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Gemma Bovery:《情迷包法利》—為愛而生,為情而死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法國文豪古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如是說。

 

福樓拜曾為了尋找「適當的字」le mot juste而在書房裡絞盡腦汁、在地打滾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6年始在《巴黎雜誌》上連載。其因內容詳細描述女性情慾與激情場面,而被衛道人士指控為淫穢之作,批評這部書「違反公共和宗教、道德及善良風俗」,並要求刪除某些篇章段落。福樓拜堅持不刪改一字一句,185727日經法院審判無罪,福樓拜開始聲名大噪。

包法利夫人被視為新藝術的法典,呈現法國第二共和時期的社會面貌,為一真實事件改編。小說中的查爾斯包法利醫生正是福樓拜父親的學生外科醫生德拉馬爾。德拉馬爾行醫鄉間小鎮,早年喪偶,1839年娶了農場主人的女兒,17歲的德爾菲娜,也就是小說中愛瑪包法利的原型。爾後妻子德爾菲娜與人私奔,最後走上自殺的絕路。小說出版約901947-2014,法國、英國、美國電影電視劇導演已改編呈現大螢幕不下數十次Isabelle Huppert1991年飾演的版本最迷人煽情)2014年由盧森堡導演Anne Fontaine執導的Gemma Bovery情迷包法利,與1949Vincent Minnelli版本相似作者福樓拜皆在戲中以旁觀者的身份客串,再以倖存敘事者的角色復述美麗少婦的內心情感。法語片名將英國氣質女星,前龐德女郎Gemma ArtertonG加諸於emma艾瑪包法利,為替Gemma Arterton量身定做的夏日鄉間清新小品。


馬丁Fabrice Luchini飾)厭倦巴黎人的生活後,決定搬遷到大文豪福樓拜的故鄉諾曼第,開個烘培坊悠閒度日。隔壁搬來的新婚夫妻GemmaCharlie Bovery引起他的高度關注,因為書中情節似乎好如天注定一般,在鄉間小鎮上演。法語初級、寂寞芳心、曾未讀過福樓拜大作的潔瑪(以女性角色暗諷英國之於法國歷史文化的不熟稔),卻堅信自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而不至於走向自我毀滅。潔瑪在烘培、飲食、凝視、斟酒、散步、瞭望時,導演以男性的目光集中在Gemma Arterton的杏眼、噘唇、細頸、香肩、蠻腰、翹臀與長腿間,攝影角度放大檢視女性性感的五官符號;而潔瑪與略帶憂鬱卻俊俏英挺的Hervé de Bressigny調情時(法國新生代小生Niels Schneider飾,具有典型法國男孩的蓬髮挺鼻,口音迷人,本小姐也願意跟他來的小邂逅,喔呵呵。也預測若往後劇本慎選,絕對是繼法國第一美男子Gaspard Ulliel之後最有潛力接班人),身著法式頂級手工蕾絲內衣,邊走邊甩開英式長版風衣瞬間,那無視道德、只為愛情的橋段,大膽挑戰女性自覺與社會觀感的拉扯。

究竟女性情慾的解放仍必須屈就於傳統凝視暴力之下,還是追尋真愛與身心愉悅仍為新世紀鼓吹的生活方式,其中的矛盾與撕裂,絕大部份的負面情緒,無論是十九世紀的男性作家還是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導演,都還是選擇迫使女性角色承擔。潔瑪和英俊小生Hervé de Bressigny激情時不慎打破的愛神邱比特雕像,已暗示潔瑪追尋反道德的不可能,也預示愛情的契機皆會毀於女性手中。而de Bressigny夫人手捧這摔碎的邱比特雕像心急如焚地尋找修膳師父,直呼 這是最保貴的家產哪也說明了傳統之於愛情與婚姻神聖的價值觀,而此價值觀仍需擁有良好教育的父權體系來維護維持。作者福樓拜終身未婚,生前男女關係複雜,時時流連於風月場所,有一說為他1880年非死於中風,而是梅毒併發症。他本身受惠於開放關係的好處,卻將他最知名的長篇小說女主角及其女兒發落到如此淒涼的慘況。若說1857年的判決起因是他的筆觸敗壞社會善良風俗,或許言輕了些,因為男女偷情,古今中外,見怪不怪,倒是他本身的經歷對照筆下不自覺流露出的女性鄙夷,頗值得文學與心理學各家研究批判一番。


