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Liberty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Trois Amies / Three Friends《有種錯過叫做愛》: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三角定律、三條敘事、三個朋友

30 August 2024 
Sala Darsena Venezia 81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三角定律、三條敘事、三個朋友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

法國里昂、三位女性、互為好友、三人成行、多角戀愛、兩位已婚、小姑單身。瓊多愁善感;愛麗絲通情達理;蕾貝卡慷慨大方。高等教育、生活悠哉,三友三觀,卻絮絮叨叨在愛情、婚姻與不倫之間輾轉難眠。
 
宛如《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Les Choses Qu'on Dit, Les Choses Qu'on Fait中無限延伸的三角關係再現版,法國鬼才導演艾曼紐莫芮(Emmanuel Mouret2024年首次入選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的《有種錯過叫做愛》,運用長鏡頭遠距定焦滿佈鵝黃楓葉的碎石斜坡,冷風細雨,娓娓道出失神、失戀與失語的童話破滅。

開場旁白爲心慈卻憂鬱的幽靈,以男性偷窺地、隱藏地、愛憐地,凝視女性的內疚、焦慮和哀悼;接以三位好友茶水間閒聊當代關係與愛情哲學,投射為莫芮自2000年處女作《露西的陽光戀人》Laissons Lucie faire!以降,以三角點與三條線組成的封閉中產階級公式,進行偏離摹本的「愛」、「人」、「性」的研究主題,翻轉女性評點男性的無奈、癡心與偷情;最終由編導的水平線橫幅的全觀攝影,以情慾、縱慾以致無慾的大圓滿和解,交織出傷感而不濫情,睿智而不俗氣,複雜而不沈悶,卻說一套做一套,剪不斷理還亂的法式香頌。

2024830日《有種錯過叫做愛》於威尼斯影展麗都島大展廳(Sala Grande)全球首映後,導演艾曼紐莫芮連袂三位女主演印蒂雅海爾(India Hair)、卡蜜兒克汀(Camille Cottin)以及莎拉佛莉絲蒂(Sara Forestier)出席映後記者會,氣氛輕鬆,但空席不少。在場多為西班牙或法國媒體發問,或許其自由、開放、博愛的法式愛情觀,仍然令注重家族傳統的羅馬天主教義大利觀者遲疑不解。

 

三角定律、三條敘事、三個朋友
 
艾曼紐莫芮與編劇Carmen Leroi共同創作劇本《有種錯過叫做愛》,以點、線、面三位一體的對話敘事為線索,編導為大寫拉丁字母A頂點,男性與女性演員群為分別坐落於左右BC點的等角等邊黃金正三角形,編織成一幅簡潔的20世紀愛情關係快照。

《有種錯過叫做愛》由三位女性、三位好友瓊、愛麗絲與蕾貝卡,引為三條線段順次首尾相連,加諸不共線的三位男性新鄰居湯瑪士、愛麗絲之夫艾瑞克以及田園藝術家互為兩兩連接,所組成的一個閉合的平面幾何圖形。影片起始的黃金正三角的三局鼎立的女性友誼,因為有婦之夫與單身小姑的婚外偷情,使其正三角的60度內角傾斜為不等邊三角;待瓊與愛麗絲分別與風度翩翩的新鄰居以及畫作滿室的藝術家發展「友達以上、戀人即滿」的暈船曖昧之時,其不等邊三角形宛如快速分裂分枝的族譜,倏地變形,延展至不對等的八至二十多面體形狀。
 
《有種錯過叫做愛》多面體的故事架構伴隨多角線的人際關係,影片起始於中學教師瓊失神的內疚、失戀的焦慮與失語的哀悼,爾後逐漸意識到新戀情起點的無限可能,無非是艾曼紐莫芮與編劇Carmen Leroi於三位女性敘事中最感人、最可信、最親人的觀點。可惜在於,故事線並未全力聚焦在瓊的角色發展或是心靈探討,反而借力愛麗絲與蕾貝卡的交叉線,無休無止的辯論、應證與討論關於愛情的哲學——愛情的誘惑、愛情的危險、愛情的力量——反而凸顯故事過度沉迷於陳詞濫調,編織出一張多邊多角錯綜複雜的情感多邊形網路。雖說跳脫了宗教的束縛、道德的說教以及法律的底線,最終似乎只是為了擴張無心的巧合而歹戲拖棚無盡的哀聲嘆氣。
 
愛情的誘惑、愛情的危險、愛情的力量

愛情的誘惑解放了瓊的哀傷、愛情的危險解構了愛麗絲的婚姻、愛情的力量促使蕾貝卡盡釋前嫌。但諷刺在於,儘管電影法文片名Trois Amies,直譯應為《三位朋友》,但友誼、友情與友愛在多邊多角的關係中卻處於次要地位:三位看似獨立的現代女性都被彼此的秘密糾纏多時,她們認為神不知、鬼不覺的操縱陰謀只是為了讓自己受益,簡直就是以女性知識份子的甜滋滋糖衣包裹著自古女性之間善妒的不懷好意;三度說謊,三次欺騙,三位女性口是心非,三種形式的自欺欺人。而三位男性亡夫維多、新鄰居湯瑪士以及田園藝術家或許更坦然、正直且誠實,即使一個「真正」的男人,是無以無頭無腦思考「瑣碎、無意、沒完又沒了」愛情的。
 
