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From Twilight to Breaking Dawn----暮光之城:破曉終曲

從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Bram Stoker之《Dracula德古拉》至美國後現代主義Stephenie Meyer的Twilight Saga,文本與社會現實的橋梁、階級與性慾的預言、中產階級與貴族家族的對立,反應了橫跨200年時空,經濟問題與自我認同危機的矛盾與衝突,仍在接受與拒絕之間交替混雜。

2008年Bella與Edward在陰冷多雨的Forks中學相遇後,牽動了全球無數讀者影迷的心弦。Bella歷經懷疑、分手、婚姻、蜜月、懷孕、生產、死亡與變形的歷練,於Bill Condon執導的破曉上集之末,睜開腥紅血色的新生雙眼後 (不知為啥總覺得好像阿凡達),象徵電影敘事角度由旁觀者轉至Bella的第一人稱觀點。破曉下集之始,觀眾的視野隨著 Bella的血流、她的力量、她的速度、她的渴望、他的焦慮、她的人性而聚焦,直至Volturi家族長老Aro透過Alice的諭示,體驗吸血鬼意識流中的虛擬家族大戰。某些觀眾於大戰橋段後或感失望,噓聲四起(真希望Aro的頭的的確確被Bella與Edward連根拔起,但曾在《決戰異世界Underworld: Rise of the Lycans》飾演狼人的Michael Sheen扮起瘋狂貴族長老的確吸睛),但這卻是作者Meyer處理百年來中產階級與上流社會抗爭議題的獨到之處:血腥殺戮僅只使大眾處於夢境狀態,犧牲Irina Denali(Maggie Grace飾),其餘人馬毫髮無傷。對於多數吸血鬼電影而言,作者與導演只不過是灑了一小杯鮮血罷了。電影表演最獨到之處,在於Bella與Edward之女Renesmee,他為大戰之關鍵人物,卻又是眾人(鬼?)齊心凝聚之泉源。而其超能力之強大,不可言喻,觀眾只能藉由演員的眼神表情而領會。Meyer又藉由人鬼戀、狼人戀和鬼鬼戀之三角關係,強調文學所關注的最終精神----人的心智,Meyer其實是十足人文主義的。

吸血鬼論述由傳統的十九世紀野獸形象二次大戰間德國表現主義的老妖 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1922 F.W. Murnau), Anne Rice 90年代的魅惑Listat直至21世紀Meyer的高度道德主義青年英雄這鬼越來越強壯俊俏多才多藝知書達禮家財萬貫浪漫至極不但會飛簷走壁且是素食主義者恰恰符合全球女性之完美男人遐想是鬼又怎樣?? Bella的三角曖昧戀更彰顯了一個我愛的一個愛我的護花使者幻想是狗又如何??? Meyer的中產階級男性吸血鬼們---庫倫家族---已擺脫男性父權體制壓抑女性的性慾自由好些由經濟社會學角度看待吸血鬼現象之論文,認為經濟低迷,社會急欲去認同一個權威的形象,而造成排他文化,吸血鬼主題興方未艾為此文化之象徵。不少評論者更一窩蜂強調吸血鬼為人類內心之陰影是否定自身之原罪而創造出來的他者使其之存在為社會禁忌須藉由社會力量(吸血鬼獵人/十字架)與自然主義(狼人/陽光/大蒜/)予以消滅有趣的是我們創造了吸血鬼我們吹捧了吸血鬼的旋風我們前仆後繼研究這個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陰影比喻人之所以為人光明與黑暗善良與邪惡揉雜並存交替循環反而是我們創造出來的似人似鬼帶動閱讀觀影風潮,促進文青活動之熱絡,電影工業之蓬勃。我們大多時間其實是在研究自己發揚自己陶醉自身的形象吸血鬼在多處文本與電影的重生正可巧妙地證實我們的自戀情節吸血鬼是我們自身的影子隨著光線並存吸血鬼會藉由我們的投射進化吸血鬼永不過時

曲終人散,但2012年的暮光於破曉時分直至永遠

At  Forum Finnkino, Jyväskylä
Special Thanks:Perhe Heikkinen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www.imdb.com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