無論是潔瑪還是艾瑪,生為愛情,死也為愛情。而生死之間,卻被動操控於男性霸權手中。本片潔瑪的遭遇,是為情夫,丈夫與中年男子(福樓拜的化身)無心鑄造的悲哀,原著小說中的艾瑪,是遭到貴族、商人與花花公子的剝削,而自尋其短。福樓拜是極度社會寫實主義者,雖然他確切地點出當時法國社會的現實,卻無以在作品中發揮文學正義,而冷酷無情地,利用小說與法院判決後的聲名大噪,追求女人肉體的刺激,用過即丟。爾後讚揚吹捧福樓拜的男性文學評論家,大抵也是受惠於名聲,私生活女性倒貼不完,也因此無以對於福樓拜作品以外的思想加以質疑討論。

 

福樓拜的混亂私生活與艾瑪並無二致,他也誠實以對,常說「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但是女人與艾瑪,在福樓拜的眼中,或許都是一具具停在父親診所內的無名女屍,都只是高度消費性的商品爾爾。在無數改編重拍的電影電視劇中,大抵不過是認同福樓拜對於女性的觀點的反射罷了。片末導演以輕鬆詼諧的俄羅斯民族音樂介紹另一位因情所苦的Femme Fatale安娜卡列尼娜(為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於1874-77年發表的社會寫實主義小說,出版後也引發熱議),讓觀眾更有想像空間,也為這輕鬆法式鄉間小品隱含一絲絲幽暗的社會寫實。

 

女性自覺與凝視反暴,仍是慢慢長夜路迢迢啊!

 

At Maxim, Helsinki, Season Film Festival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www.imdb.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dame_Bovary

SHARE: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Saint Laurent《巴黎聖羅蘭》:設計狂潮,優雅現身

A designer must be an illusionist, a child, a simpleton, a genius and a clairvoyant.
-Yves Saint Laurent

2014坎城影展競賽片《巴黎聖羅蘭》由《巴黎妓院回憶錄》名導Bertrand Bonello執導。本片巨星雲集,包括「法國第一美男子」Gaspard Ulliel飾演年輕俊俏的聖羅蘭(與聖羅蘭本尊極其神似,甚高於<Yves Saint Laurent>中的Pierre Niney,且Gaspard的外型與口音一向都是本小姐最愛)、路易卡瑞則為花花公子男模、比利時籍的Jérémie Renier飾演聖羅蘭的親密愛人兼經紀人,而《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女星Léa Seydoux(蕾雅瑟杜,在本片復古的造型非常可愛)則是聖羅蘭的密友兼造型師。
影片起始是蒼白無血色的旅館套房,聖羅蘭氣若游絲地答應了專訪的決定。畫面再轉至聖羅蘭在迪斯可舞廳來回張望,攝影步調長達五分鐘,爾後與花花公子Jacques de Bascher(路易卡瑞飾)的邂逅,意外激發出他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聖羅蘭顛覆傳統、首創女性褲裝「煙管裝」Le Smoking時尚系列,不僅為女性奪回衣著自由,更震撼了巴黎時裝界。導演欲以聖羅蘭一張張令人驚艷不斷的設計圖、運用多重運鏡彰顯服裝秀的目不暇給,以及幾近瘋狂的同性轟趴傳達聖羅蘭迷幻富裕的生活,卻無奈在主題之間剪接突兀,敘事時時中斷,白白枉費150分鐘的飽含情慾、友誼、業界、回憶與悔恨的精彩歷史。
《巴黎聖羅蘭》中,兩位裸模自信大膽地在巴黎鵝卵石路足蹬五吋漆皮高跟鞋,拍攝聖羅蘭時尚短片的橋段,原可為由幾近紀錄片模式的運鏡步調帶來些許高潮,卻因為突兀的轉接至聖羅蘭的情慾世界而令觀者摸不著頭緒(若裸模橋段能緊接近照Gaspard Ulliel並以劇本敘述短片拍攝後感想或許更為流暢)。而聖羅蘭與花花公子嗑藥酗酒的轟趴,肢體語言毫無爆發張力,倒是聖羅蘭的愛狗兒法鬥因誤食藥丸而身軀抽搐,搖頭晃腦,口吐白沫,最終關頭臨終一搏的演技可圈可點,不禁令觀者懷疑是否拍片現場犧牲小犬,還是剪接技巧得當?此橋段由高處漸漸因人體的不支而運鏡至與寵物平視的角度,手法優雅高明,震撼力不減,但又失之於突兀地跳接至聖羅蘭位於北非摩洛哥的豪宅花園,一群群小法鬥欲討(突然!)老年聖羅蘭的歡心,色調與時間的銜接和五秒鐘前的轟趴喪犬的氛圍相差甚遠,是此片常令觀者坐立難安的一大主因。
聖羅蘭一波波的設計狂潮,從此自巴黎湧向全球,並引領時尚進入前所未有的自由年代,在事業輝煌之際,聖羅蘭推出鴉片Opium香水系列,驚世駭俗的命名與其私生活無異。但也因時尚版權等等問題,不時困擾著聖羅蘭的經紀人Pierre Bergé (Jérémie Renier),在與美商談判的橋段,口譯人員、經紀人與代理商的你來我往、針鋒相對與心機手段,倒是為步調緩慢、剪接突兀、劇本破碎打了一劑強心針。本片也是Yves Saint Laurent專屬授權,得以在影片中拍得經典YSL註冊商標,而在服裝發表會的秀場,聖羅蘭無以興奮的情緒,影片配樂緩緩流洩出當心情平靜安定時,才會出現的傳奇女高音瑪莉亞卡拉斯的聲樂。聖羅蘭半臉凝視熱血沸騰的伸展台模特兒,無名指戴著金戒左手,輕輕撫摸秀導的橋段,不發一語,卻無聲勝有聲地點出設計師的性格反差,是Bertrand Bonello令人折服之處。此片也因美不勝收的華服設計贏得2014年法國凱撒獎最佳舞台服裝設計的殊榮,但綜觀近年時尚片單,雖說不少導演都欲以浮華世界的角度展示服裝設計過程,但是劇情剪接生澀無趣,冗長囉唆,或許這正也是以藝術描繪藝術的困難之處,設計師世上何其多,同類型的電影或紀錄片路遙迢迢,仍需努力。

