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16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文化效應,呼應當今政壇首位非裔總統歐巴馬連任旋風,從五元紙幣躍然為吸血鬼獵人,再飄魂至有一半猶太血統的英國實力派演員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身上,加諸同是猶太裔的好萊塢大導史蒂芬.史匹柏與編劇湯尼.庫許納(Tony Kushner)通力合作,高度泛政治化的美國影界,暗藏舊約聖經的宗教情結。
史匹柏一改擅長戰場規模調度的浩大聲光特效,影片起始由大頭兵背誦林肯總統的名言佳句,表達對其人其事的最高敬意:慈父人夫,主張廢奴,致力平等,提倡自由,視病如親,恰恰與猶太傳統(或為基督教傳統)的基本教義(repairing the world, charitable giving, visiting
the sick and acts of lovingkindness)不謀而合。林肯歿於1865年4月15日,遭槍手暗殺之時恰好為逾越節假期,且亞伯拉罕此名又原為希伯來先知,雖說林肯之子羅伯(Robert Todd Lincoln)曾聲明否認其父具猶太血緣,但美國歷史與當今猶太裔獨霸全美商界政壇影視的層層影射,倒是令好些影評不免論述史匹柏與Kushner打造的林肯總統,透露過多「摩西化」的偶像崇拜。
然史匹柏卻也運用深灰墨藍的色調,暗示美國偉人的內憂與外患。深愛孩子的林肯,從1850至1871年間,連續痛失三子(愛德華,威力與湯馬斯)。為不使一意從軍的羅伯(Joseph Gordon Levitt飾)無故犧牲,身為人父,不惜運用個人權力,使其子服務於後防幕僚,而非前線將領。然妻子Mary Todd Lincoln(由演技派莎莉.菲爾德Sally Field飾演)卻無法與政客同享其夫,連私密時光都得盤讓於國家政治。林肯的長腳碰觸寶藍絲絨布簾的橋段,暗示林肯其為憂鬱症患者的史學認證。彎腰駝背的林肯,為實行廢奴法案,引爆美國南北戰爭,士兵們於醫院後方傾倒斷手殘腳一幕,道盡了人性相殘的千言萬語。林肯雖無賄賂收買之計,卻運用封官之實,先運用佳言錦句,佐以生活笑話,最後點上祕聞佚事,達至個人行政目標,其滔滔不絕,雄/詭辯無礙的口條與手段,是曾為律師的林肯廝殺政壇的致命武器。與林肯相似度近98%的Day-Lewis,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慷慨激昂,家務的負荷與國事的兩難,一進一退、真人與偉人之間,還需觀者的細細體會。
戴路易斯真的頗像林肯啊(稍微性格一點的版本)!!! |
影片另一使人大呼過癮為性格男星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飾演主張廢奴的Thaddeus Stevens,腳步微顫,卻堅毅不屈,大抵只有功底紮實的演技派才有如此寶刀未老之震撼。在私人辦公室大開民主黨的玩笑時(Democratic民主黨與Damn-o-crack-tic,’該死的廢物’發音近似),也可感受到編劇Tony Kushner的文學功力。當廢奴法案投票通過,Stevens卻抿嘴不言、眼神銳利,借(搶?)走了記名選單,卻告示了觀眾們其身為非裔妻子之夫的驚奇。與白宮雇黑僕管家的林肯家族相對照,又是另一意味深長的歷史反諷。
林肯的內憂與外患,持續糾纏至樂聲處處、掌聲不止的歌劇院場景。沒有槍響,看不見殺手,只有四子湯馬斯的嘶聲力吼,表達對痛失一代偉人的悲愴。無須大導,無須編劇,美國公民之於林肯的評價,小至國幣,遠至山岩,早已表達了「美國式」的膜拜。百年前林肯廢奴,如今非裔當家,再映證近代美利堅合眾國的內憂與外患,猶太裔編導團隊毫無預警地將猶太式的受難記著墨在林肯肩上,我卻於2小時37分鐘內見證了一場美國式的家庭悲劇。這是一場美國夢,也是一場的深沉且無盡的奮鬥。
Works Cited:
http://www.jewishjournal.com/cover_story/article/the_first_jewish_president_lincoln_in_the_abrahamic_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