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Maps to the Stars: Body Horror v.s Haunted Stories/《寂寞星圖》: 肉體恐怖另類詮釋的超現實鬼故事

加拿大鬼才導演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以拍攝肉體恐怖(Body Horror)類型電影,探討人身內在的情緒起伏。1986變蠅人飽含猶太裔捷克作家卡夫卡變形記的影射; 2014年的寂寞星圖,則以編劇布魯斯華格納(Bruce Wagner)早期於洛杉磯兼職禮車司機的真實體驗,以被火紋身廉價性愛沐浴裸身的肉體裸露,大膽鹹濕地揭露星光閃耀的好萊塢,從名人助理電影明星、經紀人至製片公司,那無所不在的孤寂、虛偽、自私、瘋狂與脆弱,也逐一解構了電影圈盤根錯節的權力結構。
英文片名Maps to the Stars,原是洛杉磯旅遊局為遠道而來的影迷遊客所印製的 名人豪宅索引地圖。由氣質脫俗卻神祕難測的新生代女星Mia Wasikowska飾演的阿嘉莎,手持Maps to the Stars,搭乘由英國型男(吸血鬼)羅伯派丁森駕駛的禮車,重返家園,尋找新機會。她藉著社群網路,應徵上好萊塢過氣女星的私人助理一職。朱莉安摩爾飾演的過氣女星哈瓦那,喜怒無常神經兮兮,無法擺脫有虐待傾向的明星母親葬身火窟之陰影。為了爭取角色飾演,哈瓦那時而卑躬屈膝,時而患得患失,時而出賣身體。之於同行的噩耗,卻幸災樂禍,手舞足道。但她獨坐在泳池邊餐桌旁瑜伽房,那孤寂脆弱的眼淚,道盡明星生涯那自私虛偽的真面目。爾後被大火灼傷的阿嘉莎的肢體暴力,(阿嘉莎象徵哈瓦那亡母與祝融的合體)形同哈瓦那重複了生母悲劇的命運,二度慘遭女性虐待。朱莉安摩爾於本片中急促又焦慮的語言肢體表演,尤其戴上雷朋眼鏡與經紀人在電話中碎碎念的橋段,將不安與瘋狂的自戀狂性個詮釋得絲絲入扣。即便是解個便脫個褲的棚內戲,都可於眾目睽睽之下泰然自若。張力十足卻令觀者咬牙又同情的演出,使茱莉安摩爾2014年一舉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寶座,達成柏林、威尼斯、坎城三大影展大滿貫影后的封號。
明星的光環象徵著美國夢,而追星索引地圖卻指向孤寂與瘋狂的煉獄大門。在影城工作生活的大明星小助理經紀人治療師兼名作家(約翰庫薩克的演技比較像是江湖神棍,沒有說服力卻還滿有喜感的)製片商,乃至無名小卒,看似人脈廣闊,實則在一封閉的生活圈中欺騙自己,且各個渾然不覺。美式俚語中 maps也意涵著臉龐面容,片中角色們皆俊俏美麗,即使因大火而半邊臉險遭毀容的阿嘉莎,也曾得到女明星哈瓦那的欣賞。而maps俚語中的另一翻譯,則為生物學基因排序圖表。或許大衛柯能堡藉由亂倫的後代,混亂的染色體排序而可能導致的精神官能分裂症的角色們,間接闡釋肉體恐怖的概念。而浴室與廁所, 是人們多以裸體存在之場所,也是鬧鬼的絕佳地點。哈瓦那不時於家中看到亡母全裸沐浴的畫面; 嗑藥星總是念念不忘白衣女子; 經紀人半裸著接近鬆垮胸部無聲的哭泣;片場童星因遭勒脖在男廁翻眼垂死扭曲肉體的掙扎,又是導演運用場景,達成肉體恐怖的另類詮釋。再以片中角色們的幻覺與記憶(或許是亂倫的遺傳疾病,或許是染毒的後遺症),好如孤魂野鬼,不定時地糾纏追殺著角色們,加諸內心的孤寂與脆弱,使他們超越肉體恐怖,一步步走向心靈瘋狂崩潰的邊緣。
Mia Wasikowska所飾的阿嘉莎氣質古怪,總是身著全黑的衣裙,好似死神降臨好萊塢,毫不留情地掀開周遭親友的黑暗過往。她時時朗誦的<Liberty>一詩,是法國現代派超現實主義運動詩人Paul Éluard (1895-1952)於二戰時納粹佔領法國期間所作(Liberté,1942)。影片中,阿嘉莎喃喃重複著些許段落(原文為法文,明蒂小姐以英文版本轉譯):