雖然現今聖羅蘭的彩妝與香水經營權已轉至巴黎萊雅集團,服飾配件工坊也轉至美國加州,但是聖羅蘭之於女性地位的提升,法國精品的文化表徵,以及影響高級訂製服的發展,仍為業界人士敬佩景仰,津津樂道。

P.S 本小姐在芬蘭的二手精品跳蚤市場找得一件YSL 70年代馬甲,百分之百純棉,法國製,線條簡潔,舒適好穿,深得本小姐歡心哪!

At BioRex, Helsinki
Season Film Festival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SHARE: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Big Game:總統遊戲---當空軍一號巧遇小鬼當家

當空軍一號巧遇小鬼當家

2010橫掃各大奇幻影展的北歐黑色童話《聖誕壞樂》Rare Export之後,芬蘭籍導演Jalmari Helander2015年再度玩個遊戲,顛覆好萊塢動作片傳統:當神盾局長搖身變為美國總統後,他如何與年僅十三歲的芬蘭小獵人攜手合作,林地荒野中求生,躲避恐怖份子獵殺,並得知幕後主嫌與陰謀呢?

千湖國芬蘭約338,400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的70%,芬蘭政府之槍械管制條例明文規定全芬境內合法狩獵(比如2015年全境狼隻合法狩獵數為21,個人必須通過國家射擊考試才能持有執照,單人不可獨自行動盜獵,須由俱樂部團體出隊,並呈報芬蘭政府狩獵協會),狩獵者人口約30萬,為全歐盟之最。芬蘭約有4,000所以上的狩獵俱樂部,不少林地東主持有打獵執照,每年夏末初秋之際,林地東主或俱樂部還提供地陪等服務以供國際娛樂愛好者參加體驗。《總統遊戲》英文片名Big Game原為狩獵愛好者的術語,詞源可追朔至十萬年前直立人類的生活模式。本片採用好萊塢傳統思考,惡人定為中東恐怖份子,以精銳武器與戰鬥直升機追殺眼中釘---美國總統。雖說以昂貴的花費追蹤單單一位非裔光頭美人而非美洲野牛群非常不符合經濟效益,但是神盾局長兼美國總統(暗指美國當今白宮主人巴拉克歐巴馬)可是一等一的絕對稀有動物,內有奸,外有合,此時不獵,更待何時?而由芬蘭新銳童星Onni Tommila所飾演的Oskari,急於對父親與狩獵俱樂部的長老們證明自己的能耐,必須在24小時內,荒山野嶺中,展現自己的求生技能,成功帶回獵物,完成自我的成年禮。中東擒美國,芬蘭找獵物,劇情賦予Big Game雙重的意義,原本最不可能的組合在意外中巧遇,遊戲規模升級,直為後現代版的北歐風之阿波卡獵逃。
狩獵為激進的主動,其真正的背景動機,往往不在於受格的被動(passively objective)。獵物肉身的食用價值或約只存在於十萬年前的自給自足,自農業社會起始,狩獵本身已漸進轉化為以獵物的剩餘(好如英國宮廷室內裝飾著麋鹿大頭)展示其主動格的主權與慾望。片中的內奸與恐怖份子,謀殺之欲不在山謬(傑克森)本體,而是想像著肉身殲滅後,權力真空的混亂,以及取得「美國總統」這一詞所象徵的權力統御與知識可能(哈里遜福特與蓋瑞歐德曼在《空軍一號》過招的情節也是如此)Oskari獵物之意也不在經濟價值,而是藉由提供無辜的肉塊,晉身初階父權體系(芬蘭打獵俱樂部)的跳板,已取得傳統地位(Oskari父親)的進一步認可。