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The French Dispatch :眾星雲集、幽默離奇的《法蘭西特派週報》

The French Dispatch of the Liberty, Kansas Evening Sun《法蘭西特派週報》

 

《堪薩斯自由晚報》的巴黎分社---《法蘭西特派週報》---創辦人兼主編小亞瑟(Arthur Howitzer Jr. 比爾墨瑞Bill Murray飾演),因心臟病突發而辭世。根據其遺囑,紙本週報暫停發行。而熄燈號增刊發表了三篇獨立報導與訃聞,僅此紀念:短篇為自行車旅遊記者Herbsaint Sazerac(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飾演)提交的遊記、長篇一為藝評作者貝倫森Berensen(蒂妲絲雲頓Tilda Swinton飾演)主持的藝術座談會〈具體的傑作〉、二為新聞記者Lucinda Krementz(法蘭西斯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飾演)的巴黎學運調查〈宣言修訂版〉,以及美食評論家懷特(Roebuck Wright,由Jeffrey Wright飾演)以脫口秀訪談爆料了老饕警務處處長之子的離奇贖金綁架案。

 

延續《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眾星雲集,以及《犬之島》的逗趣動畫,導演魏斯.安德森的第十部虛構敘事劇情《法蘭西特派週報》,故事架構採取框架的敘事技巧,由觀者從影片、報導篇章、作家筆下、老闆口傳直至報社、監獄、校園、餐館,藉由不同階級的角色在故事發展中的不同作為,將焦點集中在敘事者們及敘事體本體的關聯性,來進一步增加巴黎街坊的故事趣味性與諷刺性。在紙本產業凋零的當今,《法蘭西特派週報》是為吸引同樣欣賞印刷新聞藝術的電影愛好者量身訂制的,鮮豔的漫畫式構圖特別可愛,讓人想起《紐約客》著名的插圖封面,更是「獻給全體新聞工作者的一封情書」。

 

1925年發行至今的《紐約客》雜誌為《法蘭西特派週報》編劇製作的靈感來源,金球獎影帝兼老班底比爾墨瑞飾演的主編小亞瑟就是以《紐約客》雜誌創辦人兼記者哈洛.羅斯(Harold Wallace Ross1892- 1951)為發想; 老班底之二歐文威爾森飾演的自行車旅遊記者則來自長年於《紐約客》發表以人物研究為主的創意紀實文類作家約瑟夫.米契爾(Joseph Quincy Mitchell1908-96)。一如《紐約客》決心賦予文本雜誌那隨意、健談的品質,吸引如《麥田捕手》作者沙林傑(J.D. Salinger1919-2010)等無數當代名作家供稿,《法蘭西特派週報》亮麗演員名單讓好些不熟悉《紐約客》出版品的觀眾們不至於感到孤立或疏離。影帝影后老班底新生代們在濃郁色調的畫面中進進出出,為頭條新聞增添了色彩和活力,儘管許多大牌擋只得到不下十秒畫面,但是亮相一瞬間讓影迷驚艷的物超所值,好比連一句台詞都無話可說的威尼斯影帝威廉達佛(Willem Dafoe)孤絕滄桑的數秒凝視,都是特別美妙的觀影接觸。

 

與《紐約客》雜誌禁止將「性」作為探討主題的不同之處,則是《法蘭西特派週報》並不避諱其通篇是否涵蓋情色細節或是雙關語。〈具體的傑作〉(The Concrete Masterpiece)報導中,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與坎城影帝Benicio del Toro飾演因謀殺入獄的素人畫家摩西(Moses Rosenthaler)就和龐德女郎蕾雅瑟杜(Léa Seydoux)飾演的裸體模特兒兼獄警不時翻雲覆雨,其創作主題更是「性致勃勃」;以巴黎五月風暴(Mai 68,見註一)為主題的〈宣言修訂版〉(Revisions to A Manifesto)則浪漫喜劇化了1968年春夏之交法國巴黎反資本、反美帝,導致法國經濟發展停滯、持續約七周的學生罷課示威運動。電影版本根據加拿大駐法記者Mavis Gallant1922-2014)的《五月事件:巴黎筆記本》(The Events in May: A Paris Notebook)報導改編。奧斯卡三冠影后法蘭西斯麥朵曼身為敘事記者,不但鼓勵由「甜茶」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飾演的學生領袖和女友茱麗葉(Lyna Khoudri飾演)「做愛不作戰」(Make Love, Not War),更推翻了「新聞中立」職業道德,與學運領袖「甜茶」發展不倫戀情。編導藉此,不但大大調侃了假公濟私的操守議題,更好似呼應70年代女性主義性解放的實踐,女性記者自身的慾望隨如街壘焚毀的汽車商家,飛蛾撲火,無以收拾。

 

《法蘭西特派週報》末篇的脫口秀中訪談,爆料〈警務處處長的私人宴席〉(The Private Dining Room of the Police Commissioner)離奇贖金綁架案的美食評論家懷特,其形象則是結合美國同性戀黑人民權運動作家詹姆士.鮑德溫(James Arthur Baldwin, 1924-87)以及也為同性戀身份奮鬥的普立茲戲劇獎最佳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出生名為Thomas Lanier Williams III1911-83)。法國凱撒獎雙冠影帝馬修.亞瑪希(Mathieu Amalric)飾演的警務處處長,難得流露出些許嚴肅,但脆弱哀傷的父親形象,有別於在《007:量子危機》陰險狡詐的大反派。最有趣在於,編導演均優的坎城影展最佳導演馬修.亞瑪希,其父母親(Jacques AmalricNicole Zand)分別在《法國世界報》Le Monde和《法國自由報》Liberation任職記者編輯,母親還身兼《法國世界報》的文學評論家,能在「獻給全體新聞工作者的一封情書」的《法蘭西特派週報》占得一席,或許是影帝贈送給父母親和自己最佳的年度大禮了。

 

魏斯.安德森以快節奏對話的情境喜劇,卻佐以嚴肅或憂鬱的元素,聚焦在青春失格、父母缺席、同業競爭和失落無解等主題,電影情節經常以盜竊或意外失踪為開端。飾演警務處處長之小兒吉吉,(由溫斯頓艾特海拉爾Winston Ait Hellal飾演),遭到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愛德華.諾頓(Edward Harrison Norton)以及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飾演的綁匪幫強行擄走與監禁,卻展現超齡的機智與冷靜,吉吉角色發想相近於魏斯.安德森2001年《天才一族》的神童們。在巴黎巷弄水道間,警匪追逐、同業競爭破案的卡通動畫橋段,頗似任天堂高位元點陣圖,以及韓裔美籍喜劇演員Stephen Park飾演大廚警探熟稔操刀製作劇毒壽司好比瑞士鐘錶般地精確流暢,在在都飽含了《犬之島》逗趣卻憂傷的影子。


好些影評們嘲弄魏斯.安德森的作品小題大作、膚淺賣弄,好如《法蘭西特派週報》辦公室位於的地點Ennui-sur-Blasé(英文字面翻譯為Boredom-upon-Apathy---「無聊至上」---但與《紐約客》雜誌創辦人哈洛.羅斯同為避免宿命論的風格,魏斯.安德森使用平面空間相機移動、對稱構圖、精準置中、快速變焦、慢動作步行鏡頭、平面三分法、粉彩調色的繽紛畫面,以1.37:1的學院比例格式,加強戲劇性陳述,卻在討喜可愛的獨特攝影風格間,悄悄隱藏調侃諷刺。例如〈具體的傑作〉中,奧斯卡影帝安德林.布洛迪(Adrien Brody)飾演的服獄畫商即是以飽受爭議、販售贗品之嫌的英國杜文男爵(Baron Joseph Duveen1869–1939)為靈感。魏斯.安德森藉此對於大眾人云亦云、點頭稱是,以及於藝術品的盲從無知加以諷刺。而〈警務處處長的私人宴席〉經爆料後,總編驚覺發現大廚警探才是破案的關鍵人物,卻因為「警匪對峙」標題較吸引讀者按讚,而遭刪減。魏斯.安德森以離奇古怪的角色們質疑探討:在以流量讚數為重的媒體自戀時代,新聞工作者的「中立」職業道德的臨界點在哪兒?而言論自由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

 

