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Iron Man 3:《鋼鐵人3》英雄吸金,鋼鐵效應

(凡人)英雄大抵是最短命卻也最賺錢的行業了。但具備吸睛/吸金的特點在那兒??魏明帝時期劉邵在其著作《人物誌》第八篇《英雄》中下了定義:「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外型嘴砲度都極似鋼鐵人漫畫版本的小勞勃道尼,符合大眾潛意識及普遍心理需求而受到觀眾信賴的個人特質,與曾編導吻兩下打兩槍的尚恩布萊克(Shane Black) 2013年再度攜手合作,帶領原班人馬葛妮絲派楚小辣椒與羅德上校唐奇鐸,驚豔全球鋼鐵漫迷影迷
好萊塢派拉蒙影業首度與中國DMG娛樂公司合資的超級英雄電影,這回大反派角色邀請奧斯卡影帝班金斯利爵士飾演集合雷鬼頹廢遊牧風的滿大人漫威劇本設定此大壞蛋擁有成吉思汗與英國貴族血統,曾加入中國國民黨,成為高層人物,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建立後,失去了一切權勢與地位,即轉入地下,招雇傭兵(難怪老共這回對滿大人不無不滿,大概因壞咖是由具印度回教血統的英國演員出馬,且還為敗者為寇的國民黨高層)
鋼鐵人3影片起始回溯至1999年紐約研討會輔結束,皮爾斯飾演的自卑轉自戀狂科學家博士研發奈米病毒血清技術,成功改造功能類似魔鬼終結者T-1000的打不死燒不壞超級兵團,其終極秘訣還可仿效武士道精神,自體內爆,不留活口,無以成俘,進而榮耀十人團這種中東+中國式的混種敵人們,一次滿足美利堅合眾國近20年來經濟軍事外交眼中釘想像美國超級英雄的舊黃金時代始發於1940年代漫畫界,大抵可滿足當時二戰間的勝利思維。新黃金時代約為2000年後電影業,其波灣戰爭、布希政府與911事件引發無數「美式英雄戰勝東方宿敵」的大量複製。而國土有難,當然是美國最聰明秀出膽力過人瀟灑出眾口若懸河花花公子之東尼史塔克鼎力相救。美式文化傾向鎖定假想敵先,再創造超級英雄;若沒有了恐怖主義,英雄幾乎無用武之地哪!!(大概也只能宅在豪邸發明熨斗男)。鋼鐵人3娛樂了大眾,賺飽了票房,製造話題之餘,還可藉壓碎中空難吃的幸運餅橋段暗諷中國勢力崛起,再利用進階版人肉炸彈彰顯中東軍事/種族議題殊不知滿大人或許不過是替身代打,純粹的災禍卻出於總統內閣或博士本身(人格教育)與其利益薰心的團隊(社會機制),甚至是身著正義象徵(鋼鐵裝束)的偽裝假面史塔克自問自忖之我們是否製造自己的惡敵?」,美國本位英雄主義在此,對號入座,不打自招
小辣椒進化為更火辣辣的浴火女雌並不意外,畢竟符合了漫畫界女性主義抬頭與好萊塢近期花瓶也可砸壞人的劇情老梗,而東尼與小男孩相處過程,突顯超級英雄仍保有赤子之心,除了對抗權勢,卻不忘關懷凡人瑣事有趣在於,這回東尼的人生導師為曾受霸凌的孤兒,而非哪方神人大師,不失為溫馨可愛的鋪陳而不小心撞見東尼的電視台工程師蓋瑞,興奮地認為蓋瑞急需東尼的台詞,如果喜愛90年代英國情境喜劇Men Behaving Badly(劇中蓋瑞與東尼為室友兼損友)的粉絲就不得不會心一笑,其命名絕非偶然當然,聽保羅貝特尼操英式口音用詞的Jarvis家庭機器人與東尼的一來一往,也是聲光特效之外的一大享受雖說此次幾乎沒有鋼鐵人搥鋼鐵人的打鬥場景,看著似美國隊長與浩克造型的鋼鐵大軍齊飛支援,實在過癮,也可見復仇者聯盟2伏筆處處:美國英雄們正準備來個超團隊合作,全球大吸金
你家被炸也絕非偶然啦!!!
Special Thanks: JMH
At Finnkino, Espoo