導演巧妙地拿捏美利堅反恐背後的恐懼因素(美利堅擅長製造假想敵以結合國內愛國情操,好如70年代美蘇太空競賽,若不奉陪,美利堅就出兵製造敵人,比如老布希時期直至現今的中東反恐策略),加諸芬蘭狩獵的父權體系(影片中唯一女性角色為Felicity Hoffman飾演的中情局局長),再結合美國80年代風行的兒童英雄電影元素,翻轉了權力結構,使美國總統落難北國山林,其知識權力無用武之地,反而成了熟稔野外求生小獵人的包袱(sidekick),降格為需要救援的被動獵物。
劇情架構為導演一貫的顛覆反諷風格,片中對話與動作設計也極富幽默性。當神盾局長逃生座艙門彈開,偌大的森林濕地上滾來芬蘭國民品牌優格塑膠罐連著棉線,對話於是開啟:
「你打哪個星球來著?
「我是地球人啊!!你不知道我是誰嗎?
「你是為維護和平而來的嗎?
「當然!!喔不….等等!!!你是哪位??喂喂!!別掛斷啊!!!

短短數句便可標明總統與小獵人間的情緒與文化,而喜歡史蒂芬史匹伯1982年經典之作《E.T.》的影迷們,一定也挺欣賞芬蘭導演Jalmari Helander惡搞神盾局長的大光頭,向E.T.海報設計致敬的橋段。而在獵殺期間,神盾局長委曲求全與Oskari同享冰櫃,障礙坡道衝刺,以及小獵人Oskari在緊要關頭一箭雙鵰,勇跳冰櫃,其攝影調度皆為慢動作剪輯,呈現80年代兒童英雄電影的懷舊手法,且看似皆大歡喜,兒童贏得首獎的結局卻埋了藏導演一貫的驚悚伏筆,也稍稍顛覆了美式成功主義的傳統,更現較為黑暗悲觀的北歐冷俊風格。
《總統遊戲》可視為《聖誕壞樂》之續集,兩集飾演父子檔的TapioOskari現實生活是真有父子血緣關係(父親Jorma Tommila和兒子Onni Tommila,本小姐總覺得Onni比較像是冰島歌姬碧玉的兒子)。片中前段的大量芬蘭語對話,觀眾順便還可學學芬蘭國民日常用語Perkele’(本為芬蘭神話中天神Ukko的小名,個性喜怒無常,此詞現今為「搞屁啊!天殺的鬼」之意)。本片製作成本為850萬美金,為芬蘭影史最高斥資,有趣在於,芬蘭境內無高山峽谷,許多橋段均於挪威取景。之於芬蘭生活與文化,本小姐最同意不過的,便是Oskari給神盾局長的小小建議:
In Finland, you must be tough!

No niin! (芬蘭語「說的是」!)

At Finnkino, Espoo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d & Photography:

*開眼週報498期轉載 (2015/MAY/15)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98/34981910/
SHARE: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Hardcore:《即刻救援》之美利堅1979

美國白領,中產階級,虔誠教徒,卻在成人電影中目睹………….


