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The Future:《戀愛離線中》的離線與斷線

離線的愛情=斷線的虛實

2005《偶然與你相遇》與鰥夫共譜小鎮之戀後,2011年米蘭達裘麗 Miranda July再以自導自演的獨創電影風格, 挑戰平凡女子孤獨寂寥的愛情插曲。六年前敏感失落的表演藝術家Christine轉換為沮喪偏執的舞蹈老師Sophie,米蘭達裘麗採用溫暖宜人的加州郊區的暗喻同居生活的寂寥與黑暗,流浪貓的獨白映照人際關係的冷淡, 斷線的居家網路早已牽不上離線的愛情。

妻子總處於缺席狀態的暗戀對象為米蘭達裘麗解剖情愛的切入點,只不過相較於《偶然與你相遇》Christine那近似高中女孩兒單戀的執著,《戀愛離線中》的蘇菲更觸及客廳性愛的挑釁,以及近乎精神官能分裂的失語。看似溫馨美滿的小公寓,遍聽不著傑森與蘇菲的戀人絮語; 開放格局的陳設卻離散了同居男女的交流節奏。兩人只能仰賴暗號歌Peggy Lee With the Benny Goodman Trio “Where Or When”填滿幾乎無言以對的沉默與寧靜。
看似無拘無束的無薪假期卻因為一組神秘的電話號碼撕裂了蘇菲與傑森四年的感情綿延,小倆口共享的裸膚色小沙發從網路斷線那晚起,再也無法承受兩人雙腿交纏的親密。傑森因推銷小樹苗誤闖擅長修繕機械的老先生家中,意外得知這位Joe Putterlik更擅長創作()情詩,對著髮妻念念不忘,下班時即幻想起家中橫擺著溫馨淡粉色沙發, 搭配可愛的小河馬擺飾。而蘇菲毫無邏輯的電話閒聊, 眼見面向東方的片片烏雲,開啟一段失序的偷情冒險。她不請自來,硬梆梆地端坐在軟綿綿的高級沙發上,回絕了馬歇爾的索吻,卻逕自扶著單人暗褐沙發閉眼嬌喘。鏡頭從蘇菲尖頭亮黑高跟鞋游移至乳白修長的小腿肚,露出密桃般的兩片嫩肉,再隨著順及曲線滑落的蕾絲內褲推進到馬歇爾鏗鏘有聲的皮帶扣環,男人的興奮與女人的渴望由褐黃沙發碰撞客廳櫥櫃激起陣陣迴響,為本片令人驚艷之高潮。但隨之而來卻是蘇菲與傑森之間支離破碎的語言能力,終至將兩人推向精神崩裂的中心:傑森擁有喚浪超異能,蘇菲獨創T-Shirt舞碼,各自發展自己內心瘋狂的幻想的世界。
米蘭達裘麗替受傷小貓咪的配音訴說人類話語的破碎與不可信,藉由代表著家庭溫暖的各色沙發反諷男女關係的高度不穩定性。影片終了運用畫外音技巧重播了蘇菲與傑森的暗號歌,諭示歷經偏執與瘋狂後未來兩人復元/合的不可能。與《偶然與你相遇》相較,《戀愛離線中》幽默古怪詩意仍在,悠悠之中,卻缺乏了歡快流暢的感性靈光。

At Movie Archive Museum, Kaohsiung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July, Miranda. The Future. Dir. Miranda July. Per. Miranda July, Hamish Linklater. GNK Productions, 2011. 
SHARE: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Immortals/ 特洛伊大戰前之《戰神世紀》---英雄不死,更未凋零

神秘老人,熱血青年,牛頭人身,紅衣閨女,嗜血,天庭神弓與泰坦神族共同開創一氣勢磅礡之希臘英雄史詩----

因畢生貢獻於古典文學而獲頒希臘金十字勳章的伊笛絲.赫米爾頓教授(Edith Hamilton,1867-1963)於其巨著Mythology中以歷史書寫之研究形式,整編奧古斯都時期及西元一至二世紀之詩人作家之散篇,將特洛伊戰爭前後的英雄事蹟分以章節介紹。而最受雅典市民愛戴的英雄鐵俢斯(Theseus),或許因『凡事都少不了鐵俢斯』一句都城俗諺,而使Mythology中第十章的篇幅頗長,敘事卻鬆散而零碎。美籍希臘裔編劇兄弟檔Charley and Vlas Parlapanides只僅於《戰神世紀》一片中保留天神宙斯以及閨女Phedra之象徵符號,拋棄鐵修斯於赫米爾頓版本中青壯時期勇莽健忘,薄幕之年哀怨無辜的古典形象,將原為希臘國王愛琴士(Aegeus)之嫡長子升格為半神半人之大英雄,並偷其在希臘文化中缺席的泰坦神族開明之士(希臘文hyperion為高尚之意)Hyperion,貶抑至酒池肉林之紂王形象,神秘的牛頭人身獸也從迷宮禁臠搖身一變為傭兵劊子手。除去戰敗泰坦人以黑人形象詮釋失之考證外,《戰神世紀》試圖拼湊神話學家的斷簡殘篇,全力彌補歷史學家之邏輯黑洞。
古典希臘羅馬戰士以身肉搏,鮮血淋漓,頭顱齊飛,本就是電影特效團隊磨刀霍霍的好題材。有趣的是相較於2006Zach Snyder 300(肌肉美男)壯士開創全球視覺饗宴,芝加哥太陽報與紐約時報的影評家們紛紛皆以《戰》片『劇情薄弱似如電玩血腥殘忍恰如300,而予以負評。之於Parlapanides兄弟致力以電影敘事編結鐵俢斯之冒險奮鬥過程,加諸比較赫米爾頓或Hesiod絮絮叨叨的版本而論,恐怕上述評論家們於神話學考證面有欠考量。導演Tarsem Singh所導之畫面停格皆飽含Théodore Géricault (1791-1824)於畫作《梅度莎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之三角幾何構圖(如圖),醞釀線條精猛的末日氛圍。明暗色調於純白鹽田點綴鮮紅袈裟以及鍍金奧林帕斯天庭之外,全片風格混雜黃土與暗黑的晦澀不明,唯有腥紅血色強力入侵觀者的視覺領域。
片中造型功能各異的面具,拉丁文原為persona,即角色之意。於創作而言,persona指涉創作者的聲音(voice),或是暗示者身份(implied self)而《戰神世紀》多重替換角色論述時而為英雄吶喊,相加閨女預言,穿插君食言,而最終的見證/論述者,確為一智慧老人。導演以神明中心論將天神宙斯(Father Zeus)顛覆為傴僂教父(Godfather), 並使Aristotle古典英雄主義中,潛地下凡之英雄訓練過程翻轉。片名隱喻血肉身軀可殺,英雄不可傉。全片血跡斑斑的殺戮特效不過是點名人類野性與創世神性永無止境奮鬥掙扎的古典主題:殘忍暴力本是人/神之本性,不足為奇。

At ViewShow, Mega21, Kaohsiung City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Hamilton,Edith. Mythology. New York: Little Brown, 2002.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