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哈比人歷險記:五軍之戰》--- 中土大戰之倚天屠龍記


365日前,引領期盼。365後,長征路遙,險境未卜。五軍之戰為紐西蘭籍導演彼得傑克森與視覺特效鬼才Guillermo del Toro聯手,改編托爾金教授J. R. R Tolkien的暢銷經典《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進軍中土,倚天屠龍。

 

二部曲哈比人歷險記:荒谷惡龍末尾,荒谷惡龍的狂暴盛怒,長湖鎮居民已命在旦夕三部曲之起始,史矛革持續噴火轟炸,赭紅火辣的灼熱氛圍,燃燒著徬水而生的迷你小鎮氣質型男路卡伊凡斯所飾演的Bard,因禍得福,藉以輕鬆逃獄,順便殺龍荒谷惡龍之形象,若以傳統東正教觀點而言,為撒旦之化身,是必要殲滅之魔以經濟論述而論,史矛革代表了長湖鎮昏官小人的貪腐私利,迫使居民長期飽受物資不足, 經濟蕭條之苦Bard的犧牲小我,屠龍劍一發,正中紅心,嗚呼哀哉後,也象徵消滅了充滿獸性的壓迫者,拯救了毫無防禦的老弱婦孺,粉碎了控制財富的父權體系(好如鎮長不明不白掛了之後女性鎮民角色的發聲明顯而頻繁),打破惡性經濟結構體,戰勝終極大魔王其保護弱小的救贖者精神,正是篤信天主教的托爾金教授之於聖喬治屠龍一傳說的假借,再現其中土世界的小插曲


 

而自1222年以降,聖喬治正是英格蘭的守護者:當今英格蘭國旗為一白底紅十字,通稱聖喬治旗。有趣在於,文學中的聖喬治屠龍,描述「騎士正向惡龍,以聖十字盾為輔,長矛直入」。彼得傑克森於攝影調度時,鏡頭正視克里斯伊凡(Bard)精緻帥氣的五官,再繞至其背後,使觀影者得知屠龍弓箭與Bard那勇敢無懼、站得直挺的小兒Bain剛好成一十字,為隱形的聖十字保護盾,也流暢銜接史矛革低飛俯衝的方位,完美迅捷地結合聖喬治屠龍的歷史文獻紀錄,再現影像大螢幕。而精靈黃金軍團整齊劃一、自動開道的橋段,明示了Bard的即時封聖,實為全民英雄。其影像敘事之功力深厚,實在大快人心。

 

首部曲哈比人歷險記中,哈比屯那蓊蓊鬱鬱綠草如茵吃吃喝喝跳舞唱歌的歡樂氛圍,於五軍之戰中付之闕如灰袍巫師甘道夫被囚禁之地,高處不勝寒精靈女王於暗黑陰冷的廢墟遭九死靈夾攻長湖鎮居民的逃難路程,總是颳著冰雪矮人的防禦堡壘埋藏著大量黃金珠寶,但卻殘峘破瓦加諸索林日漸的貪婪固執懷疑與驕傲,使其面容染上了魔戒上癮症獨有的黑暗面雖說斯文深情的Legolas視力極佳(應該是巨無霸瞳孔,所以進入眼睛的光線產生的繞射達至最小),輕功了得:巧踏碎石,一舉而上,雙劍拔刀,乾淨俐落,轉身一躍,金髮閃閃,神準帥氣;還不時穿插個精靈矮人ㄈㄈ尺與三角戀(兩靈一矮)的鄉土劇情,讓觀影者直呼過癮但是半獸人大軍黑壓壓灰土土一整片,戰鬥場面的獸山獸海(不是異獸怪獸就是半獸還有蝙蝠野豬土狼馴鹿麋鹿棕熊巨鷹等稀有珍奇野獸可供觀賞)於焦黃褐土亂吼亂撞,爾後於凍藍冰湖上單打獨鬥,使三部曲陰鬱深沈,壓抑凝重彼得傑克森運用大自然色調的轉換,突顯局勢的艱難與人心的變化,更直指戰爭的殘酷無情,隱喻了無止境的野心與貪心,終將導致資源的枯竭與環境的破壞


 

