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August 2024
Sala Darsena Venezia 81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三角定律、三條敘事、三個朋友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
法國里昂、三位女性、互為好友、三人成行、多角戀愛、兩位已婚、小姑單身。瓊多愁善感;愛麗絲通情達理;蕾貝卡慷慨大方。高等教育、生活悠哉,三友三觀,卻絮絮叨叨在愛情、婚姻與不倫之間輾轉難眠。
宛如《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Les Choses Qu'on Dit, Les Choses Qu'on Fait中無限延伸的三角關係再現版,法國鬼才導演艾曼紐莫芮(Emmanuel Mouret)2024年首次入選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的《有種錯過叫做愛》,運用長鏡頭遠距定焦滿佈鵝黃楓葉的碎石斜坡,冷風細雨,娓娓道出失神、失戀與失語的童話破滅。
開場旁白爲心慈卻憂鬱的幽靈,以男性偷窺地、隱藏地、愛憐地,凝視女性的內疚、焦慮和哀悼;接以三位好友茶水間閒聊當代關係與愛情哲學,投射為莫芮自2000年處女作《露西的陽光戀人》Laissons Lucie faire!以降,以三角點與三條線組成的封閉中產階級公式,進行偏離摹本的「愛」、「人」、「性」的研究主題,翻轉女性評點男性的無奈、癡心與偷情;最終由編導的水平線橫幅的全觀攝影,以情慾、縱慾以致無慾的大圓滿和解,交織出傷感而不濫情,睿智而不俗氣,複雜而不沈悶,卻說一套做一套,剪不斷理還亂的法式香頌。
2024年8月30日《有種錯過叫做愛》於威尼斯影展麗都島大展廳(Sala Grande)全球首映後,導演艾曼紐莫芮連袂三位女主演印蒂雅海爾(India Hair)、卡蜜兒克汀(Camille Cottin)以及莎拉佛莉絲蒂(Sara Forestier)出席映後記者會,氣氛輕鬆,但空席不少。在場多為西班牙或法國媒體發問,或許其自由、開放、博愛的法式愛情觀,仍然令注重家族傳統的羅馬天主教義大利觀者遲疑不解。
〈三角定律、三條敘事、三個朋友〉
艾曼紐莫芮與編劇Carmen Leroi共同創作劇本《有種錯過叫做愛》,以點、線、面三位一體的對話敘事為線索,編導為大寫拉丁字母A頂點,男性與女性演員群為分別坐落於左右B、C點的等角等邊黃金正三角形,編織成一幅簡潔的20世紀愛情關係快照。
《有種錯過叫做愛》由三位女性、三位好友瓊、愛麗絲與蕾貝卡,引為三條線段順次首尾相連,加諸不共線的三位男性新鄰居湯瑪士、愛麗絲之夫艾瑞克以及田園藝術家互為兩兩連接,所組成的一個閉合的平面幾何圖形。影片起始的黃金正三角的三局鼎立的女性友誼,因為有婦之夫與單身小姑的婚外偷情,使其正三角的60度內角傾斜為不等邊三角;待瓊與愛麗絲分別與風度翩翩的新鄰居以及畫作滿室的藝術家發展「友達以上、戀人即滿」的暈船曖昧之時,其不等邊三角形宛如快速分裂分枝的族譜,倏地變形,延展至不對等的八至二十多面體形狀。
《有種錯過叫做愛》多面體的故事架構伴隨多角線的人際關係,影片起始於中學教師瓊失神的內疚、失戀的焦慮與失語的哀悼,爾後逐漸意識到新戀情起點的無限可能,無非是艾曼紐莫芮與編劇Carmen Leroi於三位女性敘事中最感人、最可信、最親人的觀點。可惜在於,故事線並未全力聚焦在瓊的角色發展或是心靈探討,反而借力愛麗絲與蕾貝卡的交叉線,無休無止的辯論、應證與討論關於愛情的哲學——愛情的誘惑、愛情的危險、愛情的力量——反而凸顯故事過度沉迷於陳詞濫調,編織出一張多邊多角錯綜複雜的情感多邊形網路。雖說跳脫了宗教的束縛、道德的說教以及法律的底線,最終似乎只是為了擴張無心的巧合而歹戲拖棚無盡的哀聲嘆氣。
〈愛情的誘惑、愛情的危險、愛情的力量〉
愛情的誘惑解放了瓊的哀傷、愛情的危險解構了愛麗絲的婚姻、愛情的力量促使蕾貝卡盡釋前嫌。但諷刺在於,儘管電影法文片名Trois Amies,直譯應為《三位朋友》,但友誼、友情與友愛在多邊多角的關係中卻處於次要地位:三位看似獨立的現代女性都被彼此的秘密糾纏多時,她們認為神不知、鬼不覺的操縱陰謀只是為了讓自己受益,簡直就是以女性知識份子的甜滋滋糖衣包裹著自古女性之間善妒的不懷好意;三度說謊,三次欺騙,三位女性口是心非,三種形式的自欺欺人。而三位男性亡夫維多、新鄰居湯瑪士以及田園藝術家或許更坦然、正直且誠實,即使一個「真正」的男人,是無以無頭無腦思考「瑣碎、無意、沒完又沒了」愛情的。
