事線起始10分鐘內,推至緊湊屏息,無處可逃的人屍世界大戰(World
War Zombie)。相較於著重專業臉部化妝,先發燒後盜汗進而扭曲的行屍走肉古典版本,末日之戰病毒進化升級, 10秒內即健康活體變嗜血殭屍,可迅速交代屍口無限大之原由。運用貧民公寓逃生梯,白俄羅斯客機機艙與世衛大樓廊道的狹長封閉空間,短鏡拍攝,製造腎上腺素破表的不安氛圍外,其多以鳥瞰長鏡頭俯視全球各大城風塵滾滾,活屍夾雜生人排山倒海的掠食逃竄。尤是以色列圍城一橋段,更可梳理原作與製片之於當今中東宗教文化的不屑與焦慮。殭屍們之於尖銳噪音與健全肉身特別敏感,以至城內(非基督/天主)信眾因未知的危險而歡欣鼓舞,城外掠食者早迫不及待堆高高,疊疊樂,運用屍海戰術,屍屍連綿到天邊,攻破防火高牆,終至一發不可收拾。
或者因劇情方便,病毒起因無從得知。但布萊德彼特所飾前聯合國特勤Gerry Lane,卻與特遣部隊於南韓開啟搜查任務,加諸旁白表明台灣狂犬病疫情嚴重,不免令人有著此片歸罪(非白人)亞洲人口過剩,造成環境汙染混亂之疑慮。加諸美國境內拉美族群遽增,卻無法融入白人英語系社群,小布與Thomas一家的語言隔閡(即使Thomas和父母驚愕卻好意地庇護宛如甕中鱉的小布一家),足可說明。片末,小布與妻女們再加西語裔男孩的4:1組合,或許才為美國當局理想移民比例。大抵歐洲本土無以負荷承擔幻想中第三次世界大戰之歷史罪名,又,明目張膽的種族驅離/計畫性屠殺早無以見容當今社會,美利堅合眾國向來喜好視新崛起國域為假想敵,其主流文化當權者便借由病毒入侵、活人已死的特效爽片,進而滿足現今全球人口破70億的後現代滅種想像(而且英語中imaginary war又與imaginal (如成蟲般)字根同源,更有殭屍(=過剩人口)多如蠕蟲般的符號語言影射)。便乎,好萊塢殭屍片生生不息,年年強打生化戰,卻不免部部了無新意的老套尷尬。
想當然爾,身兼B計畫娛樂製片公司的大老闆,小布近身特寫絕對為全片劇情轉折重心之一:從天倫之樂、驚駭疑惑、壯士斷腕、自體實驗至無師自通的災難功臣,十足好萊塢的美式英雄。倒是飾演小布嬌妻的Mireille Enos,其柔中帶剛的特殊氣質,以及與小布相持相依以色列女大兵Daniella Kertesz,令人驚艷。於Lost檔案扮演Jack Shephard的馬修福克斯,傘兵一角只露臉5秒,實在可惜。而與小布隔透明玻璃癡癡對望的殭屍科學家,大抵是本片最長時特寫的乾肉塊了(頭撞玻璃門的非裔凸眼女殭屍科學家角色設定靈感可能來自辛普森家庭)。歪嘴偏頭(痛??),兩排大門牙髂髂作響,真有養鬼吃人(Hellraiser)裡無眼怪Chatterer的影子哩!!
Special Thanks:JMH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http://www.wretch.cc/blog/shepherd0821/31195819
開眼e週報vol.405轉載(2013/JUL/25):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05/34057525/
開眼e週報vol.405轉載(2013/JUL/25):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05/340575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