開眼e週報vol.394轉載(2013/05/09):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94/33945286/ 

Works Cited and Photography:
Jung, Carl Gustav. Man and His Symbols. New York: Dell, 1968.
SHARE: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Maniac’s Mannerism from Mannequin:剝頭煞星之性功能障礙砍人日誌

2013年赫爾辛基春季夜視影展(Night Vision)選片不如秋季檔來得數量龐大,卻放映了Franck Khalfoun重拍1980年的殺人狂嗜血片Maniac(中譯: 剝頭煞星,也為2013金馬奇幻影展非一般愛情故事單元選片據網路消息指出,台灣觀眾還因此片的超尺度而需簽名入場,而芬蘭本地觀眾大多是持網路列印券入場咧!!)此片於20125月坎城影展首映時即有在場觀眾嘔吐昏厥,映後卻讓不少專業影評人給予極佳的正向評價

萬惡城市(Sin City),娃娃臉Elijah Wood再度手刃剝皮除了一對水藍大眼釋放自認無辜無助的自白外,本片為集結精神官能分裂戀母情結自殘強迫症社交障礙幻聽幻覺的陽萎跟蹤狂之大成法籍導演Khalfoun更利用第一人稱的自述與視角,強迫觀者之眼體驗喪心病狂的一舉一動,使得黑髮女唇環妹長腿姐和經紀人的風姿綽約與美麗倩影,讓觀眾(我們)身歷約會,爾後卻又(俯視看著自己)重複使用鋼綿洗手的強烈實境感,好似還可聞得淡淡黏黏的血腥味兒Frank呼吸急促與蹣跚步行,鏡頭皆晃動起伏,使殺手Frank如影隨行,卻又難以捉摸整體形象,手法近似英國Rave電音團體Prodigy1997年的音樂錄影帶Smack My Bitch Up,只不過佛羅多這次不是Kill my Orc up,而是Peel the scalp up罷了,啊哈!!
大膽使用幾乎純粹主觀的攝影調度,使觀者(我們)追隨受害者身影街區景觀地鐵出口公園午餐和車禍現場,卻不時轉向旁觀者的鏡象,使觀眾與主角依序從車內照後鏡唇環女公寓天花板鏡模特兒藝術展場公廁鏡Frank自家洗手台鏡甚至是攝影師Anna的作品得知殺手的整體外在形象:害羞靦腆,蒼白清瘦而大量使用法國作曲家Rob尖銳高頻的打碟配樂,加諸公園鴨群的聒噪紛亂,再再影射Frank於病發時腦中的狂亂喧囂他無以療癒的性無能(Frank幻覺自己是遭去勢的塑膠模特兒),只有在剝削女人頭皮時,才有一瞬間射精的快感他的無以啟齒追朔至父親缺席的慘淡童年,母親或是為了生計,或是為了私慾,淪為毒蟲流鶯, Frank或許即為濫交後的意外(基因不良)產物為了懷念母親的濃密秀髮(為母親梳髮是Frank唯一能和血親接觸的時光),為了報復父母親的無故缺席,Frank持續特選落單女子下手,滿足自我之性高潮,直到攝影藝術家Anna發現了他,其選擇控制權稍稍翻轉,也讓Frank因兩人的藝術觀點相似而內心小鹿亂撞,卻更顯其社交與性功能障礙之無所適從
亦正亦邪的湛藍眼眸,實在不敢想像之後觀看哈比人續集時的觀感啊...........
當嗜血瘋子(Maniac)經營人體模特兒鋪子(mannequin store),不疾不徐地收集各色頭皮/毛髮的癖性(mannerism),彰顯語言與劇情的衝擊力,讓觀者的胃酸翻騰近90分鐘,可惜可愛迷人的Anna(Nora Arnezeder,預測應會為時尚媒體新寵兒)無法成為the Final girl,故事敘述功力甚顯薄弱,但全片黑色幽默之處,大抵就是Anna之同性戀友人Martin嘴巴被菜刀分成兩半還可彈跳起身,手持棒球棍,Frank痛打,這這這…….連精神官能分裂重度患者也自嘆弗如啊!!