魏斯.安德森的電影就是他的人生和個性的延伸:從按照字母排列的佈告欄、對稱中分法的監獄柵欄、微縮模型的手工藝術、逗趣如《丁丁歷險記》的鮮豔動畫以及對文藝界人士的最高致敬…..《法蘭西特派週報》利用分段旁白敘述的新聞軼事,好如分張區塊週報專欄,是一份影迷可以觀賞的立體動畫報紙。錯綜複雜、搞怪離奇的「魏氏風格」絕對無以拍攝續集,好來搏獎座或賺大錢,但是,魏斯.安德森從不吝惜對於愛與自由的深度探討,就像任何經典印刷版一樣。



註一

五月風暴,也稱五月運動、五月革命或五月事件(événements de mai-juin 1968)。不滿始於1968年巴黎大學生反資本、反美帝及傳統機構的罷課。巴黎第十大學(Université Paris Nanterre)文學院的學生在322日因反僵化公約以及反越戰的抗議活動,校方決定關閉校區,學運領袖Daniel Marc Cohn-Bendit被司法審查,導致風暴延宕。《法蘭西特派週報》中,「甜茶」飾演的學生領袖Zeffirelli則以其為藍本。五月,法國警方選擇強硬鎮壓學生的示威,進而導致法國工會聯合會集結了一千多萬工人發起同情罷工,占當時法國人口的22%,導致法國經濟發展停滯,政府一度擔憂引起革命甚至內戰。法國戴高樂總統在五月中秘逃德國,造成國民政府一度癱瘓。然抗議者在革命之時播放的歌曲、海報、塗鴉和標語也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與迴響。


參考書目

焦雄屏,《法國電影新浪潮---全新修訂版》:「PART 4:新潮派的美學與政治」〈1968:五月運動〉,台北:麥田出版社,2010-12-05ISBN 978-986-120-472-7

 

註二

喜愛《法蘭西特派週報》的影癡們,可以從電影官網訂閱電子報,還有機會獲得限量《法蘭西特派週報》紙本印刷品喔!

www.thefrenchdispatch.com


感謝關鍵評論網藝文版2021/12/10刊登【影評】《法蘭西特派週報》:威斯安德森從不吝惜對於愛與自由的深度探討,就像任何經典印刷品一樣

關鍵評論網電子報2021/12/10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0038


At Finnkino, Helsinki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www.imdb.com

www.newyorker.com

SHARE: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Eternals---《永恆族》記憶恆久,愛是永恆

 漫威架空宇宙史中,起始生命體第一蒼穹」(First Firmament)創造了上進族」(Aspirants 天神族」(Celestials)。兩族內戰,第一蒼穹」的碎片殞落,而開啟了多重宇宙。生性叛逆的「天神族」們前往大氣環境各異的眾多星球,將其原生物種改造實驗,樂此不疲。

地球紀元約一百萬年前,第一批「天神族」重組了地球「直立猿人」基因:一是「計算者」(Nezarr the Calculator)創造了長生不老的「永恆族」(Eternals);二是「收集者」(Gammenon the Gather)的宇宙輻射,生成了兇狠莫測的「變異族」(Deviants);以及「探測者」(Oneg the Prober)設計的X基因,躍進了現代人進化成擁有特異功能的變種人(Mutants,也就是影迷影癡們喜愛的X-戰警)

 

公元前5000年,「天神族」的審判者(Arishem the Judge)派遣了十位奧林匹亞星超能力永恆族,搭乘多摩號Domo(拉丁語為家庭,義大利語為聖殿、日語則是副詞與招呼用語,或許就是永恆族的聖殿家族之意),前往地球抵禦「變異族」的殺戮擄掠。任務圓滿達成後,心思細膩、長髮飄飄,卻可任意轉化排列物體分子結構的「永恆族」瑟西Sersi,將尖形石片一觸為黃銅匕首,親手教交至失怙的男孩兒……..漫威的架空地球體系史,打破我們熟稔的歷史概念,首先推翻達爾文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演化論,支持諸神造人的神話學(而非以靈長類演化而來),更翻轉了希臘神話中「泰坦族普羅米修斯創造直立人,爾後盜取火種,開啟現代人類耕作與文明」的集體認知。 


以漫威史觀而論,則高度契合蘇格蘭歷史學家和諷刺文學家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 17951881)在1841年發表的《論歷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業績》論述英雄史觀,即「人類歷史是由英雄偉人、帝王將相等少數精英人士所締造」。即使永恆族禁止插手人類歷史進程與戰爭,但是西元前575年的巴比倫帝國Ishtar城門的修建、西元1521阿茲提克帝國的毀滅,以及1945長崎廣島原子彈原爆的延續性創傷,漫威紀元史的記載,都以永恆族的鼎力相助,而抹滅我們現今知識體系中,巴比倫國王Nebuchadnezzar二世的功績、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以及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歐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 1904-67)領導的曼哈頓計劃,而於二戰前研發的核子武器。或許就如喬治.RR.馬丁(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1948-)以《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七部曲再造/虛擬大英帝國開國史;而有「美國漫畫藝術大師」之稱的傑克.科比(Jack Kirby, 1917-94)於1976年美國獨立建國兩百週年之時,推翻達爾文演化論述,以《永恆族》眾英雄們的記憶敘事,重建/儲存人類文化編年史;凡間的浩劫與屠殺,則是永恆族們永遠的失望與失落。

 

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的《永恆族》,時間點接續《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後蕭條時期。當全球因薩諾斯「彈指之間」而瀕臨灰飛煙滅之際,超越繁星、長生不老卻分散流離五世紀的永恆族,內部紛紛擾擾可比《美國隊長:英雄內戰》的僵局,又因何故再度合體團圓呢?

 

離散diaspora源自於希臘字根diasperiendia為「跨越」,而sperine 則是「散播種子」之意。「上進族」(Aspirants) 與「天神族」(Celestials)內戰後,「第一蒼穹」的碎片殞落,即是漫威宇宙史觀的首度神族離散。公元前5000年,「天神族」的審判者派遣十位奧林匹亞星超能力永恆族,看盡人間的漂泊失所,在西元1521年阿茲提克帝國的任務失敗後,遲遲等無天神族的召回令,幾乎是西元前586年猶太人遭巴比倫帝國強迫放逐,以及西元70年羅馬帝國佔領耶路撒冷後的無盡漂泊的翻版。為首的阿賈克(Ajax)無以挽回可操縱人心的諸克(Druig,由在《敦克爾克大行動》表現出色的貝瑞科根Barry Keoghan飾演)執意離隊,無可奈何解散永恆族,「尋找新方向」,是為神族們的二度離散。

 

由墨西哥裔性感撩人的莎瑪.海耶克(Salma Hayek)飾演母親/聖人形象的阿賈克(Ajak),其角色靈感為荷馬史詩Iliad中,繼阿基里斯Achilles後,最驍勇善戰的希臘英雄將領Ajax。金像獎首位華裔女性最佳導演趙婷,特意泯除傑克.科比原作版本的男性陽剛,以田園牧歌般的西部牛仔風情,阿賈克幾近Nomad的獨居型態,與法蘭西斯麥朵曼於《遊牧人生》所飾演的芬恩(Fern)不謀而合:她們樸實無華,既脆弱又堅強,都是與世隔絕的被動觀察者。趙婷藉著如詩如畫的光影景觀,結合「大地之母」motherland的神話學概念,加諸由華裔英國女星陳靜(Gemma Chan)飾演溫柔善良的瑟西Sersi,煥發了女性憐憫的特質與永恆族的道德核心。


 

倫敦肯頓市集的「變異族」突襲,身強力壯的伊卡利斯無預警現身街頭,營救偽裝成永遠的青春中學生,實則可營造幻象的絲派特(Sprite2005年出生的Lia McHugh在《末世戰疫:鳴鳥檔案》表現不俗,但是與《永恆族》族人兼具高尚與智慧,甚至饒富深情的氣質相差甚遠)。帥氣爆棚的理察麥登(Richard Madden)飾演的伊卡利斯Ikaris,取自希臘神話中的伊卡魯斯Icarus,與X戰警的獨眼龍Cyclops超能相似:高速飛行與雙眸爆發太陽能光束(獨眼龍於1963年九月漫威漫畫《X戰警》第1期初登場;由史丹李老爺爺與傑克.科比所繪製,2000年電影版版本由James Paul Marsden飾演)。但是與古希臘神話原型性格設定相似,野心勃勃、預謀篡位、實現超我的伊卡利斯,終將悔恨莫及。與絲派特和瑟曦尋找族人的公路之旅,其實早已埋伏永恆族人彼此終身離散的無盡命運。