45分鐘的獸海戰術完了後,比爾博與甘道夫安靜平坐在石階上,哈比人表情困惑,而巫師只想哈根草。此時的無聲勝有聲,只靠點火擦擦聲與精湛的表情戲,馬丁費曼與伊恩麥克連成功詮釋了盡在不言中的英式幽默,靜靜悄悄地將旅程推至最終章。哈比人為《魔戒三部曲》的前傳而戰後, Legolas也被賦予新任務:找尋傳說中的北方遊俠(魔戒迷一定知道答案是哪位型男吧!),因為索倫仍有機會絕地大反攻。片中僅用簡短對話,即巧妙地預埋爾後魔戒大戰之伏筆。

 

從《魔戒三部曲》前置作業起始,至哈比人最終章橫掃大銀幕,17年的奇幻旅程,彼得傑克森帶領全球書迷影迷,一同暢快驚險地上山下海,受友誼的可貴,領悟人性的真實。曾在《魔戒三部曲》中飾演哈比人「皮聘」的比利包依德雖然並沒有參與《哈比人》三部曲的演出,不過,此回他幕後回鍋,於《五軍之戰》的電影原聲帶中獻唱片尾曲〈The Last Goodbye〉。而最後的道別,並不終結旅程的意義。我們共同的情感與記憶,終會綿綿不斷,於音樂、文學、電影、藝術中,綻放美麗恆久的光芒。

 

At Finnkino, Helsinki.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www.imdb.com

Whatley, E. Gordon, editor, with Anne B. Thompson and Robert K. Upchurch, 2004. St. George and the Dragon in the South English Legendary (East Midland Revision, c. 1400); published in Saints' Lives in Middle English Collection. 

 開眼e週報vol. 479期轉載(25/12/2014):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79/34795281/ 


SHARE: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The Beyond-L'aldilà---美國南方恐怖傳奇之第七封印

E Tu Vivrai Nel Terrore!

1927年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七門旅店(Seven Doors Hotel),一位年輕的藝術家正在作畫,卻被當地暴民強制入侵,處以私刑:先施以鐵鍊捶打,雙腕再釘個九吋深,最後潑撒乳白色不明液體毀容致死。

事隔多年後,年輕貌美的紐約女郎萊莎(Catriona MacColl),繼承了七門旅店, 遂搬遷至美國南方。裝修旅店期間,她駕車外出時巧遇一位金髮白眼的盲女艾蜜莉(Sarah Keller飾,以車窗擋風玻璃視角直逼毫無動靜的直挺女性,是為導演攝影調度之驚喜視野),牽著德國牧羊犬,警告萊莎,事不遲疑,趕緊逃離七門旅店要緊。


一心一意只想經營旅店的萊莎與帥氣小鎮醫生約翰(David Warbeck)皆視盲女的警告為無稽之談。但隨著裝修油漆工失足跌死,戶政簿記員被毒蜘蛛群撕扯臉頰肌理,水電工檢查漏水後一去不復返,女管家瑪莎在殯儀館為前夫化妝時遭強酸毀容,其孤女被附身後,這對金童玉女無神論者才驚覺整座小鎮已遍佈行屍走肉……..

1981發片的<The Beyond>可算是義大利恐怖片先驅Lucio Fulci之於1980經典殭屍片<City of the Living Dead>之前傳。旅店名稱就已明示了本故事大量取自<聖經啟示錄>的七封印之說為藍本。1927年藝術家私刑案不過是因為一群藐視耶穌基督的暴徒(藝術家所遭的虐待類似耶穌基督的苦行,他的畫作顯示他曾從鬼門關走一遭,也好比耶穌基督復活前的經歷),不慎打開了其中一道地獄之門(大概往後的活死人來源皆由七門旅店所出)。導演Fulci表示:殭屍本屬陰間地獄,鬼門(第七封印)一開,與生人爭地盤的結果,不是你死我活,要不血流成河,橫屍遍野,無以共生共存(只有電影熱錢賺不完啦)
恐怖電影中鬧鬼的旅店並不在少數。除了史丹利庫伯力克家諭戶曉的經典<鬼店>外,Fulci的七門旅館36號房,呼應了以為象徵與倍數的基督教教義(比如三位一體或九層地獄,也影射了投宿此房號藝術家之命運象徵)。第七旅店則為Bleak House之借代:層層疊疊的螺旋梯、老舊漏水的瑕疵、緊挨相鄰的隔間與神祕難解的過往。狹窄陰溼的地下室更有美國恐怖小說大師愛倫坡(Edgar Allen Poe)短篇故事<The Cask of Amontilladio>不寒而慄之氛圍。再加上萊莎於36號房發現Eibon線裝古書,此書其為美國恐怖科幻小說家H.P.Lovecraft(1890-1937)所著的故事集。有趣在於,Lovecraft在作品Eibon各個篇章所下的的故事標題:The Haunter of the Dark(1927藝術家私刑案)The Dreams of Witch House(萊莎的奇遇)The Horror in the Museum(博物館在本片中改為小鎮醫院)The Shadow Out of Time(本片結局),剛好可概述<The Beyond>的線性故事主軸。