艾曼紐莫芮導演風格輕快、詼諧而務實,攝影師Laurent Desmet的鏡頭平靜昏黃、略顯褪色卻柔軟迷離;配樂繚繞著莫札特、拉威爾、孟德爾頌(註一)等耳熟能詳的古典樂曲,在處處充滿書籍、古物、畫作的里昂大大小小的溫馨公寓之間,教師、作家、畫家、藝術家、收藏家、音樂家——是編導莫芮整個多邊多角的愛情世界,而這個架空感覺如此封閉單調、白人至上的中產知識學術圈,就宛如像伍迪艾倫Woody Allen塑造了一群戀愛腦紐約客一般,無視電影開拍地點里昂自90年代以降的國際化與多元化。

 

務實派、浪漫派、享樂派

《有種錯過叫做愛》引人注目之一為延攬法國喜劇天后Camille Cottin飾演愛麗絲,並延攬在2017年《敦克爾克大行動》、2019年《悲慘世界》以及2023年《可憐的東西》出鏡的法國魅力型男Damien Bonnard飾演新鄰居湯瑪士,以男女角色之間的解構與對話,思考愛情的結構以及愛情對每個人的不同意義——對某些務實派而言,愛情是柴米油鹽的夥伴關係;對浪漫派來說,愛情是關於包羅萬象的、精神與心靈兼具的浪漫崇敬;而享樂派角度,愛情則是養眼第一、性慾先發、麵包不可兼得。

《有種錯過叫做愛》中的各個男性女性角色都經歷了一段心靈冒險之旅:失神失語、失而復得、失魂落魄的孤寂邊緣,即便總是身著舒適毛衣,觀看電影,寬敞的洋房裡隨意堆滿了書籍,他們幾近無病呻吟的《戀人絮語》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就像是吃飽穿暖閒來無事你歡我愛打發無聊,就是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Gérard Barthes1915– 1980)於1977年發表的愛情經典散文——開啟的對話,往往沒說完——一如戀人們紛亂、跳躍、凌亂的雜思。

人們總是妄想著自己無法擁有的有形與無形,無論貧富貴賤。諷刺在於,往往就是在得逞那一瞬間,才是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唯一方法。

法國民族大抵是世界影壇唯一可將背叛、通姦、不倫情節描繪如此輕鬆、詼諧、輕快的無可奈何之日常。當愛情至上,毫無道德底線之時,我們仍能泰然自若嗎?身為中產階級、知識份子,閨蜜與老公翻雲覆雨,快刀斬麻抑或是睜一眼、閉一眼,你當如何自處?有種,錯過叫做愛?抑或是,有種錯過,叫做愛?

註一:
拉威爾(Joseph 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國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具有西班牙巴斯克血統,曲風以纖細、豐富的情感著稱,與克勞德德布西(1862 – 1918)齊名的印象樂派作曲家。拉威爾的鋼琴曲《鏡》(Miroirs)以及《夜之幽靈》皆為二十世紀經典;芭蕾舞曲《鵝媽媽》以及交響樂篇章《波麗露》廣為法語區熟知,精細展示了以音樂表現劇情與光影的技巧。
 
音樂界通稱菲利克斯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生於漢堡,為德國早期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鋼琴家、管風琴家和指揮家。孟德爾頌譜寫交響曲、協奏曲、清唱劇、鋼琴樂與管風琴樂,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仲夏夜之夢》序曲和配樂以及其中的《婚禮進行曲》、《義大利交響曲》、《蘇格蘭交響曲》以及清唱劇《聖保羅》。聖誕頌歌《聽啊!天使高聲唱》的旋律也出自孟德爾頌之手。

後記:2024830日威尼斯影展衝著氣質優雅的法國喜劇天后Camille Cottin進入映後記者會,現場氣氛輕鬆,但空席不少,多為西班牙和法國媒體發問。觀影後還坐等著Trois Amies或有機會進入最佳劇本決選,無奈或許自由、開放、博愛的法式愛情觀,仍然令注重家族傳統的羅馬天主教義大利觀者評審無以招架。

關於愛情,大家自認是務實派,浪漫派抑或是享樂派呢?

#troisameis #EmmanuelMouret #CamilleCottin #labiennaledivenezia #金馬奇幻影展 #威尼斯影展

SHARE: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I’m Still Here / Ainda Estou Aqui《我依然在此》:是文學的真理,是藝術的功用,更是遲來的正義

I’m Still Here / Ainda Estou Aqui

1 September 2024 Venezia 81
20 March 2025 Finnkino Helsinki 

1998年以《中央車站》Central do Brasil揚名國際影壇的巴西籍導演華特沙勒斯(Walter Salles),2024年連袂在《中央車站》飾演中年婦女寫手,進而榮獲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的費南妲蒙特內哥羅(Fernanda Montenegro),與1986年以年僅21歲之姿擒下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的費南妲托雷斯(Fernanda Torres),母女同台,分別飾演1970年代巴西殷實之家年邁版與年輕版母親尤尼絲派瓦 Eunice Paiva一角。透過中產階級家庭的時代創傷,編導勾勒出女性心碎心痛、卻堅毅不屈的力量,揭開巴西政治史上被迫掩蓋噤聲的暴力真相。

                                                
色澤飽滿的運鏡與中產階級的興衰

改編自尤尼絲派瓦Eunice Paiva之子馬塞洛魯本斯派瓦(Marcelo Rubens Paiva1959-2015年出版的同名回憶錄《我依然在此》Ainda Estou Aqui1970年代的巴西里約熱內盧,派瓦一家七口的雙層洋房位於海濱街區,與朋友聚會、歡笑暢談、拍照留念是一家人的俯拾即是的日常;陽光燦爛、一望無際的大西洋是集結溫馨、美好、自由、民主、熱情、奔放、隨意、開闊的表徵。影片起始,以親朋好友在處處是嬉鬧人群的萊布隆沙灘,此起彼落呼叫著頑皮小弟「馬塞洛!馬塞洛」之名,預設了先行以男性第一人稱的觀點,仰望著一家之主父親多才多藝、母親溫柔呵護、四位大姐小妹們手足小打小鬧的線性敘事;並跳接穿插大姐維拉的手持攝影家庭錄影帶為輔,以巴西軍隊於隧道出口無故盤查質問的橋段,漸進式呈現民眾反對獨裁政府的聲浪四起,白色恐怖逐漸蔓延至巴西上、中、下層社會的各區角落。
 