 

隱居在亞馬遜叢林,宛如邪教救世主的諸克、擁有超音速移動超能卻埋首閱讀五百年的馬卡瑞(Lauren Ridloff飾演的Makkari是漫威電影首位聾啞演員飾演漫威宇宙唯一的聽障超級英雄,其缺陷特性也符合地表物理原則:高速移動時才不會受音爆干擾)、和同性伴侶領養兒子的科技武器工程師費斯托斯(布萊恩泰瑞亨利Brian Tyree Henry飾演Phastos,發想自希臘克里特島南部平原西端的米諾斯文明遺址Phaestos,就如費斯托斯圓盤刻蝕的迷樣古文字,漫威電影宇宙中首位同性戀英雄工程師身世成謎)、美女聖娜搭配堅如磐石的野獸Gilgamesh,在渺無人煙的沙漠土房中你儂我儂。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飾演的聖娜Thena,顯然正是希臘神中兼具高智能與戰鬥力的雅典娜Athena,那高䠷豐滿,藍眸大眼的與生俱來,高度符合《荷馬頌歌致雅典娜》中,「金光璀璨,端莊美麗」的氣質。尤其以本片開場,手持閃閃盾甲,大挫變異族的「職場霸氣」,可說是《永恆族》選角繼帥氣破表的理察麥登和溫柔可人的陳靜,最令影迷興奮之舉。



頭好壯壯的韓裔演員馬東石(Don Lee)飾演溫柔體貼,善於烹飪的好好先生Gilgamesh,其名正取自共約3000行,以楔形文字記載的美索不達米亞文學英雄史詩Epic of Gilgamesh:半人半神的君主英雄Gilgamesh歷經妖魔野獸、洪水天災和死亡之海,習得了陰間與訣別。趙婷編導的《永恆族》有趣之處,在於其腳踏實地描述英雄們被迫解職後,於人間發展副業小日子,令影迷莞爾的幽默橋段,都是永生族人褪下了戰袍之後,甚至,翻轉了以往超級英雄由來已久的善惡二元性論述。失業員工(英雄大抵是最爆肝最短命的行業了)還必須與忙碌的家庭與工作生活來回奔波,平衡奮鬥…..這更像是我們的現實世界。即使是庫梅爾.南賈尼(巴基斯坦裔的Kumail Ali Nanjiani從飾演美劇Silicon Valley中矽谷工程師一角就是喜感不斷)飾演的金勾Kingo貴為寶萊塢知名影星,他或許是最成功融入世俗金錢名聲的永恆族人,但也必須面對自我的雙親缺席與身世矛盾,正是因為在面對如此龐大的宇宙擴張時,族人們同時得接受自身的渺小與無能為力。

 

即使因為之於「愛」的永恆信念,甚至是好如復仇者聯盟成員對於失去的悲痛,再度使漂泊離散各處的遊牧族人「一體思維」、超能合體之後,瑟西新生的恐懼,不僅僅是認知到所愛之人的謊言與背叛,更甚者,自信滿滿(甚至有時自視甚高)的自我的存在不過是為了實踐「神現」(The Emergence)時刻,而經過精心計算、被忠誠蒙蔽雙眼,用來執行任務的機器士兵。隱藏在《永恆族》中驚悚之一,不僅僅是玩味了「機器神兵」Deus ex Machina的文字意涵,(拉丁譯文為「天降神兵」或「有如神助」,當然本片中也運用諸克在大戰中即時相助,擴增隱喻意涵,參考註釋),對於家鄉的記憶、自我認同也全屬虛構。瑟西突然五雷轟頂,終於理解為何永恆族無法像萬物般消逝死去,因為族人們「從未真正地活著」。如是說,我們所熟知的永生神族和神話英雄們,可能不過就是包裹著血肉之軀的AI人機合體(cyborg)。

 

若以印度裔後殖民學者荷米.巴巴(Homi Bhabha,1949-)的模稜與交混的文化論述(ambivalence and hybridity),即外星永恆族/殖民者實為對照為地球直立人種/被殖民者。以電影描述,永恆族除了內心漠然的諸克以外,大抵都對於儼然成為自己陰影投射的被殖民者,有著憐憫愛護之心。但另一驚悚層面而言,或許之於自身超能力量的種族優越感,才是永恆族真實性格,所以除了瑟西與費斯托斯進化變種之外,永恆族人都是「圈內同志」(十人之中有四對曖昧進行中),憐憫同情地球人類不過是執行天神族發派任務的必要戰略手段,因為族人們「從未真正地活著」,當然也不會有真實存在的情感能量。然而,與被殖民者打交道的千百年來,在糾纏、交混與學習中,激盪了自我身份認同的恐懼感,永恆族的個人所產生的信心危機,已造成彼此團隊之間疆界不穩定性,早已漂泊離散。

 

這群被迫離散、跨越國界的優越族裔兼退伍軍人,都不免飽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苦(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如果在多元文化之間與被殖民者相處融洽,比如擔當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的瑟西、在美國擁有伴侶孩子的費斯托斯,或是印度寶萊塢巨星金勾,則他們擁有較寬廣與多元的視角,得以重新參與被殖民者國家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但如果無法釋放深層恐懼,加諸高度種族優越感,比如貪求權力的伊卡利斯或是嫉妒心強的絲派特,則「永恆」雖然代表不朽身軀,同時也意味著無法體驗生老病死、失去學習「無常」與「珍惜」的機會。比起世人稱羨的福氣,永恆更像是一層詛咒與桎梏(永神族人的正職福利應該也不包含團體心理療程)。眾神不過是自然現象的人格化,諸神世界也是人類世界的簡易版本,永恆族在司掌高速能量的同時,也漸進式模稜與交混了凡間的愛恨情仇。導演趙婷對於被遺忘或離散和受精神性創傷壓迫的永恆族們,進行了高度詩意化的形象研究,諸多場景運用地表相異的大地景觀,唯美卻感傷地捕捉到了被迫離散之後留下的不安與創傷。


 

永恆族成功合體「一體思維」,擊潰變異族後,情感、憐憫、嫉妒、權力、焦慮、死亡與記憶的永恆課題,仍使內部再度分崩離析,族人選擇啟航宇宙,或是續留人間,第三度漂泊離散。

 

除了片尾驚喜彩蛋,預告了漂泊離散之後的無窮希望(續集新可能?)之外,趙婷編導的《永恆族》的兩大哉問,更令觀者深思:

 

何謂英雄

以字意解釋而言,魏明帝時期劉少在其《人物誌》第八篇《英雄》中的定義:「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或許奧地利作家Stefan Zweig1881-1942)所著之《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傳記中〈苦難的英雄〉一篇所說,最為寫實: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而何謂永恆

記憶恆久,愛是永恆。

 

註釋一:拉丁語Deus ex Machina,也翻譯作「機械降神」、「解圍之神」等,即God from the machine,是意料之外,甚或牽強的解圍角色或劇情,近似詞有天降神兵、有如神助等。在古希臘戲劇表演中,當劇情陷入緊急困境時,突然出現擁有強大力量的神祇角色將難題解決,令故事得以收尾,求有個大歡喜的結局。扮演神祇的劇場演員,利用起重機從舞台上方翩然降下,或是起升機從舞台地板的活門抬上,以製造出意料之外的劇情大逆轉。現代電影工業可由剪接技術來製造天降神兵的效果。本篇運用此詞字元意涵,隱喻了或許人類文明千百年來所崇拜的諸神Deus,實為高度科技星球派遣或離散至地球的智能機器人Machina AI Cyborg

 

註釋二

Zweig, Stefan. Romain Rolland, 1866-1944. Kapital 35Die Helden des Leidens.