艾曼紐莫芮導演風格輕快、詼諧而務實,攝影師Laurent Desmet的鏡頭平靜昏黃、略顯褪色卻柔軟迷離;配樂繚繞著莫札特、拉威爾、孟德爾頌(註一)等耳熟能詳的古典樂曲,在處處充滿書籍、古物、畫作的里昂大大小小的溫馨公寓之間,教師、作家、畫家、藝術家、收藏家、音樂家——是編導莫芮整個多邊多角的愛情世界,而這個架空感覺如此封閉單調、白人至上的中產知識學術圈,就宛如像伍迪艾倫Woody Allen塑造了一群戀愛腦紐約客一般,無視電影開拍地點里昂自90年代以降的國際化與多元化。
〈務實派、浪漫派、享樂派〉
《有種錯過叫做愛》引人注目之一為延攬法國喜劇天后Camille Cottin飾演愛麗絲,並延攬在2017年《敦克爾克大行動》、2019年《悲慘世界》以及2023年《可憐的東西》出鏡的法國魅力型男Damien Bonnard飾演新鄰居湯瑪士,以男女角色之間的解構與對話,思考愛情的結構以及愛情對每個人的不同意義——對某些務實派而言,愛情是柴米油鹽的夥伴關係;對浪漫派來說,愛情是關於包羅萬象的、精神與心靈兼具的浪漫崇敬;而享樂派角度,愛情則是養眼第一、性慾先發、麵包不可兼得。
《有種錯過叫做愛》中的各個男性女性角色都經歷了一段心靈冒險之旅:失神失語、失而復得、失魂落魄的孤寂邊緣,即便總是身著舒適毛衣,觀看電影,寬敞的洋房裡隨意堆滿了書籍,他們幾近無病呻吟的《戀人絮語》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就像是吃飽穿暖閒來無事你歡我愛打發無聊,就是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Gérard Barthes,1915– 1980)於1977年發表的愛情經典散文——「開啟的對話,往往沒說完」——一如戀人們紛亂、跳躍、凌亂的雜思。
人們總是妄想著自己無法擁有的有形與無形,無論貧富貴賤。諷刺在於,往往就是在得逞那一瞬間,才是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唯一方法。
法國民族大抵是世界影壇唯一可將背叛、通姦、不倫情節描繪如此輕鬆、詼諧、輕快的無可奈何之日常。當愛情至上,毫無道德底線之時,我們仍能泰然自若嗎?身為中產階級、知識份子,閨蜜與老公翻雲覆雨,快刀斬麻抑或是睜一眼、閉一眼,你當如何自處?有種,錯過叫做愛?抑或是,有種錯過,叫做愛?
註一:
拉威爾(Joseph 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國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具有西班牙巴斯克血統,曲風以纖細、豐富的情感著稱,與克勞德德布西(1862 – 1918)齊名的印象樂派作曲家。拉威爾的鋼琴曲《鏡》(Miroirs)以及《夜之幽靈》皆為二十世紀經典;芭蕾舞曲《鵝媽媽》以及交響樂篇章《波麗露》廣為法語區熟知,精細展示了以音樂表現劇情與光影的技巧。
音樂界通稱菲利克斯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生於漢堡,為德國早期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鋼琴家、管風琴家和指揮家。孟德爾頌譜寫交響曲、協奏曲、清唱劇、鋼琴樂與管風琴樂,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仲夏夜之夢》序曲和配樂以及其中的《婚禮進行曲》、《義大利交響曲》、《蘇格蘭交響曲》以及清唱劇《聖保羅》。聖誕頌歌《聽啊!天使高聲唱》的旋律也出自孟德爾頌之手。
後記:2024年8月30日威尼斯影展衝著氣質優雅的法國喜劇天后Camille Cottin進入映後記者會,現場氣氛輕鬆,但空席不少,多為西班牙和法國媒體發問。觀影後還坐等著Trois Amies或有機會進入最佳劇本決選,無奈或許自由、開放、博愛的法式愛情觀,仍然令注重家族傳統的羅馬天主教義大利觀者評審無以招架。
關於愛情,大家自認是務實派,浪漫派抑或是享樂派呢?
#troisameis #EmmanuelMouret #CamilleCottin #labiennaledivenezia #金馬奇幻影展 #威尼斯影展
感謝關鍵評論網影劇版2025/04/18刊登【2025金馬奇幻影展】《有種錯過叫做愛》:三角三觀,法國人如何轉譯愛情、婚姻與不倫?
關鍵評論網電子報2025/04/18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1687
關鍵評論網電子報2025/04/18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16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