宛如一層層LOMO沖曬相片的復古場景、飽滿色澤、綿花糖般裝飾的中上階級洋房,直至一家之主父親某一時辰臨時「加班」、一去不復返之後,原本手持攝影晃動的自拍式歡樂家庭電影,便倏地拉上窗簾、固定腳架、靜止定格、幽暗方格的中距離定焦。其無聲無息的「上車綁架」場景,優雅卻哀傷地突顯政治恐怖劫持入侵中產階級原本自由愜意的家庭生活,絕非是B級製作的牛鬼蛇神般驚聲尖叫,而是帶著淡淡的、無所謂的偽裝歉意,只有破壞毫無創建,悄悄溜之而來。毫不知情的孩子們仍繼續在街坊、臥室、客廳、樓梯走上走下,而政府暴徒則在象徵母親慈愛的廚房裡徘徊監控,只知服贋政府強權,自身卻無所適從。
 
《我依然在此》攝影師Adrian Teijid那華麗多彩的色調,運用雙層洋房的家人失蹤與庇護,以人數的遞減講述巴西中產階級興衰歷程,暗喻飽受殖民與軍事壓迫的國族命運,賦予整部電影末日來臨的憂傷與驚悚。孩子們的無憂童年軋然而止、少不更事卻默默流淚的失怙憂傷,對比劇中母親永遠衣飾優雅,悠閒作早餐,強忍悲傷和殘酷的喪夫驚悚,是淒美的回憶,是人性的悲劇,更是美好時代的終結。
 

男性女性的敘事視角

一家之主的父親因暗中接濟政治難民而被迫失蹤後,原本以馬塞洛為第一人稱的男性憂傷視角隨即切換至女性母親的主觀生存敘事。在巴西導演Arnaldo Jabor執導的心理驚悚片Love Me Forever or Never飾演年輕單親媽媽一角,年僅21歲即擒下1986年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的費南妲托雷斯(Fernanda Torres),在《我依然在此》中一肩扛下單親女性的重責大任,煮飯燒菜、陪伴兒女、眼角噙淚卻冷靜自持,優雅從容。

尤以在被迫拷問入監一橋段,心有不甘卻理性清晰,只在終於釋放出獄的那一無名夜晚,筋疲力盡背對著晦暗的門簾,淚水摻和著洗澡水,海綿強力刷洗每一吋的灰頭土臉,宛如無聲卻強力控訴未竟的冤屈,層次豐富,精準細膩體現了小兒馬塞洛於回憶錄中自述『從未目睹母親嚎哭掉淚』的堅毅不屈,對照軍政府獨裁政權下男性制霸的國族動盪,情緒流動複雜卻深得人心,無怪乎於2025年第82屆金球獎劇情類電影一舉封后。
 
而隨著象徵凝聚父親形象的可愛狗狗的車禍意外,派瓦一家人的強忍冤屈終將潰堤。藉由單親母親搬遷全家至巴西第一大城聖保羅重新開始,才能技術性忘卻大西洋海濱的家庭悲劇。攝影調度轉換至鮮明冷色系,搭配聖保羅市中心高樓櫛次鱗比的方格天際線,室內溫水游泳池的單一節奏,運鏡早已跳脫了70年代的森巴韻律,轉而90年代的學術理性。可惜本片之於尤尼絲派瓦Eunice Paiva 爾後擔任巴西聯邦政府、世界銀行以及聯合國顧問,其土著權利領域法學專家的求學奮鬥過程付之闕如,片中描述僅僅約3分鐘的大學講課橋段就匆匆蜻蜓點水,過於簡化;否則多加著墨以70年代的政治受害者蛻變為90年代法務界專家的身心進程,更可強調女性力量的無窮希望。
 
文學的正義與遲來的正義

詩意正義(poetic justice),也稱為文學正義,為英國戲劇評論家湯馬士賴默(Thomas Rymer,約1643-1713)於1678年出版的《末世悲劇考》The Tragedies of the Last Age Consider'd所創,為一文學敘事手法,運用人物情節描繪「善良」終將戰勝「邪惡」的因果劇情,藉以警示,激發觀眾道德行為準則。1970年巴西軍事獨裁政權下失踪人口的悲痛歷史,直至《我依然在此》於202411月公映後仍遭巴西極右翼份子惡言抵制,但若無馬塞洛魯本斯派瓦(Marcelo Rubens Paiva)無懼無畏的正氣凜然與簡潔精練的文學素養,若無華特沙勒斯與劇組的通力合作、扎實演技與藝術創作,世人便幾乎無法得知那一段被迫噤聲的草菅人命,無以用心思考我們習以為常自由與民主,是歷史洪流中多少無名血淚交織而成的因果。
 
印度裔英美雙籍的薩魯曼魯西迪爵士(Sir Ahmed Salman Rushdie1947-)於1989年出版的《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因批評伊斯蘭教義,而遭致當時伊朗什葉派精神領袖霍梅尼(Ruhollah Musavi Khomeini,約1902-1989)下達全球追殺令;20228月魯西迪於美國紐約州公開演講時,遇刺負傷,卻令其道出文學的功用與詩意的正義:

一首詩歌無以抵擋子彈,一部小說無法拆除炸彈,但我們並非無援無助:我們可以歌頌真理,揭露謊言』。(註一)

 

馬塞洛魯本斯派瓦的兒時回憶與紀實寫作,華特沙勒斯之於派瓦家族的私交、人道關懷與藝術技巧,Fernanda MontenegroFernanda Torres母女同台的實力派演技,是時代的串連,也是藝術的力量。《我依然在此》是男性的,是兒子的,是父親的,是編導的;也是女性的,是女兒的,是母親的,是影后的;是精神長存的,是軀體奮鬥的,是整個巴西國族的,更是全世界人們的
 
影片末尾,以大家族花園派對的家庭照,直言警示巴西當局及其妄想以軍事專制與恐懼來鎮壓和統治人們的獨裁者們:欲試圖征服的民族精神,將長久存在;欲試圖壓迫的血肉軀體,將親見歷史的正義;而反抗起義的人們,關於他們的歌曲和故事,將永久流傳。

導演華特沙勒斯與團隊以森巴音樂的強力節奏與優雅的攝影運境講述《我依然在此》,20249月於威尼斯影展贏得最佳劇本獎,同期間華特薩勒斯於平遙國際電影展榮獲臥虎藏龍東西方交流貢獻榮譽,2025年奪得西班牙哥雅獎最佳美洲電影,全球影展共計59項提名獲獎50;而電影獎季最高終站,心碎而美麗的《我依然在此》於第97屆奧斯卡金像獎更一舉奪得巴西電影史上首部最佳國際影片獎,與以巴合製,擒下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你的國,我的家》相呼應:這是女性與男性的共同力量,是文學的真理,是藝術的功用,是遲來的正義。
 
因為,藝術恆久遠;因為,我,依然在此
 
註一:
A poem cannot stop a bullet, 
A novel can’t defuse a bomb, 
But we are not helpless.
We can sing the truth and name the liars. 

#Iamstillhere #AindaEstouAqui #Venezia81 #LaBiennale #WalterSalles #FernandaMontenegro #FernandaTorres #TheAcademy #白色恐怖 #文學正義

SHARE: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Helsinki Cine Aasia 2025 : 赫爾辛基亞洲影展映後專訪藝術總監Eija Niskanen : 預算刪減、籌備困境、選片概況與未來展望

赫爾辛基亞洲影展映後專訪藝術總監 
Interview with Eija Niskanen

24 March 2025
Finnkino Kinopalatsi Helsinki

每年三月份春分時節前,一年一度的赫爾辛基亞洲影展(Helsinki Cine Aasia)(註一)率先首發,揭開芬蘭全國各區春、夏、秋季大小影展序幕。

創立於2013年,芬蘭亞洲電影協會(Asian Cinema Association of Finland)舉辦的赫爾辛基亞洲電影節,是為歐洲亞洲電影節網路的成員(Network of Asian Films Festival in Europe,簡稱NAFFE),由芬蘭藝術促進中心(Taiteen Edistämiskeskus,簡稱 Taike,註二)和赫爾辛基市政府支持,放映當代東亞、南亞以及中亞地區的藝文戲劇類電影,並邀請嘉賓,舉辦主題座談會。
 
今年三月13日至16日的赫爾辛基亞洲影展,飽含美食、歷史、冒險、驚悚、性侵、犯罪等多重社會議題,以動畫、戲劇以及紀錄片的交錯片單,帶給影癡影迷更豐富、更多元的大銀幕饗宴。

本小姐僅代表《關鍵評論網》,持亞洲影展記者證,於324日午間時分,在赫爾辛基市中心連鎖電影院 FINNKINO,現場一對一專訪赫爾辛基亞洲影展藝術總監 EIJA NISKANEN,暢聊芬蘭文藝預算刪減的後續震盪、電影節籌備時期的甘苦談、芬蘭觀眾的觀影支持度以及個人之於電影節的未來展望。


文藝預算刪減的後續震盪

芬蘭共和國現任總理奧爾波(Petteri Orpo1969-)領導的經濟自由主義右翼政府『民族聯合黨』(National Coalition Party,英文簡稱NCP;芬蘭語Kansallinen Kokoomus r.p.;瑞典語Samlingspartiet r.p.,芬蘭民眾與媒體一般簡稱之Kokoomus)計劃於2025年削減文化機構、節目運作、個體戶藝術家與音樂家超過1700萬歐元的文化資金預算。此預算提案於202411月釋出,125日即超過2,000芬蘭居民以及音樂圈、電影界與文化藝文相關人士,無謂天寒地凍,聚集於赫爾辛基議會大樓正對面的公民廣場(Kansalaistori),參加連署示威抗議活動。(註三)
 
專訪起始,即便提起本年度預算議題。赫爾辛基亞洲影展藝術總監Eija Niskanen說明赫爾辛基許多獨立劇場的生存條件因資金短缺更趨嚴苛。以籌辦電影節而論,文藝類影展因補助短缺,錯失不少爭取亞洲熱門得獎片發行商進軍芬蘭市場的良機,更因為影展運作的人事、行銷、場地開支,必須得提高售票金額(好如單票場次由2022年的11歐元調升為202412歐元),轉嫁於消費者,才能稍稍達至收支平衡。

在影展運作期間,團隊成員必須盡力尋得任合非政府或第三方的資金支持,是為辦展一大挑戰。好在今年得力於赫爾辛基市政府的大力贊助,加諸赫爾辛基連鎖電影院FINNKINO與獨立劇院ORION、韓國電影資料館、甚至赫爾辛基當地亞洲餐館的加盟,使為期四天,共27部亞洲優秀作品得以與觀眾分享交流。
 