191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羅曼.羅蘭,為法國著名文學家與樂評人。著名的英雄傳記為:《貝多芬傳》(Vie de Beethoven1903),《米開朗基羅傳》(Vie de Michel-Ange1906),以及《托爾斯泰傳》(La Vie de Tolstoï1911)。19041912年間,他發表了兼具藝術與思想批判的十卷本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永留現代文學史。


感謝關鍵評論網藝文版2021/11/18刊登【影評】《永恆族》:漫威架空宇宙的世界觀與神話原型,「永恆」更像一層詛咒與桎梏

關鍵評論網電子報2021/11/18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9055


At Finnkino, Helsinki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www.marvel.com

www.imdb.com


SHARE:

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Venom: Let There be Carnage《猛毒2:血蜘蛛》屠殺弒父,至死方休

暴亂將至,至死方休

 

漫威大反派「與毒共生,以毒攻毒」的《猛毒》,角色設定暗黑黏稠、生猛神速的外星共生體,用意令觀者感到恐懼抑斥。但是其亦正亦邪,甚至模糊道德底線的猛毒,2018年由演技派變色龍湯姆哈迪飾演猛毒第二任宿主艾迪布洛克,魅力爆棚,卻又幽默滿點,意外擁有眾多粉絲加持喜愛。《猛毒》片末彩蛋之一亮相僅僅三分鐘的伍迪哈里遜,飾演坐監殺人魔Cletus Kasady,一頭凌亂紅髮暗伏血腥「屠殺」的前奏。那變態放蕩的湛藍眼神,筆直穿透純白束衣,從監牢夾縫中惡狠狠地凝視,陰險嘴角微微一勾,狂妄奸笑「暴亂將至,至死方休」,令影迷們一陣不寒而慄。

 

2021年《猛毒2:血蜘蛛》中,「猛毒」Venom共生體與殺人魔Cletus Kasady陰錯陽差合體變形「屠殺」Carnage,越獄成功,大開殺戒。「猛毒」與宿主艾迪布洛克彼此共生,因嗜血而分裂突變為「屠殺」,卻不時抑斥抽離殺人魔Cletus Kasady。若以法國社會學家Roger Caillois 1935年的論文《仿擬機制與精神疾病Mimétisme et la Psychasthénie Légendaire 所提出的「擬態/模仿」生物界演化論述,即生態環境對物種而言,不僅僅是獵食的場域空間(比如「猛毒」最喜歡啃食人頭、巧克力與雞腦),也會迫使其同時成為食物鏈中被迫追獵吞食的一環(「猛毒」無法獨立於地球大氣環境下,必須仰賴有機體宿主才可持續生存)。所以透過與宿主「融合仿擬」與人類軀體的「和諧共鳴」,使擁有智慧,但原本卻沒有性格「猛毒」,不被外在情境發現其異狀,將暗黑黏稠的共生體與帥氣不羈的艾迪布洛克合而為一,藉以尋求最大的生存利益價值。



法國精神分析學教授拉岡(Jacques Lacan, 1901-81)在《精神分析的四個基本概念》(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進一步論述Roger Caillois 1935年的「擬態/模仿」生物界演化理論:即「擬態/模仿」實為變色龍機制,生物體隨著空間環境需要,不時模擬/翻譯/調整本身顏彩膚色,使自身有所升級與轉化(transformer)。藉由讓競爭者無以區辨的偽裝,來爭取在嚴酷機制中的自我倖存空間。酷炫粗獷、時時穿著黑色皮衣又好玩極限運動的艾迪布洛克,與共生體「猛毒」好似難兄難弟,卻又如恰似同居情侶一般,在愛心早餐時份,或是出任務訪問時,鬥嘴調侃,分分合合,恰似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我儂詞》依附關係(註一),甚至是雙重人格Jekyll and Hyde「擬態/模仿」,將原本只有智慧,但毫無性格道德的「猛毒」,轉化如此逗趣可親。尤其當「猛毒」暫時附身亞洲雜貨店老闆娘一橋段,調侃「猛毒」上吊眼兒與亞洲杏眼的不可逆基因特質,表現出「忒煞情多」、「你等著瞧」的小潑辣女性主義,其幾近娘娘腔的「擬態/模仿」,實為本片幽默爆棚、拍案叫絕的可愛一景。

 

相較於自小弒親,坐監孤兒院的Cletus Kasady,病態嗜血的狂妄叫囂,越獄成功後一身暗紅天鵝絨的喇叭酷復古西裝,與同為經歷童年創傷,而滿腹怨恨的「尖嘯」(娜歐蜜.哈瑞絲Naomi Harris飾演)偷拐搶騙,不但是Bonnie and Clyde鴛鴦大盜的後現代版本,更使飾演Cletus Kasady的伍迪.哈里遜,那不可一世的瘋狂孤寂,與幾乎複製的角色設定,《猛毒2:血蜘蛛》簡直就是延續1994年奧立佛史東《閃靈殺手》(Natural Born Killer)的外傳版(註二)。

 

「屠殺」Carnage陰錯陽差藉由擬態/模仿「猛毒」Venom而進化,不同於與艾迪布洛克和「猛毒」難兄難弟,同居情侶的親密,「屠殺」CarnageCletus Kasady更似為利益至上的商業夥伴。「屠殺」Carnage共生體分裂複製毒蠍刺針的殺戮形象,實則暗喻原本終身監禁的殺人魔Cletus Kasady男性陽具的受迫性壓抑,法外逍遙期間,必須以無止境的殲滅,殺出一條釋放高潮快感的出口。

 

以《魔戒三部曲》的哈比人咕嚕以及《猩球崛起:終極決戰》的凱撒演而優則導的安迪.瑟克斯,在《猛毒2:血蜘蛛》中豐富的動態捕捉技術,或許有意無意,本片多場橋段近拍共生體強行侵入宿主的軀體,以營造人類之於不明物種寄生之原始恐懼。更近一步,運用孤兒院、精神病院與重犯監獄等象徵多重權威的僵硬統治,抹滅了「父愛」的可能(艾迪布洛克與Cletus Kasady都從小失怙),而因為共生體性格發展會「擬態/模仿」宿主,「屠殺」Carnage因殺人魔Cletus Kasady的病態扭曲,快速轉化為「弒父」的超越思想。



「屠殺」Carnage弒父「猛毒」Venom,之於驅體暴力,不啻是對父輩權威的質疑和反抗,得到屬於自我定位,確認自身的性格。外星共生體「猛毒」Venom其近乎液體焦油的污穢骯髒、黏滑蛇行般的長舌、濕黏半透明的唾液的異形形象,與從「猛毒」分裂與轉化的「屠殺」Carnage,那鮮血赭紅的黏稠網絲,一黑一紅,在象徵父權、神權與階級的舊金山教堂的double date(猛毒/艾迪布洛克與屠殺/Cletus Kasady),不啻是為象徵無政府主義的自由記者艾迪布洛克(反對以人體實驗的共生基金會)與納粹極權威主義、甚至是極端共產主義的殺人魔Cletus Kasady終極宣戰(其殺人哲學與二戰時期希特勒的猶太種族淨化主義不謀而合)。想當然耳,漫威諸多職位與藝術家皆為猶太後裔(已故的史丹李老爺爺也是),或許也隱隱藉由象徵無政府自由主義的「猛毒」吞食納粹極權威主義下的大屠殺創傷,得以於大銀幕實現遲來的文學正義。

 

不少影評網站之於《猛毒》與《猛毒2:血蜘蛛》那「混亂、吵雜」且「毫無性格」的角色設定諸多批評,但是漫威大反派的猛毒的後續性格發展,反倒像是孔武有力的美式足球四分衛:幼稚好奇卻情緒高昂,直來直往的批評,在本片大彩蛋瞥見蜘蛛人新聞而腎上腺素破表時,又為漫威宇宙未來發展醞釀驚喜期待。

 

註一:

《我儂詞》於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趙孟頫夫人管道升所題:「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註二:

伍迪.哈里遜的生父查爾斯.哈里遜實為一名職業殺手,1979年因德州聖安東尼奧殺害聯邦法官一案而被判終身監禁,於2007315日在美國行政最高設施監獄內去世。其父子間的關係恰恰與1994年奧立佛史東的《閃靈殺手》(Natural Born Killer)角色設定蘊含巧合玩味之處。


延伸閱讀:Venom:《猛毒與毒共生,以毒攻毒


感謝關鍵評論網藝文版2021/11/07刊登【影評】《猛毒2:血蜘蛛》:暗喻男性陽具的受迫性壓抑,殺出高潮快感的出口

關鍵評論網電子報 2021/11/0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8480

At Finnkino, Helsinki

Work Cited & Photography

www.imdb.com

SHARE: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No Time to Die「英雄難過美人關」PART II:從《007:空降危機》至《007:生死交戰》的龐德女郎原型探究

2012007:空降危機》Skyfall

 