第七旅店結合古蹟與凶宅之雙重身分,是通往地獄的入門,也是活屍的出口。片中人間煉獄倖存者,宛如古典希臘文學中之於知識先知的詛咒,必為盲者。片末既無出口也無入口褐砂滾滾、暗無天日的場景,搭以Fabio Frizzi優美動人卻飽含一絲絲哀淒蒼涼的小調配樂,Lucio Fulci打造了另一經典美國南方恐怖傳奇,開啟了活人生吃的血腥大門。

At Finnkino,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SHARE: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Interstellar:《星際效應》---橫跨一世紀的父女情科幻微鬼片

橫跨一世紀的父女情科幻微鬼片

龐大寒冷虛無…..這是我們身處的宇宙,也正是英國鬼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繼全面啟動之後,探討時間差移的另一詮釋。全面啟動》中諾蘭劇本設定的時間比為1:12進入到越深層的夢境,時間過得越緩慢,夢境下層時間為上層時間的12倍慢。2014星際效應》則運用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時間為非絕對的膨脹概念,因龐大的重力或引力影響(比如黑洞),導致時空扭曲力擴張。影片中,馬修麥康納飾演的庫柏隊長,率領安海瑟薇所飾演的科學家與小組隊員,於米勒行星執行一小時的探勘任務,就相當地球七年的光陰。再加諸如夢似幻的記憶,諾蘭導演的170分鐘,運用視覺調度、實力派演員、優美配樂,敘述了橫跨一世紀的父女情科幻微鬼片。


影片時空設定於不久的未來,地球農作物因氣候轉變和疾病而經常欠收,為解決糧食危機,全美由工業時代而轉型成農業社會,可耕土地只種植單一經濟價值最高的玉米。象徵美利堅文化與家庭核心價值的棒球比賽,也因為無預警的沙塵爆而不歡而散。灰灰土土的場景,不啻為艾略(T.S. Eliot)所描述的『荒原』:宣示著戰後(本片的糧食危機可比喻為人類的生存保衛戰),西方文明的危機和傳統價值觀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滅和絕望。惡劣的氣候也明示了水源的枯竭,也呼應了庫柏一家孕育生命力的象徵角色--母親---的缺席。年邁的老父,無助的子女與喪妻的男主角,在黃沙滾滾中矗立的單薄木屋的餐食中,毫無新鮮的蔬果開胃,其環境的艱困與心理上的孤寂,與世界末日無異。


馬修麥康納所飾的庫柏,開車橫直撞象徵農業時代的玉米田,而尋得太空總署基地,倏地將守成不易的傳統思維推向至更積極的格局。庫柏在玉米田工作身著的沙土色羊絨工作外套,是為總部位於密西根州的經典工妝品牌Carhartt。創辦人Hamilton Carhartt1889成立此品牌以來,由丹寧布工作褲起家,爾後並推出休閒居家款式。此品牌設計強調適應各種挑戰的工作環境,以舒適耐用風靡北美與澳洲等地。庫柏於太空漫遊後,沙土色Carhartt外套意有所指地身披在已亭亭玉立的女兒墨菲身上(潔西卡·崔斯坦飾),父女之情與思想體系的傳承意味,不言而喻。