亞洲影展籌備甘苦談

赫爾辛基亞洲電影節籌備團隊以藝術總監Eija Niskanen為首,常務董事Jenni Peisa為主,公關總監Muru Vähänikkilä為聯繫窗口,以及幕後約6人的技術、網頁、製作與平面設計小組,加諸影展現場的志工人員的通力合作,使橫跨週末、為期四天的獨立影展得以順利運作。

從勤跑釜山影展、東京影展、柏林影展親自看片、選片並與發行商商討版權事宜起始,直到影展結束後訪談與會計相關工作,赫爾辛基亞洲影展團隊成員多有在亞洲各國交換學習的跨國經驗。
 
赫爾辛基亞洲影展藝術總監Eija Niskanen曾在日本留學,也曾為赫爾辛基國際影展創辦人之一,對於亞洲電影的熱愛源自於黑澤明各時期作品。有感於芬蘭影展未能有多元亞洲語系電影介紹,便於2013年草創了赫爾辛基亞洲電影節,目前專攻動漫領域,之於歐洲日本的合製發行議題很感興趣。

而藝術總監的預備工作,則是於年末在影展負責看片選片後,參加釜山國際影展、東京國際影展的版權交流日直接與發行商對談,便於隔年赫爾辛基亞洲影展前敲定片單、邀請嘉賓、公關聯絡等事宜,並與團隊討論最終影片定奪。近年來電影界競爭白熱化,中、日、韓許多發行新銳導演作品的公關,甚至熱情主動寄發試映連結給予總監,藉以爭取北歐影展或院線市場的播映機會。

藝術總監也必須與影展人員和自由工作者密切合作,勘定網頁風格與紙本節目單印刷品質,並確保以數位化而非膠捲格式的影片於影展期間順利播放。
 
而協助藝術總監大小適宜的常務董事Jenni Peisa還在學生時期,便喜歡香港電影,是功夫巨星成龍的忠實粉絲。曾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畢業論文專為研究橫跨六世代的中國電影史為題,其影展工作負責華語電影選片,培訓影展工作志工,籌備贊助商資金,期間必須與電影院協調相關場地與播放事宜。

而影展志工就是現場售票、引導觀眾、跑腿買飯、陪同嘉賓等雜項。而得以雀屏中選的特質,除了本身是亞洲影癡外,熱情活潑、具有社群媒體和攝影相關技巧,以及參與大型影展或音樂祭活動的經歷,都是能在候選名單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藝術總監表示其中幾位志工都是好朋友了,已經連續多年一起打拼,彼此默契不在話下。

而因2025年芬蘭國家藝文預算削減的事實,也限縮影展團隊爭取亞洲影片播映權的可能。好如1932年創立,累積規模、獎項與影院驚人可觀(哥吉拉與宮崎駿系列)的日本東寶電影公司,旗下出品版權費相當高昂,單部可抵多部馬來西亞或吉爾吉斯諸國的版權金,為籌辦影展苦情哀嘆之一。

當然還有明星卡司與作者導演的新作,必然想爭取歐洲柏林、坎城與威尼斯三大影展的世界首映能見度;所以即使北歐市場的時間點合適,但許多片商與團隊寧可再壓箱多些時候,好以爭取更多商業宣傳曝光的佳績。市場範圍與成熟度也是芬蘭亞洲電影協會推廣優質亞洲電影的侷限之二。
 
選片原由與觀眾反應

是個人興趣、票房保證抑或是獎季加持,使赫爾辛基影展片單年年更多元、涵蓋更廣泛亞洲優秀導演群呢?

亞洲影展每年選片其實不具特定主題,但是因為近年來韓國流行文化的高人氣,以及赫爾辛基電影文化館的相互合作,團隊選片今年確實較高比例為韓語作品,全片單總數27即占了7部,為歷年之最。影展期間還提供韓服免費出租試穿的活動,也吸引不少韓國籍觀眾到場支持。

雖說片單遴選標準確實參考導演卡司,以及發片國當地的票房成績,好如今年囊括了張在現韓國年度賣座的超自然靈異《破墓》以及金性洙根據韓國雙十二政變事件改編的《12:12:首爾之春》,但是如果影片議題令選片團隊昏昏欲睡,或是藝術手法粗糙拙劣,即便賣座大爆棚也無法入選亞洲影展的片單。

而影展前令團隊燒腦的工作之一,是為在取捨諸多優質作品後,設計影片多元議題的播映單。團隊近年嘗試在安排影片播放先後順序上,穿插發人深省的社會議題與輕鬆詼諧的小品,藉以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族群以及轉換觀影者的心情。好如今年度的日本電影系列,就以榮獲奧斯卡提名紀錄片《黑箱日記》的下午場,搭配描繪年輕藝術家肖像的《圓圈》Maru晚間時段,取得觀影氛圍的平衡。

今年度的售票總額與前年相較,大大提升了30%,尤其以韓國驚悚片《破墓》預售票銷售一空,且排隊進場多為當地芬蘭觀眾最為驚喜;中國獨立導演婁燁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甚至必須遷移至中型放映廳以應激增需求,目睹在場超過九成是為在芬蘭旅居或工讀的中國籍觀眾,「購票進場支持」正是主辦影展與電影從事人員最開心、最欣慰的事兒了。


亞洲影展的未來展望

談到今年多元片單中個人最喜歡的電影,藝術總監表示,自己特別鍾意坂本龍一之子空音央的首部處女作長片《青春末世物語》、2024年金馬影展最佳導演婁燁寫實新冠疫情時期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以及訴說身體政治與日本女權運動的《黑箱日記》。
 