On the harmony of the flesh   骨肉的合聲福音
On the faces of my friends     友人們的臉龐面容
On each outstretched hand    伸出的雙手
I write your name            我書寫你的名字

On abstraction without desire 沒有欲望的抽象主義
On naked solitude            赤裸的孤獨
On the marches of death      死亡的遊行
I write your name           我書寫你的名字

Liberty                      自由!
<自由>一詩的字裡行間,便能嗅出阿嘉莎的潛意識以及片中角色們的失落與瘋狂:唯獨死亡,才是超脫現實與肉體/心理痛苦的真正自由。浮華世界幕後的驚悚陰暗,星光閃爍下的脆弱與不安,父權體系中的弱勢與秘密(好如阿嘉莎與生父的糾葛關係,或者是羅伯派丁森開玩笑說他若要星運亨通,他應早早加入山達基教派,有趣在於,羅伯派丁森於暮光之城大鳴大噪以前,的確因乏人問津而一度想退出美國演藝圈。而現實好萊塢文化中,山達基教派的確神通廣大,資金人脈雄厚,最知名的高層名單不乏阿湯哥或約翰屈伏塔等影視大牌)。最令影迷影評想要一窺究竟則為,片中演出星運下滑的茱莉安摩爾,現實生活中卻片約不斷,又得到2014年金球獎喜劇類戲劇類雙料入圍的殊榮。而在大衛柯能堡與布魯斯華格納遴選寂寞星圖》的演員時,世間最光鮮亮麗的人間煉獄,又曾發生哪些你爭我奪,自私虛偽的瘋狂八卦呢?

At Finnkino,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SHARE: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Gone Girl is Losing Control/控制:管控--操控--監控--反控---直至失控


管控--操控--監控--反控---直至失控

改編自吉琳安佛林的同名驚悚小說<Gone Girl>,擅長人性黑暗面的懸疑高手大衛芬奇執導的控制原先並未列在福斯影電影公司2014年鼎力宣傳的預算名單中,卻隨著社群網路的口碑推薦,佳評不斷。飾演小班人妻的前龐德女郎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更因撲朔迷離,黑白難辨的愛咪一角,雙料入圍第72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女主角與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肯定。

在結婚五周年紀念日當天,丈夫尼克(班艾佛列克飾)驚覺他美麗的妻子愛咪(蘿莎蒙派克飾)無故失蹤,徒留客廳中散落移地的玻璃碎片。為協尋出愛咪的下落,愛咪親友及警方展開了調查,但漸漸發現許多不尋常的線索。在檢調單位與媒體輿論日漸高漲的壓力下,尼克漸漸因一連串的謊言與騙局,令眾人起了疑心,讓案情急轉直下。究竟愛咪的失蹤是尼克所為?還是幕後真兇另有其人?
全片以破曉寧靜的清晨為起。結婚五週年紀念當早,尼克卻逕自開車到酒吧與胞妹閒聊,婚姻生活的百般無奈,已一景道破。尼克與愛咪相識當初的熱戀與癡情,早已消磨殆盡。尼克對於妻子的無知與冷漠,以及與岳父母間的隔閡,五年間從何起始,不得而知。加諸第三者的出現,剛好正中許多夫殺妻得小三之劇情猜測,在檢調辦案期間,敘事者為丈夫的觀點,妻子的配音在線索漸漸浮出期間不時穿插解釋著,直至愛咪駕車行駛於象徵個人自由的美國州際公路之時,影片觀點便迅速敏捷地移轉至女性的論述。大衛芬奇對於失蹤案件的抽絲剝繭,是由男v.s女,記憶v.s現實,內心v.s外在的多聲發言,以剪接配樂的穿插手法,暗喻美國大眾輿論對於婚姻的刻板印象(好如婦女都為父權控制宰割的絕對弱勢)。以美國經濟衰退的事實,反映角色的內心世界,再犀利無情地挑出人格疾患的驚悚現實。