庫柏在險峻的外星球打拚,困在蟲洞裡的過程,卻冥冥註定似的,間接幫助了墨菲於地球上解出移居太空站的方程式數據。諾蘭運用了近代物理學,闡述小女孩口中念念不忘的鬼魂概念。而也因為方程式數據的應用,庫柏才得以在名為庫柏的太空站獲救。與91年後的墨菲再次相遇,已是子孫滿堂的安寧病房。原本缺水不孕的地球場景,在影片後段的太空站,已有最佳的解答。反而女兒身的墨菲,好像似母親般地鼓勵淚流滿面的庫柏,溫柔地說:去吧!追求你的幸福,找布蘭德博士去」(安海瑟薇飾,其實庫柏與布蘭德的情愫,很類似地心引力中,珊卓布拉克與喬治克隆尼的角色關係)。而這男主外(太空)女主內(地球)通力合作的溝通方式,大抵是當今影壇最另類科幻,卻也最細膩感人的父女之情了(2000Dennis QuaidJim Caviezel合演父子檔的黑洞頻率<Frequency>也有相同功效)


英國文學系畢業的諾蘭,影片中總是引經據典,資訊豐富:在影片開端,老先生老太太們回憶的訪談片段,實為美國1930年代Dust Bowl的倖存者,諾蘭導演以古鑑今之後,再以馬修麥康納飾演的庫柏一角,是對曾於美國NASA服役參與雙子星5號等任務的的太空人Gordon Cooper(1927-2004)上校致敬;再揉雜如同史丹利庫柏力克的2100太空漫遊中開放式結局,令觀者各自表述。(還好星際效應》中的TARS人工智慧,既貼心又專業,背叛者反而是在宣傳海報上尋遍不著的神秘大咖)。許多觀眾皆知星際效應》是導演諾蘭以父親的身份,運用影像,寫給女兒Flora的情書無論幻化為鬼魂時空兩隔《全面啟動》中遭逢喪妻之痛的李奧納多,還是《星際效應》下犧牲小我的馬修麥康納,諾蘭運用冷調的運鏡,考究的劇本,超脫了傳統,娓娓道盡父親對子女無盡的愛。 

At Finnkino, Espoo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SHARE: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Maps to the Stars: Body Horror v.s Haunted Stories/《寂寞星圖》: 肉體恐怖另類詮釋的超現實鬼故事

加拿大鬼才導演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以拍攝肉體恐怖(Body Horror)類型電影,探討人身內在的情緒起伏。1986變蠅人飽含猶太裔捷克作家卡夫卡變形記的影射; 2014年的寂寞星圖,則以編劇布魯斯華格納(Bruce Wagner)早期於洛杉磯兼職禮車司機的真實體驗,以被火紋身廉價性愛沐浴裸身的肉體裸露,大膽鹹濕地揭露星光閃耀的好萊塢,從名人助理電影明星、經紀人至製片公司,那無所不在的孤寂、虛偽、自私、瘋狂與脆弱,也逐一解構了電影圈盤根錯節的權力結構。


英文片名Maps to the Stars,原是洛杉磯旅遊局為遠道而來的影迷遊客所印製的 名人豪宅索引地圖。由氣質脫俗卻神祕難測的新生代女星Mia Wasikowska飾演的阿嘉莎,手持Maps to the Stars,搭乘由英國型男(吸血鬼)羅伯派丁森駕駛的禮車,重返家園,尋找新機會。她藉著社群網路,應徵上好萊塢過氣女星的私人助理一職。朱莉安摩爾飾演的過氣女星哈瓦那,喜怒無常神經兮兮,無法擺脫有虐待傾向的明星母親葬身火窟之陰影。

為了爭取角色飾演,哈瓦那時而卑躬屈膝,時而患得患失,時而出賣身體。之於同行的噩耗,卻幸災樂禍,手舞足道。但她獨坐在泳池邊餐桌旁瑜伽房,那孤寂脆弱的眼淚,道盡明星生涯那自私虛偽的真面目。爾後被大火灼傷的阿嘉莎的肢體暴力,(阿嘉莎象徵哈瓦那亡母與祝融的合體)形同哈瓦那重複了生母悲劇的命運,二度慘遭女性虐待。朱莉安摩爾於本片中急促又焦慮的語言肢體表演,尤其戴上雷朋眼鏡與經紀人在電話中碎碎念的橋段,將不安與瘋狂的自戀狂性個詮釋得絲絲入扣。即便是解個便脫個褲的棚內戲,都可於眾目睽睽之下泰然自若。張力十足卻令觀者咬牙又同情的演出,使茱莉安摩爾2014年一舉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寶座,達成柏林、威尼斯、坎城三大影展大滿貫影后的封號。