2012007:空降危機》Skyfall中,丹尼爾.克雷格三度詮釋深陷英國軍情六處MI6內外風暴的詹姆士.龐德。聽命於上司M夫人(茱蒂丹契飾)的軍情六處現場探員伊芙.曼妮潘妮(Miss Moneypenny,由出身英格蘭的娜歐蜜.哈瑞絲飾),左右為難下在土耳其瓦爾達高架橋任務中失手誤傷龐德。三個月後,卻在澳門碼頭邊上的浮龍賭場與龐德聯合建功,翻轉了古典龐德小說電影版本中曼妮潘妮可有可無宛如一便士(money penny一名也是小說作者有意無意貶抑揶揄龐德女郎的鐵證)、身無絕技、缺乏人性深度、稍嫌喜劇化的秘書一職。或許編劇選角們有意融合大英締國多種族的文化元素,繼1985年葛雷絲.瓊絲(Grace Jones007:雷霆殺機A View to Kill)以及2002年荷莉.貝瑞(Halle Berry007: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後,再度賦予非裔龐德女郎的多重面貌,可惜娜歐蜜.哈瑞絲清新甜美的詮釋徒留笨拙尷尬,即使與詹姆士.龐德有一場手持刮鬍刀,本應為危險又激情的貼身接觸一場景,完事後,「幾乎不留有任何化學反應」。原本伊芙.曼妮潘妮這個老班底設定,應該是在龐德周旋女郎之間,反反覆覆被拋棄、背叛、甚至被迫失去後的感情砥柱,但是娜歐蜜.哈瑞絲的稍嫌呆板的語調與表情,無以達成與丹尼爾.克雷格那「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曖昧不明與堅定情誼。


反倒是中柬法混血的貝荷妮絲.瑪赫洛(Bérénice Lim Marlohe)飾演的神秘線人賽菲茵Sévérine的英式口吻與魅惑狐眼,以及與龐德的淋浴激情戲,倒是與伊娃.葛林在《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性感謎離、蛇蠍美艷、破案關鍵的薇絲朋.琳德多有神似之處。不過最令不少影評批評之處,在於龐德於澳門酒吧得知賽菲茵遭受過性虐待,爾後卻色誘她,成為整個龐德系列普遍存在的性別歧視(註三)。原本從1995年《黃金眼》電腦工程師Natalya闖關奠定的新龐德女郎,在2012年卻開啟倒車程序,也令許多觀者失望憤慨地認知,即使相隔半世紀,在電影版本中,與龐德發生性愛關係的女性總是被用過即丟。賽菲茵Sévérine的角色設定,不但只是凸顯歐美文化霸權對於亞洲可憐、悲慘刻板歧視(在電影中幻化為亞裔性奴隸),其實是當今父權主導下的影視界,對於性交易和性暴力高度不負責任的呈現(註四),以性感女演員的造型,進而攻擊女性受害者,甚至有挑起厭女文化之嫌。


 1995年《黃金眼》至2012年《007:空降危機》,獲獎無數的英國女爵士茱蒂丹契(Dame Judi Dench),七度飾演兩屆龐德上司---M夫人。雖說無法蛇蠍美艷、激情四射,卻是有如堅強母親一般溫柔的存在,也是從小失怙、孤苦零丁的龐德的親情歸宿。茱蒂丹契詮釋的M夫人的冷靜自持、淡然自若、卻又不失關懷的詮釋,俐落短銀髮外型與形象倒是揉雜了前英國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以及當今叱詫時尚界、充滿龐克前衛風格的薇薇安.衛斯伍德(Vivienne Westwood),絕對是至關重要的「龐德女王」。當M夫人偶有失誤,遭到情報安全委員會的強烈質疑,飽受內外威脅下,與龐德一貫神秘冷硬、對話尖銳的外型,也漸進地退冰解謎。而《007:空降危機》中隱密處理龐德的(或是更確切地說,是當年屆已四十有四的丹尼爾.克雷格)中年危機:不但拔除任何可以穩固發展親蜜關係的龐德女郎角色,甚至令人折服的M夫人(母性/家庭的象徵)都得命喪龐德眼下。這無法預知的空前危機,從天而降,有如劇中龐德蘇格蘭宅邸Skyfall的著火殞落,主題曲原唱愛黛兒強烈淒美的女高音….let the Sky fall/When it Crumbles….龐德的世界(甚至是喜愛茱蒂丹契的影迷們),幾乎全天塌地陷了。 



2015007:惡魔四伏》Spectre & 2021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

2015007:惡魔四伏》Spectre與延宕多時,終在今年930日於倫敦舉行盛大首映的《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是丹尼爾.克雷格再造龐德系列電影票房奇蹟。延續《007:空降危機》M夫人因公殉職的後軍情六處時期,並回鍋《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薇絲朋.琳德拼死拼活而留下的神秘線索,龐德不但得面臨英國軍情處合併後中年失業的危機,又得直搗全球恐怖份子集大成「惡魔黨」的巢穴,還必須被迫處理崩壞邊緣的寄養家庭關係。或許,焦頭爛額的情報特工,在高度壓力、母親角色缺席、還自毀老家宅邸的失魂落魄下,只好來者不拒,創造龐德原著小說與影史設定上的先例:與五十不惑、有義大利國民情婦之姿的莫妮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來段鰥夫寡婦之激情大戰。雖然選角乍看之下,是龐德系列首度打破女郎年齡層限制,但是細看之餘,卻又不免起了之於龐德這個特工角色,對於女性受害後再度二次剝削的疑慮:莫妮卡.貝魯奇所飾演的大亨之妻之所以會一夜守寡,正是因為性誘惑的對象正是謀害親夫的殺人兇手,最諷刺的是,孤男寡女還是在女性枕邊人的葬禮上對上眼的呢。

 

五十不惑的龐德女郎用過即丟後,較令影迷影評注目的龐德女郎一角,則以《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一鳴大噪的法國實力派蕾雅.瑟杜(Léa Seydoux)再次詮釋。優遊於商業與獨立製片的蕾雅瑟杜所飾演的心理學家瑪德琳.史旺博士,豐滿健康的白皙身形,媚眼小嘴散發神秘自信的獨立堅強,優雅微笑時,門牙縫隙間卻透露出一絲絲的天真親和,絕非蛇蠍美人,也跳脫代罪羔羊的悲劇,卻是延續龐德血脈的關鍵角色。戲路多變寬廣的蕾雅.瑟杜也是除了第一代龐德女郎尤妮絲.蓋森(Eunice Gayson)之後,打破007電影57年的慣例,成為影史上第二位重登大銀幕的龐德女郎。

 

2015007:惡魔四伏》之時,神秘成員白博士臨終前請託龐德守護獨女瑪德琳.史旺。龐德與瑪德琳各自從刺客黨中解救過對方一次後,恰恰好愛上了彼此。或許這是編劇們對於龐德女郎戀愛史上首次的平等均勢,也是在母親角色過度缺席下(龐德從小失怙,中年危機之時又喪母M夫人,與龐德有過性愛關係的女郎們都無緣成為未來的母親),預伏了妻女與家庭的未來想像。



2021007:生死交戰》中,瑪德琳一躍水面而瞬間時空推展的橋段,大抵是導演凱瑞福永最令觀者激賞的鏡頭剪輯。龐德前妻薇絲朋.琳德喪身威尼斯瀉湖,瑪德琳兒時差點葬身挪威冰湖底,也間接暗示龐德的妻子身份與性格,皆如流水般神秘莫測。與瑪德琳駕車至義大利馬泰拉度蜜月時,龐德隻身前往薇絲朋.琳德的墓前祭拜,念念不忘,卻遭到惡魔黨刺客伏擊。或許從來懷疑自我與習慣速食愛情的龐德,再次選擇拋棄女性,以求得自我平靜。《007:生死交戰》前段,龐德選擇退休的牙買加,恰恰好正是原作小說作者伊恩.佛萊明二戰後的隱居之地,佛萊明還將其宅邸命名為「黃金眼」(Golden Eye也是1995年龐德電影的片名)以紀念在二戰期間參與的秘密行動。

 