談及赫爾辛基亞洲影展願景,藝術總監希冀未來能邀請電影導演開設大師講座。以今年的夢幻片單為例,編導《青春末世物語》的空音央就是總監非常嚮往的作者大明星。而可愛療癒的喵喵動畫《佛系貓物語》(化け猫あんずちゃん),因是日本朝日電視台旗下的新銳動畫主製作,日本東寶與法商Diaphana Distrubution聯合發行,其中合作的緣由耐人尋味,也是總監非常想舉辦映後座談會的名單之一。

亞洲影展的創辦初衷,即便是以藝術教育的推廣,使芬蘭當地民眾更能藉由觀賞各異的亞洲風情與多元議題,引領對其風土民情的了解與理解。之於未來的目標,團隊期盼能吸引更多更廣的觀眾群,當然也希望能獲得政府廠商的多額贊助,藉以更早些取得亞洲優秀作品的芬蘭區播映權,使其影迷、影癡、影評無需再領期盼等無人。

藝術總監也非常好奇台灣金馬影展的片單與傳統,盼望今年11月或不久的將來,能有機會參與華語電影界一年一度的影壇盛會。


註一:
註二:
註三:

#helsinkicineaasia #FilmFestival #helsinki #finland #eijaniskanen #明蒂小姐 #亞洲影展

關鍵評論網2025/04/16電子報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1575

SHARE: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Happy Nation 2025 Finland : 全球最快樂的國家——芬蘭實地報導

Happy Nation 2025:Finland 全球最快樂的國家——芬蘭實地報導
26 March 2025
Helsinki Finland 

每年度三月20號是為聯合國國際幸福日,2025年發佈第13屆年度世界幸福報告甫出爐,由牛津大學幸福感研究中心(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 at Oxford University)以全球各國國內生產毛額、健保制度、社會福利、政治清廉以及生活選擇等因素,透過訪談人們評價其生活滿意度,以「0分最糟」至「10分極優」的等級之於目前的生活進行評分,排名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註一)
 
千湖之國」芬蘭再次以平均得分7.736分(滿分為10分)奪得榜首,「樂高王國」丹麥位居第二,而「冰與火之歌」冰島則名列第三。


芬蘭地處高緯,地廣人稀,日照相對短促,2024國內生產毛額(GDP per capita 2024)為60,851美元,全世界排名27,甚至遠低於排名第12的丹麥(77,641美元)與第14的台灣(76,858美元)(註二);芬蘭醫療體系與社會扶助堪稱完善,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自2000-2020二十年間抗憂慮藥物消費量,每一千人每日規定劑量(Daily Defined Dose)芬蘭比數高居82,常年佔據歐盟諸國前七名;而2021-2024年男女性合計自殺率,每十萬人為15,7,排除格陵蘭群島更為歐盟國家第六高。(註三)

早於1906年,芬蘭於歐洲首發,賦予全國婦女投票與競選公職的權利,堪為性別平等的先驅;芬蘭人類發展指數極高,2018年為0,925,全球排名第十二;20191210日,芬蘭社會民主黨(SDP)桑娜馬林(Sanna Mirella Marin1985—)正式就任總理,年僅34歲,為芬蘭政治史與當時全球政界最年輕的現任總理。但也因上任後,馬林單穿西裝外套若隱若現的乳溝登上芬蘭時尚雜誌《TRENDI202010月份封面,202112月同仁感染新冠病毒確診後夜店派對熱舞,甚至於赫爾辛基官邸拍攝女性友人半裸熱吻的風波,以及內閣成員挪用公款買早餐,引起不小正反聲浪。

暱稱為「波羅的海的女兒」的芬蘭共和國,究竟是自帶何種祖傳秘方,能連續八年稱霸「全球最快樂的國家」的頭銜呢?長居芬蘭,於赫爾辛基時尚界打滾破十載的筆者明蒂小姐,取證畢業於Aalto University與赫爾辛基大學台灣、法國、瑞典與芬蘭籍碩博士生的求學經驗,即以天然環境、社會福利以及芬蘭國民集體潛意識漸進式剖析。
 
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

芬蘭總面積共約338,000平方公里,為歐洲第八大國。全國地勢平坦,為大片森林覆蓋,佔國土面積約66%-69%,為歐盟之冠。其「千湖之國」之譽,精確來說芬蘭境內共有約188,000個湖泊(面積500平方公尺以上列入計算),而「千島之國」實則為約179,000個島嶼。大小島嶼集中於赫爾辛基南部外海,以及芬蘭西南部與奧蘭群島(Åland)主島之間海域。

這得天獨厚的萬湖萬島的天然地理環境,加諸全芬蘭境內無有煉油廠與火力發電空污的好山好水,造就芬蘭居民自古便在湖畔或島嶼購地置產,建立起隱居山林與水域間,自給自足又各具特色的度假小屋,芬蘭語稱之為Mökki。每逢週末、復活節、夏至、暑假至聖誕假期,芬蘭老少,甚至年輕世代,都會先至賣場採買食物飲料,從平時上課上班方便的住處主屋,駕車前往至谷歌地圖指標漂浮不定的隱密地帶,卸貨、打掃、砍柴、挑糞、閱讀、繪畫、打牌、種花、煮食、慢跑、釣魚、划船、裸泳、桑拿、歌唱、狂舞、派對、親熱、滑雪、溜冰‥‥任何放鬆愜意(各位讀者能聯想)的休閒活動,宛如美國超驗主義作家梭羅《湖濱散記》(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的遠離塵囂,芬蘭男女老少皆在祖傳小木屋留下美好的回憶。