愛咪為神奇愛咪(Amazing Amy)系列的童書暢銷作家(押頭韻的標題不免讓明蒂小姐想起美國作家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長篇小說紅字<Scarlet Letter>有趣在於,控制一片,的確有Adultry/通姦,America/美國,Ability/行為能力等的議題)而作家的工作大權之一,便是可隨意編寫定奪書中任何角色之命運。而人格違常的控制狂,可使其原本紙上談兵的生殺大權融合至現實婚姻與人際關係中,操弄媒體愚弄檢方捉弄枕邊人。不但樂此不疲,還可因他人的反控制行為,進化至殺人滅口的實力,好重新奪回控制權,繼續編寫心目中完美的人生劇本。

全片並無直指人格違常,精神官能分裂或重度躁鬱等心理議題。但是影片角色的出場,已間接暗示愛咪從小即是在父母親過度呵護的佈局管控中長大。學生時期又遇到旗鼓相當的控制狂對手戴西。或許是為了逃離高壓操控的親子/情侶關係,進而重拾控制權,愛咪挑選了傻傻分不清有話說不清的乖乖牌尼克,享受她心目中/現實中完美無暇的婚姻生活,就好如她筆下的角色---神奇愛咪---一般的無可挑剔。難分難解在於,愛咪的逃脫計畫,實為因尼克的不忠而心受控制。在逃離案發現場的旅途中,愛咪也遭遇洗劫而無力反控,甚至爾後誤入戴西的豪宅圈套中,為戴西24小時全天監控。在父母丈夫舊情人警方與媒體的環環相扣的控管控制循環中,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掌控者,或許食髓知味直至失控的愛咪,也未必能釐清(其實作者吉琳安佛林才是掌控這些角色的終極導師,拜讀過<第二十四個比利>!大衛芬奇再以吊人胃口難以預測的拍攝手法操控影迷我們的情緒啦!)其實,最了解愛咪的人,或許已不是愛咪自己,而是戴西。所以他才對愛咪說:你也知道,不可否認的,我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飾演戴西的Neil Patrick Harris是好萊塢公開的同志演員,眼看他與前龐德女郎在床第間竭力興奮的景象還真有些不適應。羅莎蒙派克在度假村贏球時興奮跳起來的一瞬間,演技最為到位驚悚,賦予人格違常控制狂另一不寒而慄的新面貌。 但是羅莎蒙派克從影以來代表作薄弱,是否僅能以愛咪一角於2015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出線,機率存疑。而鬼才大衛芬奇擅長以懸疑劇情點出人性的尖銳陰冷,從1995年的火線追緝令<Seven>1999年的鬥陣俱樂部到凱文史貝西領銜的<House of Cards>,即可看出一貫脈絡,抱回小金人情勢看漲。控制一片影評討論熱絡,但是,眾多表述只圍繞在婚姻婚姻二字,不但顯示對導演風格認知度不足,也明示許多台灣民眾對於問題核心的一貫目盲(簡直直逼腦殘,好如重大社會案件爆出就質問:政府怎麼做的?總統在幹什麼?學生犯案撞死人了,就跳出來說:這社會怎麼了?學校教育出什麼問題?當事人父母更會說: 我們的小孩平常都很乖,只是交到壞朋友)。而問題的根源永遠都是在於人,而非集體概念。這一字,性最難解,心最難測。可憐啊婚姻,不過是變成代罪羔羊的抽象代名詞罷了。
At Finnkino, Espoo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