美國西岸70年代成人產業出版品與電影工業新興向榮。中南部與大湖區宗教團體卻也發達活躍。經營木工工廠(耶穌基督為一優秀木匠,片中木工工廠暗喻美國中西部小鎮的宗教虔誠),事業有成,煙酒不沾的單親爸爸傑克(George C. Scott),為一虔誠的喀爾文派教徒,在密西根州的小鎮如魚得水,女兒也乖巧美麗,卻在一個由教會贊助的研修旅行途中,不知去向。心急如焚的傑克只得求助於警方,但是私德不檢點的私家偵探隨即遭傑克解僱。求助無門的單親爸爸只好決定放手一搏自個兒來。
Paul Schrader改寫執導的Hardcore,將片中傑克化身為<神曲>(Divina Commedia)作者但丁(1265-1321),藉由美國公路電影的環遊技巧,引領觀眾,體驗70年代清教徒眼中的人間地獄。傑克的小鎮舒適圈,是由禮拜、教會、聖經、圍爐、佳節、團體等建構的正統社會。白雪皚皚的戶外場景暗示著白人至上的純潔與天真。傑克駕車橫越美國中西部,追查線索至天使之城洛杉磯與聖地牙哥時(源自1588年受封羅馬教會聖人的西班牙籍教父Diego de San Nicolás del Puerto)他眼中的西海岸艷陽高照,活力充沛,象徵基督教歷史發展的大城市,只不過是座充斥著色慾、貪婪、憤怒、邪說、背叛、暴力、詐欺、背信又髒亂無盡頭的萬惡監牢(神曲中九層地獄),燈紅酒綠、酒池肉林,毫無希望。傑克為了融入當地生態,明查暗訪時特意穿著五顏六色的吸睛花襯衫,卻眼見了當紅歌舞伎廳的產業生態與年老色衰的小姐們最終下場。
但丁的地獄遊,是為精神上的救贖,也是原罪的認知。傑克的美國加州之旅,是為心靈的負荷,視覺的強暴,(比如被迫觀看三人交的電影拍攝),卻也是懺悔的告白。反諷在於,清教徒傑克選擇的地點是在廉價旅館,而非教堂;對象則是他花錢雇用的下海女妮基,而非教父。在旅途上,傑克杜絕了貪色’(穿上簡約樸素的長袖襯衫拒絕妮基的肉體為明示)貪食貪財,也承認了因為嫉妒怠惰,不願面對與前妻的關係。他的憤怒,一度傷及無辜。影片末尾,更承認自身的傲慢,導致父女關係無言地破裂(聖經中人類七大原罪)
一只8釐米的無名色情影片,卻是打開人間地獄的關鍵(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8釐米,大量借用本片為靈感)。傑克的最後出擊,緊握各方人馬的口供與情報,追打皮條客,衝破毀壞青樓妓院層層的裝潢與擺設,是象徵人間地獄的崩解,也是色情產業膚淺薄弱的寫照。對比耶穌基督犧牲小我,拯救眾生的救贖,Paul Schrader運用父親角色的建立(Father),犧牲了自己原本堅定不移的信念,只為了拯救他失蹤的乖女兒(女性借代為無辜無知的普羅大眾,影片中對於女兒一角著墨不多由此可見)。編導以救贖主題,貫穿全片,藉以批判美國文化的窮途、宗教信仰的偽善,是為一父權至上的國族寓言,卻恰恰呼應了克里斯多福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1564-93)<浮士德博士>劇本中Dr. Faust,小魔鬼Mephistophilis所說的:地獄沒有極限,人間即是地獄」啊!


At Orion,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 and Photography: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ferno_(Dante)
SHARE:

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Alien 1979:寄生V.S出生之恐懼抑斥---雷利史考特之《異形》再探