芬蘭森林夏季可摘採野莓、蘑菇與小花,冬季湖泊則可健行、滑雪或是冰釣。芬蘭憲法明文規定保障「Jokaisenoikeudet,個體的權利」:意即任何居住或停留芬蘭的個體,無需許可、完全免費、不得無故受限,但是在尊重自然,排除特定私人耕地或居住區域外,人人都有權利享受大自然贈與我們所有生命體廣袤的資源與無盡的教材『Jokaisenoikeudet』。(註四)

芬蘭警政移民局甚至開放夏季90天短期工作簽證,吸引當地與全球野莓蘑菇摘採愛好者將成簍成堆的蔬食至公共市場販售,賺取零用。雖說摘採過程為高密集勞動,但不啻是為暑期既可享受自然美景,免費攝取多種豐富維他命與芬多精,又可體驗打工度假的好機會。

即使居住在大眾交通便捷的首都區周邊,散步或短程駕車,皆可遁入任何一處無名森林(比入本小姐家小宅步行約500公尺,而夏季步行800公尺波羅的海免費游),在每年十月初至隔年春分的極光爆發高峰期,靜靜欣賞淡淡的幸福綠(極)光。雖說北緯60度的特性不若北極圈內來的舞動撫媚、光彩奪目,但是能在空氣清新的冬季夜晚對著滿天星辰許下願望,或許也是能夠毫不費力親近大自然的芬蘭居民幸福快樂的緣由之一吧!


面面俱到的社會福利

芬蘭之於18歲以下兒童、65歲退休族、殘疾人士以及在學學生均由社會保障局(芬蘭語:Kansaneläkelaitos,簡稱Kela;瑞典文:Folkpensionsanstalten, 簡稱FPA;英語:The Social Insurance Institution)提供『從搖籃到墳墓』方方面面的社會援助。於1937年初始設立時,其唯一職責是提供國家基本養老金補助,爾後覆蓋範圍擴大至生育補貼、家庭福利、住房津貼、學生經濟援助、應徵入伍者零用、醫療保險、老年康復、殘疾人士復健、基本失業保障以及基本養老金等等。(註五)

升格為人父母者的芬蘭公民以及長居者有權享受生育補助(Äitiysavustus)、母親產假共計105個工作日補貼(Äitiysraha)、父親產假長達54個工作日或約9周補貼(Isyysraha)以及父母育兒共計158個工作日補貼(Vanhempainraha)。娃兒出生後,吃喝拉撒,確實實行生理機能,社保局即寄發全套嬰兒用品箱,或者約180歐元的免稅現金補貼,並於每月入帳約95歐元零用基金以及免費醫療與博物館資源直至孩童年滿十八歲止;使用娃娃嬰兒車的監護者,搭乘公共交通全程免錢。單親撫養或收養子女者,若為芬蘭公民或在芬蘭持續穩定居留的人士,可依贍養費不足申領扶養補助金,且單親家庭協會(Yhden Vanhemman Perheiden Liitto)組織活動並提供相關資訊。(註六)
 
若小孩需要特殊教育學習,醫生發布報告後即有社保局引介相關師資,甚至於主要照護者(比如母親)每月照護加給。芬蘭與瑞典語的雙語教育,小學生甚至不需要攜帶任何文具書籍,(只要人)到校均有提供相關用品以及免費營養午餐。公立學校以及大學教育給予歐盟公民全年免費至碩士學位,若繼續攻讀博士者,大學教育法是定為一研究員職位而給付每月薪資。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約翰赫利韋爾(John F. Helliwell)表示「隨機故意丟失錢包歸還率」的社會研究也發現,陌生人的友善與信任程度與世界上快樂國家高分得主成正比。這項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歸還數據顯示「相信他人」與幸福感的正向循環,「人們在認為彼此關心的地方生活會更幸福」。而芬蘭人拾金不昧的美德,禮讓行人的紳士風度,以及過九成人民信任警察與司法機關的公正性,也是幸福的表徵。
 
芬蘭的長照政策目標,是為縮短到老年人完全臥床至臨終只需約兩週。其老年照顧體系源自於十八世紀的濟貧系統,十九世紀末,之於瑞典王室統治的芬蘭地方政府建造農莊式救濟院,收容貧苦失能、精神病患或是孤兒遊民等。時至今日,已經在芬蘭登記居住地的居民有權享有當地社會醫療區(hyvinvointialue)提供的老人照護服務。

長照者的家人可申領居家照護補助,但若日常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當事人可向當地社會服務處申請家庭護理(kotihoito)服務。家庭護理服務包括家事服務(洗澡、穿著和膳食)、家庭疾病護理服務(專員到府進行治療和復健)和援助服務等。雖說居家照護服務並非完全免費,但是定期使用服務費用是依照申請當事人與配偶的收入比例而定奪。

若需要入住24小時專業護士執勤的老年安養中心(vanhatalo),醫生會開立相關疾病照護單,中心提供膳食、復健、清潔、購物、安保、運輸以及團康活動等援助服務,費用奠基於全國退休老人年金與部分自費。
 
從搖籃到墳墓,芬蘭的社會保障局將每一位芬蘭公民以及長居身份者體貼入微方方面面,這也是芬蘭居民幸福快樂的緣由之二吧!