拉莎娜.林區飾演的諾咪,則是沿用007代號加入的新探員,自信爆棚,武打超群,但是以毫無姓氏,Nomi又是英語發音No Me「無我」的諧音,與原作小說作者伊恩.佛萊明無倫如何貶抑好些龐德女郎,倒是個個都有名有姓。以此看來,非裔龐德女郎一角的可有可無,或許只是劇組選角時,出於回應非裔演員群抗議影視界的薪資角色分配不均,或許也是暫時緩解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的陣痛期,但是拉莎娜.林區不免身陷取代龐德一角的性別與種族爭議。雖說諾咪人高馬大,僵硬嚴肅的外型反映了在軍情六處的升職野心,但是相較葛雷絲.瓊絲《007:雷霆殺機》中的勢不可擋,以及荷莉.貝瑞《007:誰與爭鋒》裡的喜劇元素,拉莎娜.林區和娜歐蜜.哈瑞絲飾演的曼妮潘妮,雖然不至於淪為被龐德用過即丟的免洗碗筷,欠缺深度的表演風格卻也令觀眾們過眼雲煙,一看即忘。

 


倒是外型俏皮天真的古巴裔女星安娜.德哈瑪斯(Ana de Armas),翠綠大眼,性感無敵,呆萌可愛,略帶西班牙口音英語,飾演甫受訓三週的菜鳥特務帕洛瑪,一見面就抱怨龐德是遲到大王的無厘頭幽默感,爾後身手矯健,爆殺全場,風趣強悍的高度反差,完全無視於龐德在執行任務當中還想公事私用的趁機調情,倒是點亮了因公殉職的龐德女郎前輩們的愁雲慘霧。與蕾雅.瑟杜口徑一致,安娜.德哈瑪斯認為龐德女郎存在的目的,「並非為了在性愛和凝視上取悅特工007,也非任何男性霸權的附屬品」。龐德女郎更應該是飽經風霜的孤兒的一面明鏡、一個溫暖,甚至是一個完整的家庭。過往的龐德消費無數為性而生,為愛而死的女郎們,在《007:生死交戰》後,龐德卻願意為妻小們犧牲自我,拯救未來的可能。

 

但我們或許都疏忽了,機智過人、狂放不羈、高大健美、溫柔多情、身手矯健的詹姆士.龐德,也是少數幾個影史上幾乎完全被物化的性幻想對象。女人男人大人小孩都很喜歡看歷屆龐德們的外表與身材肌肉吧?否則每回新龐德初選時,影視影迷怎會如此掀起如海嘯般的批評聲浪呢?

 

007:生死交戰》後正式退休的丹尼爾.克雷格,不但在20219月獲封為英國皇家海軍榮譽中校,與所飾演15年載的詹姆士.龐德為相同的榮譽軍階,更在107號,在象徵軍情六處的特工代號,於粉紅磨石的好萊塢星光大道7007,緊挨已故的第二代龐德羅傑摩爾,名留影史。(註五)

 

至於龐德真正的摯愛,當然是集蛇蠍美艷、至關重要、性感無敵的瑞秋懷茲囉!



註三

參考資料網站:

Ciprani, Casey (04/11/2015). “Why James Bond Needs To Change In Order To Keep The Franchise Alive”. Bustle, Entertainment. 

https://www.bustle.com/articles/121339-why-james-bond-needs-to-change-in-order-to-keep-the-franchise-alive

 註四

參考資料網站:

The man behind Bond. BBC News. 19/11/1999 http://news.bbc.co.uk/2/hi/special_report/1999/11/99/shaken_not_stirred/525010.stm

 註五

參考資料網站:

https://www.nbcnews.com/news/world/james-bond-star-daniel-craig-gets-star-hollywood-walk-fame-rcna2689


P.S: 明蒂小姐龐德女郎夢幻名單如下:

NO.1 Grace Jones《007:雷霆殺機》A View to Kill 1985 🇯🇲🇺🇸

NO.2 Izabella Scorupco《黃金眼》Golden Eye 1995 🇸🇪🇵🇱

NO.3 Dame Judi Dench 《黃金眼》Golden Eye 1995-2012《007:空降危機》Skyfall🇬🇧

M夫人是令人折服的龐德女王呀!


佳作組:

>Eva Green《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

>Léa Seydoux《007:惡魔四伏》Spectre 2015 &《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 2021🇫🇷

>Ana de Armas《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 2021🇨🇺


感謝關鍵評論網藝文版2021/10/15國慶時節刊登【觀點】從《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到《007:生死交戰》,細數丹尼爾克雷格時代令人揪心的龐德女郎們

關鍵評論網2021/10/15電子報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7514


At Finnkino,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SHARE: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No Time to Die「英雄難過美人關」PART I:從《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至《007:生死交戰》的龐德女郎原型探究

Without her, Hero is only O

 

機智過人、狂放不羈、高大健美、溫柔多情、身手矯健...若以蘇格蘭歷史學家和諷刺文學家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 1795–1881)在1841年發表的《論歷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業績》論述英雄史觀,即「人類歷史是由英雄偉人、帝王將相等少數精英人士所締造」,那麼半世紀以降,征服無數影癡影迷的英國軍情六處007情報員,不但在惡魔四伏的架空諜報史中生死交戰,更在誰與爭鋒的當今電影帝國中縱橫天下。曾於二戰1939年期間在英國軍情六處MI6擔任特務的原作小說作者伊恩.佛萊明(Ian Lancaster Fleming19081964)於196210月《泰晤士報》訪談中(註一),道出小說/電影人物詹姆士.龐德其來有自:實為於波蘭擔任間諜的James Albert Bond1928–2005)的高度浪漫化版本。(註二)

 

若說吸金全球,屢屢獲獎的詹姆士.龐德小說電影系列,是對生前得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的國家特工的最高致敬,那麼此「高度浪漫化版本」的「女王密使」,在執行任務期間,甚或是卸下職權前後所接觸共事的「龐德女郎」們,則是催化詹姆士.龐德「高度浪漫化版本」的不可或缺,甚至為1963年美國通過同工同酬法案後,自由女性主義進程的濫觴。「龐德女郎」們更間接推翻了蘇格蘭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英雄史觀中「否認其他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上的至關重要」的唯心主義論述。

 

屏除1967年的惡搞戲仿版本,《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於2006年大銀幕再度首發。出生於英格蘭西北部柴郡的丹尼爾.克雷格是繼愛爾蘭裔的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退役」後,飾演影史第六任007情報員詹姆士.龐德。不少影評影癡批評,克雷格其178公分且金髮碧眼的外型,不符合前任演員們詮釋高大黝黑、英俊瀟灑的「古典」龐德形象。雖說前任龐德們鼎力支持,本小姐則私心認為,出身於英國中產階級卻帶著藍領工頭氣息、粗魯邊緣化、不時賊頭賊腦的丹尼爾.克雷格,確實與優雅自持的龐德前輩們甚有落差。從2006年《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至2021年的《007:生死交戰》,與龐德一起出生入死、纏綿悱惻的「龐德女郎」們,各各有亮點,身手皆不凡,反倒是翻轉了許多的影迷影癡們對丹尼爾.克雷格龐德形象的失落,點亮了另一後現代的自由女性新主義。

 

自古有言:「英雄難過美人關」,如果英雄無法解救異性,那麼龐德則無以為繼。左擁性感,右抱女郎,龐德女郎是嚴肅生猛劇情的解藥,是銀幕觀眾們的養眼良藥,更是延續龐德精力的強力春藥。從伊恩.佛萊明小說版本的龐德女郎,充斥性暗示的命名模式以及性暴力的過往,原作者對於女性獨立的鄙夷與疑惑,直至1995年大銀幕《黃金眼》飾演電腦工程師的Natalya(波蘭裔模特兒Izabella Scorupco飾演)堅毅不屈的韌度,身懷龐德無以觸及的專業知識,自此,闖關龐德女郎一貫性感花瓶角色的限制,也為爾後無數諜報戰女性角色,奠定真實深刻且饒富魅力的新開端。

 

從原作小說作者伊恩.佛萊明出版首部曲之始,1962年第一批尤物至2021年新女性主義的龐德女郎們,大抵歸類為性愛伴侶Sexual Partner、關鍵角色Main sidekick、蛇蠍美人Femme fatale以及代罪羔羊Sacrificial lamb四大類別,好些女郎們集上述性格與外型之大成,卻有不少發展出另一種女性英雌高度。本文就以丹尼爾.克雷格就任第五任龐德起始,分篇以片名為時間表,分別論述各有千秋,不時令人揪心的龐德女郎們。

 

2006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

 