寄生V.S出生之恐懼抑斥---異形再探

赫爾辛基Bio Rex電影院與芬蘭電影文化協會於2015年初特映1979年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經典太空科幻驚悚片---異形(Alien)---此回以稀有的70mm釐米規格播放,僅此一場。春寒料峭的下午茶時分,Bio Rex影院大廳萬頭鑽動,氣氛熱絡。
商業星際太空船Nostromo的母體電腦MU-TH-R 182於返鄉任務的途中接收至鄰近星球的訊號。MU-TH-R 182便將正在冬眠狀態的七位太空船員們喚醒,使其偵查不明訊號的來源。三位組員登陸廢棄的太空船,找到訊號來源,卻發現該船上不明生物體化石下層的隔間,排列著為數眾多,高至腰間的黏稠卵狀體。科學家Kane貼近該狀體之時,似蠍子的大型生物體突然破蛋而出,侵蝕刺穿太空面罩,整體包覆Kane的頭部,尾巴則纏繞於頸椎。船長達拉斯與船員藍伯特欲將陷入昏迷的Kane攙扶至太空艙,卻遭到生物學家Ash與低階指揮官雷普莉(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出場!!AshIan Holm飾演,老了之後便是中土世界的魔戒持有者比爾博巴金斯了,此次觀影才連結起來!!)持正反兩議論的對峙。爾後因醫療考量,數日後該不明生物體鬆脫死亡,Kane於手術檯上甦醒,除短暫失憶外,與常人無異,直到團員們於廚房聚餐時……….
法國符號學家茱莉亞.克莉絲蒂娃(Julia Kristeva)於他80年的著作經常提及抑斥的觀念。此觀念是源自佛洛伊德與拉岡的論述,透過自我與他者之彊界所形成的恐懼與憎惡,尤其從污穢骯髒的外來體與氛圍(好如電影中異形的濕黏半透明的唾液與強酸血液所造成的噁心與損壞),衍生出防衛及斥責的機制(比如片中船員們欲硃殺異形以保性命)。且異形1的製作與上映日期,實為美蘇太空競賽末期,美利堅將國族之於蘇俄國力與科技的憂慮與恐懼,化身為非人類的異形加以對象化,引發民族抑斥感,投射出自身害怕被附身剝奪(比如異形幼體纏繞Kane的軀體,使其昏迷失憶)的深層國家民族恐懼。
繼國族恐懼之後,異形幼體強行侵入刺穿Kane的軀體,實為人類之於不明物種寄生之原始恐懼,其肉色黏滑的尾巴深入男性船員的喉頭處,實為女性受迫於男性強暴口交之影射(也可延伸為美國恐懼蘇聯之蹂躪),只不過自古以來因女性受害者不計其數,導演與編劇Don O’Bannon運用運鏡與故事,於全球大銀幕公開地、毫無保留地,狠狠修理了男性至上的沙文主義。O’Bannon於訪談時也直言不諱,說到他之所以設計男性為第一受害者,正是因為,我就是要用性議題狠狠甩男人們一巴掌。(‘I'm going to attack them sexually. And I'm not going to go after the women in the audience, I'm going to attack the men.’註一)。也藉此看出,Nostromo太空船員五男二女的分配數目,男性組員全數罹難,倖存者為恐怖片Final Girl的一貫手法。

寄生人身之後,O’Bannon與瑞士藝術家兼異形原創者H.R. Giger使異形成蟲血淋淋尖聲開腸破肚而出,無疑是對男性之於懷孕與新生命出生的不解與恐懼,加以鞭刑之。男性對於母體子宮的理解的匱乏,加諸日後成長中是為加以排斥情感的必須,以免重蹈弒父曲母的亂倫情節,其之於母體,媽媽與女性的混淆,進而產生沮喪與憤怒的複雜情感與無助感,編導藝術家們運用大螢幕,以近乎雌雄同體造型(外型纖細如女性,掠食性如男性)的異形,闡述男性之於裸身v.s剖腹、新生v.s骨肉的肉體恐怖之想像。
第四階段的恐懼因素,是之於本片對於陌生的太空艙與未知的太空的黑暗想像(英語的space horror有雙重含義)。極具攻擊性的不明外來體,暗黑無邊際的太空旅行,面積廣大,操作繁複的太空船(解構太空船名,Nos Tromo近似西班牙文轉譯英語us trauma之發音,吾之創傷之意,若US大寫,又可視為美利堅創傷),七名船員間各懷鬼胎,甚至發音近似英文母親mother,船員們所仰賴的的中央電腦MU-TH-R 182’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任務,更近似逼迫船員執行謀殺任務(英語Murder拼法發音近似母親Mother)。層層疊疊的不確定性與不安感,引發船員間的幽閉恐懼,投射不可告人的創傷,進一步導向團隊合作的潰散。雷利史考特異形1之所以成為影史恐怖科幻之經典,除了近似哥德巴洛克風格的場景打造,看似寧靜卻緊崩的劇情節奏,適者生存的血脈噴張,以及以女性倖存者的敘事觀點看待男性心靈恐懼的角度,更翻轉了女性被動式的歷史模式,顛覆男性制霸的主導權。想起1985年於台灣電視台首播異形1時,小小心靈只在乎誰誰誰會存活到片的不安感(本小姐也很好奇為何當時都無惡夢糾纏,難不成八字頗重),事隔三十年,異形飄洋過海到芬蘭,直呼過癮外,卻再探出更不寒而慄的潛意識思維啊!

At Bio Rex, Helsinki
Special Thanks: JMH
Works Cited and Photography:

註一:Dietle, David (January 2, 2011). "Alien: A Film Franchise Based Entirely on Rape". Cracked.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March 2, 2011. Retrieved February 27, 2011.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