明星的光環象徵著美國夢,而追星索引地圖卻指向孤寂與瘋狂的煉獄大門。在影城工作生活的大明星小助理經紀人治療師兼名作家(約翰庫薩克的演技比較像是江湖神棍,沒有說服力卻還滿有喜感的)製片商,乃至無名小卒,看似人脈廣闊,實則在一封閉的生活圈中欺騙自己,且各個渾然不覺。美式俚語中 maps也意涵著臉龐面容,片中角色們皆俊俏美麗,即使因大火而半邊臉險遭毀容的阿嘉莎,也曾得到女明星哈瓦那的欣賞。

maps俚語中的另一翻譯,則為生物學基因排序圖表。或許大衛柯能堡藉由亂倫的後代,混亂的染色體排序而可能導致的精神官能分裂症的角色們,間接闡釋肉體恐怖的概念。而浴室與廁所, 是人們多以裸體存在之場所,也是鬧鬼的絕佳地點。哈瓦那不時於家中看到亡母全裸沐浴的畫面; 嗑藥星總是念念不忘白衣女子; 經紀人半裸著接近鬆垮胸部無聲的哭泣;片場童星因遭勒脖在男廁翻眼垂死扭曲肉體的掙扎,又是導演運用場景,達成肉體恐怖的另類詮釋。再以片中角色們的幻覺與記憶(或許是亂倫的遺傳疾病,或許是染毒的後遺症),好如孤魂野鬼,不定時地糾纏追殺著角色們,加諸內心的孤寂與脆弱,使他們超越肉體恐怖,一步步走向心靈瘋狂崩潰的邊緣。


Mia Wasikowska所飾的阿嘉莎氣質古怪,總是身著全黑的衣裙,好似死神降臨好萊塢,毫不留情地掀開周遭親友的黑暗過往。她時時朗誦的<Liberty>一詩,是法國現代派超現實主義運動詩人Paul Éluard (1895-1952)於二戰時納粹佔領法國期間所作(Liberté,1942)。影片中,阿嘉莎喃喃重複著些許段落(原文為法文,明蒂小姐以英文版本轉譯):

On the harmony of the flesh   骨肉的合聲福音
On the faces of my friends     友人們的臉龐面容
On each outstretched hand    伸出的雙手
I write your name            我書寫你的名字

On abstraction without desire 沒有欲望的抽象主義
On naked solitude            赤裸的孤獨
On the marches of death      死亡的遊行
I write your name           我書寫你的名字

Liberty                               自由!


<自由>一詩的字裡行間,便能嗅出阿嘉莎的潛意識以及片中角色們的失落與瘋狂:唯獨死亡,才是超脫現實與肉體/心理痛苦的真正自由。浮華世界幕後的驚悚陰暗,星光閃爍下的脆弱與不安,父權體系中的弱勢與秘密(好如阿嘉莎與生父的糾葛關係,或者是羅伯派丁森開玩笑說他若要星運亨通,他應早早加入山達基教派,有趣在於,羅伯派丁森於暮光之城大鳴大噪以前,的確因乏人問津而一度想退出美國演藝圈。而現實好萊塢文化中,山達基教派的確神通廣大,資金人脈雄厚,最知名的高層名單不乏阿湯哥或約翰屈伏塔等影視大牌)。最令影迷影評想要一窺究竟則為,片中演出星運下滑的茱莉安摩爾,現實生活中卻片約不斷,又得到2014年金球獎喜劇類戲劇類雙料入圍的殊榮。而在大衛柯能堡與布魯斯華格納遴選寂寞星圖》的演員時,世間最光鮮亮麗的人間煉獄,又曾發生哪些你爭我奪,自私虛偽的瘋狂八卦呢?

At Finnkino,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