Works Cited and Photography:
At BioRex,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SHARE: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Farewell, My Queen: Les Adieux à la Reine 互別.道別.訣別.永別

2012柏林影展開幕片Les Adieux à la Reine (中譯:情慾凡爾賽)改編自法國歷史小說家Chantal Thomas 2002年的同名小說,以皇后專屬書僮女僕Sidonie Laborde(Léa Seydoux)之視角,凝視歐洲貴族史上最雍容華貴,卻也最哀淒如謎的瑪麗安東尼皇后影片起始由大清早女僕驚醒匆促,直奔凡爾賽宮的拌足不安,到鏡頭晃動模焦,顯示事態嚴重的人心惶惶,觀眾們在100分鐘內無法察覺巴士底監獄的暴民處處,卻可感受最混亂黑暗震撼人心的1789年法國大革命

若將2006年的Marie Antoinette(中譯:凡爾賽拜金女)相較,或許可將這位原籍奧地利神聖羅馬帝國法蘭西斯一世之女的生平,由Sofia CoppolaBenoît Jacquot之詮釋相串連:由克麗絲汀.鄧斯特所扮演的青春少女,嫁至路易十六的生活充滿豪奢與失望,再進由戴安.克魯格(Diane Kruger)所領銜的一國之后,面臨背叛與孤獨的王權末日,作出驚人卻無奈的抉擇。Coppola版本色彩粉嫩繽紛,不時用船形假髮與杯子蛋糕打點宮廷中充滿年輕不拘的叛逆色調,甚至還請60年代搖滾才女Marianne Faithful客串女爵一角而當時的瑪麗仍Straight,與瑞典軍官擦出風流韻事六年後,Jacquot所導的角度運用旁觀者Sidonie之近身觀察(許多場景隔由柵欄與門縫窺視,也是導演之於視覺/階級弱權的特殊運鏡)與流言輾轉,訴說陰晴不定卻還保有少女之心的瑪麗,佩戴無以估值的首飾項鍊,愛慕著(相對冷淡無感的)公爵夫人Gabrielle de Polignac(Virginie Ledoyen)迷人侗體,卻無法察覺Sidonie的仰慕之情,更無法得知好些宮中成員早已腳底抹油,準備偷竊變賣從閱讀女性時尚雜誌的悠閒沉穩,全心刺繡只為能得皇后一笑,到革命前夕迅速描述女性身體的緊張氛圍,Jacquot將女僕凝視公爵夫人皮膚細節,女皇卻只能藉由一瞥女僕裸身進而慕想愛人的權力轉換與愛情背叛,拿捏得細膩獨到且耐人尋味
英國衛報書評家Helen Falconer曾批得到Prix Femina獎的此本小說中Sidonie一角過於平淡且毫無背景交代,或許這是作者用小人物置身歷史大事上的沒沒無聞之反觀她對瑪麗的喜愛卻換來無以辯白的犧牲,了解到任何人事物都會煙飛灰滅瑪麗與情人的互別,妻子與夫婿的道別,女僕與精神愛人之訣別,法國皇室與帝國歷史的永別,就如同Sidonie在片末所低語的:再會吧!我最鍾愛的皇后(Farewell, My Queen)!過不了多久,我終將無聲無息』。

At Maxim, Helsinki
Season Film Festival 
Works Cited and Photography: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