2006年《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改編自原作小說作者伊恩.佛萊明於1953年發表的第一本龐德系列小說《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製片公司EON有意授與首次出演軍情六處特工龐德的丹尼爾.克雷格詮釋原作小說第一部的來龍去脈。《皇家夜總會》小說介紹美豔自信、藍眼白皙的薇絲朋.琳德Vesper Lynd登場:想當然耳,弗萊明對於龐德女郎雙關語命名的偏愛始發於首部曲:薇絲朋.琳德Vesper Lynd是西柏林West Berlin的音素雙關語(Phonics Pun:讀者們可試試Vesper Lynd弱化連音為VES-PER-LIN,音近West Berlin),表明作為蘇聯情報局控制下的雙重間諜身份而迫對詹姆士.龐德不得不分裂的忠誠與愛情。《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電影版本中,伊娃.葛林謎離、哀傷卻纖瘦美豔的多層次詮釋薇絲朋.琳德,兼具蛇蠍美人、性感伴侶、關鍵人物與代罪羔羊的複雜人性。在前往蒙特內哥羅豪華特快車上與龐德拌嘴鬥智的出場介紹,驚艷了皇家賭場的在座貴賓,與大銀幕前的影癡影迷。在威尼斯錯綜複雜的街景橋段,象徵薇絲朋.琳德的神秘動機,以及爾後在古樓爆破橋段的自我犧牲,身葬海底,那雙兼具無辜與無情的藍綠色大眼,無不印證了「女人心,海底針」,讓影迷與龐德仍對薇絲朋.琳德不解不捨之中,哀聲嘆息。伊娃.葛林獨立飽滿的龐德女郎角色詮釋,電影首映後,即掄元了2006年英國電影學院新星獎與帝國獎最佳新人獎。

 


2008007: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 

 

2008年《007: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大抵可看作為龐德任務外傳,交織薇絲朋.琳德身份解謎同時,仍確立龐德任務敘事主線:一是阻止玻利維亞獨裁者與偽環保組織頭子間的不法交易,二則是疏理龐德與動機存疑的線人卡蜜兒(由烏克蘭籍的歐嘉柯瑞蘭蔻Olga Kurylenko飾演)都想為愛人復仇的惺惺相惜。高䠷纖瘦,黑髮褐眼的卡蜜兒,與硬派冷酷路線的龐德如出一徹,都強悍獨立地孤軍奮戰,卻也有不為人知的深層恐懼。當卡蜜兒在海地被幕後黑手劫為人質,昏迷不醒之時,龐德隨即駕船營救;募資基金會晚宴上,龐德又再次搶先偽環保組織頭子,千金一髮之際成功解救卡蜜兒;在玻利維亞沙漠旅館,獨裁者與偽環保組織頭子間軍火交戰之時,龐德三度攜手卡蜜兒安全撤離。生性怕火,飽受驚嚇的卡蜜兒在淋浴間蜷縮發抖、龐德西裝筆挺安慰擁抱一幕,或許影迷影癡們已經高度預期惺惺相惜的倖存者們來個警戒放鬆後的翻雲覆雨(古典龐德版本的情節大多如此),然而《007:量子危機》劇組們就讓出生入死的兩位硬派邂逅,親親額頭、蜻蜓點水、點到為止。卡蜜兒既非蛇蠍美豔、也不是性愛伴侶、又排除代罪犧牲的領便當角色,倒是比較像是龐德有一位膽識過人、強悍卻哀痛的胞妹。


2014年飾演改編自法國文豪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包法利夫人》 (《情迷包法利GEMMA BOVERY)性感少婦的潔瑪.艾特頓(Gemma Arterton),在《007:量子危機》中,扮演英國駐玻利維亞領事館的「上班族」。她那杏眼、噘唇、細頸、香肩、蠻腰、翹臀的滑潤身型,自視甚高卻深陷為龐德性愛伴侶,倒是與情慾解放的包法利夫人形象不謀而合:不但在《007:量子危機》中滿足了龐德角色的精子危機,也補足了影癡影迷們之於卡蜜兒這個關鍵人物的高度期盼。潔瑪.艾特頓所扮演的「上班族」費茲,實則是編劇們參考了披頭四歌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而得的命名靈感----Strawberry Fields----這位角色屬性既無至關重要,也絕非蛇蠍美豔,就好如一片片甜美誘人,綿延不絕的鮮紅「草莓園」,垂涎欲滴,青春可人,不嚐可惜,反而還給影迷影癡們複習1960年代至90年前期古典龐德女郎的性感花瓶形象。不過,潔瑪.艾特頓為了這個性格毫無發展,卻讓龐德悔恨莫及的代罪羔羊「上班族」一角,必須在拍攝首日的一死亡場景,從頭到腳都得被無毒的黑色油漆完全覆蓋。其敬業無畏的演出,又讓龐德女郎一舉拿下2008年帝國獎最佳新人獎。



未完待續.....


註一

1962年也是影史第一部龐德電影《第七號情報員》的首映年份,由2020年已故的蘇格蘭傳奇硬漢史恩.康納萊爵士主演。

 註二

根據波蘭國家紀念研究所檔案,真人版詹姆士.龐德(James Albert Bond19282005)於60期間試圖滲透波蘭當地軍事設施,1964218日入該國受聘為英國大使館武官檔案保管員。詹姆士膝下亦有個叫龐德的兒子,出生於1955年。參考資料網站:(24/09/2020)

https://ipn.gov.pl/en/news/4634,007s-file-found-in-the-IPNs-Archive.html


感謝關鍵評論網藝文版2021/10/15國慶時節刊登【觀點】從《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到《007:生死交戰》,細數丹尼爾克雷格時代令人揪心的龐德女郎們

關鍵評論網2021/10/15電子報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7514


At Finnkino,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SHARE: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DUNE《沙丘》----浩瀚無疆的未知領域,科學與人性的極致思辨

A beginning is the time for taking the most delicate care that the balances are correct.

--Frank Herbert, Dune

 

夢是來自意識深處的訊息

 

海洋星球卡拉丹(Caladan)貴族世家的雷托.厄崔迪公爵(Duke Leto Atreides)被帕迪沙皇帝沙達姆四世(Padishah Emperor Shaddam IV)指派為阿拉基斯星球(Arrakis)的封地統治者。險峻、荒涼、寂靜、炙熱的沙漠星球,是珍稀「香料」的唯一原產地,其所提煉的美琅脂,可使星際公民青春永駐,也是公會領航員心智能力提升的秘訣——深藏流沙、金光閃閃的「香料」,卻也觸發星際帝國王公貴族們覬覦厄崔迪家族,視其為列強競爭與資源威脅。帕迪沙皇帝沙達姆四世甚至與負責擁有收穫香料科技的哈克南(Harkonnen)家族合謀,發動閃電攻擊,藉以誣害摧毀厄崔迪公爵,愛妾潔西卡以及嗣子保羅……….



Frank Herbert’s DUNE 1964

 

揉合宮廷鬥爭、商業陰謀、宗教預言、戰爭殺戮、生態浩劫與資源殖民的《沙丘》,是1920年生於美國華盛頓州的美國科幻小說巨擘法蘭克.赫伯特耗時六年構思,從調查美國農業部奧勒岡州沙丘探勘計畫中汲取的知識與靈感而架空的未來星際世界觀。《沙丘》原先於美國科幻雜誌「類比」(Analog)以短篇小說發表,後來赫伯特以此為基礎,改寫擴增為長篇小說,然出版過程卻不甚順利,曾遭退稿二十次後,終在1964年波士頓Chilton出版社發行《沙丘》首部曲。在1960年代美蘇前冷戰時期,赫伯特刻意在《沙丘》宇宙中忽略先進科技的描述,而專注在各星球統治家族間的政治問題,而非探討人工智慧的未來想像。《沙丘》首部曲中厄崔迪公爵嗣子保羅的救世主形象受到亞瑟王傳說的啟發:貴族世家,騎士精神,不屈不撓、冒險犯難,這幾近神靈人格化的英雄少年郎,卻是赫伯特探討人類浩劫的無限迴圈:無論擁有無窮潛力與智識,他所處的世界必會形成無形的權力結構,導致權位爭奪與無情殺戮(消滅這位英雄少年便能一躍成為最高統治者),最後必定被貪婪的凡人或家族掌控,導致終極災難。無獨有偶地,人類政治史上此情此景周而復始地重道覆轍。而自商業自由貿易化至此,我們生活在更加封建、企業化的商品世界:由集資化的家族資產(比如精品集團LVMH或是中東石油皇室)、權力中心和商業利益組成,所有商品生產鏈綿密相聯,我們也都毫無選擇地仰賴同一商品,以確保保持在同一生活水平(比如人們對於石油與相關衍生產品的高度需求)。《沙丘》中阿拉基斯星球的缺水旱象,象徵著當今人口爆棚,造成石油蘊藏、空氣品質、水源純淨的資源短缺與匱乏。赫伯特運用英雄主義(保羅及其家族成員)、發展劇情技巧的MacGuffin「香料」(註一)以及資源殖民(註二)串連《沙丘》宇宙的歷史發展。如同地球上的生命物種,公認為由海洋進化而成,赫伯特卻進行了類比,使用了引人入勝的隱喻:沙漠即是一片廣闊的沙海,巨大的蠕蟲潛入深處,是神秘而未揭開的Shai-hulud領域。沙丘頂端猶如大洋波濤洶湧,沙塵暴強可比海嘯無情,陌生的世界體系中,看似毫無生機的未知領域,可能潛藏著無數的驚喜與寶藏。


