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Martin Margiela》:孤獨自持,鋒芒畢露

I don’t like the idea of being a celebrity. Anonymity is very important to me, and it balances me that I am like everybody else. I always wanted to have my name linked to the product created, not to the face I have.

——Martin Margiela

無意躍門名流,卻是時裝業界無可撼動的設計大師;一生淡泊名利,卻天賦異稟,主導前衛先鋒。1957年出生於比利時Genk,七歲時的Martin Margiela就自詡將在花都巴黎大展時裝設計師長才。他曾是尚·保羅·高提耶1985-87年間的衣飾助手(Jean Paul Gautier, 1952-),並於19972003年擔任愛馬仕的設計總監。1990年創業初始,Martin Margiela與合夥人Jenny Meirens對於「品牌」就有的另類的解讀:Maison Martin Margiela一系列設計選用全白棉布,配以四點縫線作品牌標記,用意是希望方便顧客穿著衣品時除去標籤,並配以0-23的數字表述系列年份。小小標籤卻滿載點點故事,而當正職時裝秀巔峰,打造馬蹄高跟鞋、睡袋冬季長版外套、編織墊肩軍裝、金髮短版洋裝的鬼才新星,卻於2009年無聲無息,煞然退出他一手打拼的個人品牌,業界一片譁然。


2017年初,英國獨立時尚誌《DAZED》推出獨家紀錄片We Margiela,記錄了品牌合作夥伴 Jenny Meirens 等人與Martin Margiela工作時的感受軼事。當今社群媒體霸權時代,「噱頭」(gimmick)橫行無阻,設計師越高調,品牌就越有話題,彷彿被消費的不單單是設計本身,還有設計師本人的明星光環。Martin Margiela依然固我,拒絕鎂光燈謝幕,也從未於公眾場合與他人合照。曾擔任比利時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Dries Van Noten紀錄片導演的Reiner Holzemer,四十天近距離跟拍,讓神秘莫測的Martin Margiela「只聞其聲/手,不見其人/型」,首度打破沉默,公開述說in his own words自己20年來的理念和個人經歷:「我實在無法應對時尚界馬不停蹄的商業壓力以及貿易供需問題,同時對現今社交媒體氾濫的信息感到不適:這等同摧毀了時尚週等待、引領、期盼的快感,並破壞了一切原本藝術應該令人驚喜的爆發力」。

 

略微顯斑的修長雙手,稍帶法式口音的英語,平淡哀嘆地,訴說他與母親之間的童年關係,成年後與品牌創立的新高峰,馬蹄高跟鞋的設計草圖,把玩著芭比娃娃的頭髮與灰毛衣……紀錄片不時穿插1990-99Maison Martin Margiel蒙面時裝秀系列(翻拍而未數位化修復,也缺失年份季節註記的走秀片段是本紀錄片一大敗筆),恰恰呼應設計師本尊堅守拒絕「拋頭露面」底線。而Martin Margiela也坦言自己曾經後悔選擇低調過活:「拒絕亮相,品牌便難以獲得關注」。對許多品牌設計師而言,在高度商業化的時尚界,此舉無疑讓品牌加速陷入劣勢,但是對Martin Margiela而言,這不是忤逆自己、順勢而為的藉口:既然選擇了沉默低調,那系列作品就更要奪目發聲:


我從不奢望成名。匿名對我而言非常重要,因為此舉能令我意識到我與他人無異;我希望我的名字令人想起的不是我的樣貌,而是我的創作」。



紀錄片甚至邀請在時尚界縱橫四十多年的法國「時尚頑童」尚·保羅·高提耶評論前員工Martin Margiela的實驗精神設計(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精品店都以純白磁磚、復古木質櫥櫃打造,銷售人員也都身著神似醫護專業的長白棉袍,不時還可驚見人骨蓋作為室內設計裝飾),對比高提耶的活潑風趣的影星風範,Martin Margiela似乎是帶著社交焦慮失協症患者,工作室的訪談,極似在孤島上的隔離病院,淡淡環繞著酒精刺味兒,孤單哀傷的口吻彷如寫下一個個不完整的句號,使人無言嘆息。

 

英國史學家吉朋Edward Gibbon曾如是解釋孤獨的能力:「交談增進瞭解,但是孤獨培養天才。一件作品能表達出均一性,正是孤身藝術家手筆的表現」。本紀錄片也紀實了於2017-18年巴黎舉行的Margiela Les Années Hermès展覽,外媒更戲稱此為「巴黎Margiela盛宴」(Saison Margiela 2018 à Paris),展覽中還可驚鴻一瞥也是害羞自持的前迪奧時尚總監Raf Simons的身影,在在彰顯出導演對於Martin Margiela自願孤獨的高度價值:一個創作者會不斷透過創作發現自我,重塑自我,找尋存在意義。


 

創造力的高度表現往往經由孤獨而成功。如同歷史長河中的詩人、藝術家或物理學者,Martin Margiela在設計作品裡留下了獨樹一幟的思想和情感記錄,所以是以醒目的方式成為後輩奮鬥的榜樣。Martin Margiela的依然固我、低調自持,卻在導演訪談中堅定而簡短地回覆:NO.

 

鏗鏘有力便足以促成驚喜「噱頭」。隱姓埋名,卻鋒芒畢露。

Reiner Holzemer :Do you think you’ve told everything you’ve wanted to tell in fashion?

Maison Margiela :No

 

延伸閱讀-> DIOR AND I:迪奧與我,優雅再現--《璀璨風華DIOR之夜》


At Finnkino, Helsinki

Helsink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www.imdb.com

https://www.maisonmargiela.com

https://hokkfabrica.com/3-lessons-from-documentary-martin-margiela-in-his-own-words/

Storr, Anthony. Solitude: A Return to the Self.; re, Detroit: Free Press, 2015.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