 

David Lynch’s DUNE 1984


作品多帶迷幻詭譎風格的超現實主義電影先驅大衛林區在1984年執導的《沙丘魔堡》中,回應作者法蘭克.赫伯特的引文和哲學敘事技巧,開場的直視特寫鏡頭強調女性觀點---皇帝女兒伊如蘭公主的虛構作品的題詞與敘述,在劇情推展中,她不時呢喃,交代給讀者/觀眾訊息,奠定了電影基調,並提供了闡述沙丘星際的背景和歷史細節,旨在增強對赫伯特複雜的虛構世界和主題的理解。全片於墨西哥實景開拍,但是大衛林區大幅截斷敘事的來衝刺《沙丘魔堡》的叛亂鬥爭場面,鮮少特寫沙漠星球阿拉基斯(Arrakis)的浩瀚無疆,卻在女巫通靈的詭譎中,充滿高亢飄渺、遲緩無奈的吟唱。或許大衛林區藉以呼應赫伯特《沙丘》之於記憶的口傳史記,無奈原本135頁的劇本因商業考量武斷(殘暴?)地砍殺成院線版137分鐘,連厄崔迪家族與哈克南家族的政治血腥交鋒更像是義大利宮廷歌劇的星際大戰版,即使鼎鼎大名的搖滾巨星史汀客串都無以回天。



Denis Villeneuve’s DUNE 2021 


擁有如海洋般湛藍雙眼的沙漠星球阿拉基斯(Arrakis)原住民弗雷曼人契妮(Chani,相較於蜘蛛人系列中的俏皮女友,高窕性感的千黛亞在本片中以模焦與面紗隱喻異文化的陌生神秘)輕輕悄悄地對保羅.厄崔迪囈語呢喃…..(影迷暱稱甜茶的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無死角的俊俏臉龐以及憂鬱迷茫,不時充滿憤怒不解的神情真是令影迷們大飽眼福哇!)加拿大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 2021的浩瀚《沙丘》,屏除了法蘭克.赫伯特或是大衛林區運用皇帝女兒的開場白,特以聚焦在年輕子爵與神秘女性的隔空原力,強調夢境是來自意識深處的預言,或許,更直接暗喻人類資源殖民帝國史,膚色黝黑的原住民無以逃脫歐洲男性的制霸與佔有(《風中奇緣》或是《阿凡達》也都有類似架構)。

 

但是有趣在於,保羅對權力與超能力的啟發,啟蒙於他的女巫母親潔西卡夫人家族貝尼.傑瑟雷特姐妹會(Bene Gesserit)。《沙丘》的另一中心主題是潔西卡夫人與男性霸權的抗衡:赫伯特以《沙丘》表明,人類並非生而平等,而是機會均等更能超越金錢權力。身為愛妾而非正宮,潔西卡盡心盡力在男性主導的權力遊戲中維持優勢,並設法在兒子保羅實現權力的關鍵時刻鼎力相助。保羅對他父親(奧斯卡·艾薩克演啥像啥的實力,在墓地說出一橋段說出:其實我的夢想是飛行員時,不禁令人莞爾,因為在《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奧斯卡·艾薩克就是星際飛行員)的崇拜,於父子倆訪視家族墓地時最為親密,而場景類似蘇格蘭高地的陰冷色調,也預示了父親的隕落,而母子關係隨之分裂出來。


母子之間最大的秘密武器,莫過是主導聲勢與思想的「語言」了:了無生氣的早午餐時份、遭受敵方綁架俘虜的狹窄空間、與男性霸權對峙的瞬間,用「魅音」、打手語、切換語種,這是丹尼.維勒納夫和赫伯特對於文化影響與深度,最擲地有聲的宣揚。



赫伯特《沙丘》中的術語和神祕思想蘊含深厚的伊斯蘭底蘊,保羅的貝都因人生活方式,爾後以軍事身份領導原住民起身反抗的外國人,與歷史上阿拉伯的勞倫斯有不謀而合之處。除了中東語系,《沙丘》還借代希伯來語、美國印第安納瓦荷語(Jason Momoa 飾演的Duncan IdahoIdaho原為美洲原住民語「山上的寶石」或「日出」之意)、拉丁語(Bene Gesserit姊妹會的bene有其「利益至上」之意)、希臘語(Chani 的名字希臘語為χάνι,有歸宿、住宿、客居之意,而契妮確實是保羅之後的心靈歸宿、波斯語、俄語、土耳其語、芬蘭語(哈克南家族Harkonnen和芬蘭姓氏中以nen結尾不謀而合)和古英語。而導演丹尼.維勒納夫2016年以《異星入境》Arrival 獲得美國編劇工會獎最佳改編劇本和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獎,以艾美亞當斯飾演的語言學博士,透過外星語言,探討了語言形式、語言含義和語境的分析:通過觀察聲音與意義之間的交互作用來分析,並會探討影響語言的社會、文化、歷史和政治因素。運用語言,《異星入境》與《沙丘》探究語言學變化與社會結構之間的關聯,研究語言在思想中的表述與運作,以及語言在大腦中的表述,達成干擾、溝通、甚是制霸的全力翻轉。《異星入境》外星生物傳達給語言學博士所言:語言,是最強而有力的武器。(Language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而由張震飾演的岳博士與提摩西.夏勒梅飾演的保羅為了傳達隱密訊息而使用中文耳語的橋段,只能說甜茶中文挺道地的,令影迷會心一笑。導演丹尼.維勒納夫在《異星入境》與《沙丘》中都以近距離特寫,隨意主角們溜了幾句,或許真本人確實很鍾意中文吧!

 

浩瀚無邊、曠世史詩的《沙丘》,仍然埋藏掩飾無以計算的「未知」。若說宗教是為政治目服務而特地散播的思想,「救世主」是經過精密計算的基因組合產生,香料的預言能力是服用後的化學反應,那麽,努力對抗命運的各個棋子,手中的最佳武器,或許就是獨立思考(語言)和生存技能。2021年的《沙丘》,或許是為了絕美的攝影調度與大師配樂的藝術舞臺,但是科學與人性的極致思辨,生態浩劫的末世寓言,法蘭克.赫伯特的《沙丘》是現代神話的集合,是大衛林區的超現實主義夢囈,更是丹尼.維勒納夫的相對語言學與人類學的初級試驗。

 

註一:驚悚大師希區考克於193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時,提及發展劇情技巧的MacGuffin一詞:讓電影/文學的敘事線綿延不絕,使正邪人神主角們你追我跑,我爭你奪。喬治盧卡斯認為MacGuffin之於敘事的功用,如同文本電影主角們一樣,對於觀者散發著強烈的吸引力;好如在《驚魂記》中的老婦人《臥虎藏龍》中的青冥劍或是《魔戒三部曲》中的至尊戒。

 

註二:《沙丘》中星際貴族們之間的「香料」爭奪戰即是近代歐美列強亞非殖民史的諷刺縮影:大英帝國為了各色香料與茶葉殖民印度次大陸(1858-1947),比利時與法蘭西王室為了充實黃金國庫以及勞動資源而橫掃非洲大陸(因為歐洲本土並不盛產上述珍稀資源)


感謝關鍵評論網藝文版2021/09/28教師節刊登【影評】《沙丘》:丹尼維勒納夫的末世寓言,更是相對語言學與人類學的初級試驗

關鍵評論網電子報 2021/09/28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895


At Finnkino,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www.imdb.com

https://lwlies.com/festivals/dune-venice-film-festival-review/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