 

芬蘭民族的集體潛意識

芬蘭嚴峻的氣候條件,日照時短,可耕種面積僅占全國土地8%,多數蔬果肉類均需仰賴進口。土地氣候的限制迫使芬蘭政府必須以社會主義完善福利的政策,保護人民並鼓勵生育,否則若以北美或亞洲的高度資本主義,其漫天喊價的醫療保險、租賃費用甚至長達七個月賴以為生的暖氣設備,必定造成路有凍死骨的人間悲劇。
 
歷史上歷經瑞典國王艾瑞克九世(Erik Jedvardsson,約1125—1160年)於1154年引進基督教至芬蘭以降,瑞典語一直是行政與教育機構的第一語言。直到1808年芬蘭戰爭,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軍隊大敗瑞典,自此芬蘭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至1917年獨立止。

芬蘭七百多年來與北歐強權與帝俄毗鄰,使其芬蘭人集體民族性沈默寡言、性格內斂、行事低調、小心翼翼、避不惹事,以免遭致強權政府的箝制。長期壓抑所衍伸出的自我卑屈,於19世紀芬蘭民族主義高漲後集體內心充滿(莫名)民族及語言自豪感,但也正是這份不可言說的優越感,加諸堪稱領先全球的社會福利補助系統Kela/FPA,九成五以上芬蘭公民集體公認自我居住在最完善的社會國家。
 
因為政府方方面面,所以不需要強力競爭;因為社會福利完善,所以不知飢餓滋味;因為沒有退學機制,所以任君玩萬年;因為無有體罰傳統,所以擺爛到期末(Vain Vähemmistö Valmistuu Yliopistosta Tavoiteajassa);因為提供社會免費住宅,所以放飛自我,闖蕩天邊當遊民。

快樂幸福與否,實則對照比較的結果。逃避比較,便無傷害。

芬蘭廣播公司(芬蘭語:Yleisradio Oy,瑞典語:Rundradion Ab,縮寫為YLE),是隸屬於芬蘭議會之下提供全國性公共廣播服務的媒體公司,芬蘭政府擁有99.98%的股份,其所製作風格穩健的晨間與晚間電視新聞,中東動盪、東亞政災、非洲貧困的報導當然不曾缺少,之於自家國內新聞一貫風格向來報喜不報憂,尤以新冠疫情前為最。即使在2020315日赫爾辛基宣布疫情封城至同年61日部分解封期間,播報病毒擴散點以及爾後2021年疫苗受害相關消息,除了歐美PTT Reddit流傳外,較具公信力的報導幾乎都是私人新聞集團經營的新聞晚報Iltalehti甚至明星八卦報Seiska吹哨。(註八)

雖說芬蘭全境因冷峻乾燥的氣候以及地廣人稀的「得天獨厚」,新冠病毒幾乎無從尋找宿主而躲過橫掃浩劫,八成芬蘭居民自認為是最幸福的居住避難地。但是隨之而來至2025年春季,眾多品牌、商家、餐廳與私人服務的中小企業因客源流失便紛紛申請破產。20221月至20239月,歐洲精品大牌香奈兒、ValentinoDolce & GabbanaMoncler Kids紛紛退出芬蘭時尚市場;20241月至11月止,芬蘭全國大約300家餐廳關門大吉(Jopa 30 Ravintolaa Kiinni joka Kuukausi2024年末至20253月初,芬蘭品牌SAMUJI以及美商GUESS服飾赫爾辛基旗艦店終告歇業。(Finland Sees Large Number of Bankruptcy Filings in First Weeks of 2025
 
以生活食衣品牌多元性而論,亞洲各大城市眼花撩亂就完全無以進行類比,只區區與鄰國北歐瑞典、丹麥以及挪威相較,芬蘭異常稀少,且貧乏的可憐。外商年年撤資,個體經濟異常貧弱,只因為赫爾辛基主要街道商家出租權狀幾乎全數控制在保險代理機構 Ilmarinen旗下,寧可自疫情爆發後成排空屋閒置五年(芬蘭乾冷,基本上養不了蚊子),也不願彈性降租(註八)。

因為集體民族自豪感時時無故發作,芬蘭諸多零售商喜歡挑選本土顧客作生意,因為「我們相信操芬蘭語的自己人」;芬蘭時尚產業長年來各自為政,無以組織集團取得以量制價的原物料優惠,因而製作成本單價飆漲;芬蘭本土投資商幾乎毫無願景引進北美歐洲衣飾品牌,否則「會壓縮本土品牌的購買意願」。因為「無需借鏡比較,無需調整策略,無需打破行情」,只因為「降租以及進口無法增加任何個體與社會福利」,只因為 『Made in Finland』是首屈一指的,只因為「我們芬蘭共和國是全世界最完善的福利國家」。

疫情後現代的倒閉風潮緊接失業率爆棚,但因為「最完善的福利政策」,「非自願性離職」的申請者根據前合約的每月稅前薪資,在家天天躺平,也可請領67成的失業補助金。而20234月加入北約的芬蘭政府需挪用全國總預算5%交付「保護費」,便因而大砍國內藝文機構、學生零用以及失業補助的發放金額。向來報喜不報憂的芬蘭國家Yle三月12日線上新聞,也無法無視「2024年社保局處理超過一百五十萬份失業申請書」的社會現實,進一步得知眾多申請者原本開心自認居住在「最完善的福利國家」,便可無痛領取額外住房補助或無償獲得基本社會救助金,「以彌補因其他福利削減而造成的資金短缺」,而遭社保局否決。(Kela Receives 1.5m Applications For Last-Resort Benefits after Cuts to Other Support
 
芬蘭因入秋後日照逐日短促,赫爾辛基於冬至之時大約不到4小時白天時程(11時日出下午3時前日落),緯度越高以此類推,極易引發全體居民季節性憂鬱症SAD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9年的統計,18.8%的芬蘭人曾患(甚至持續)心理相關疾病,完全健忘紫外線指數半年為零正是護膚美白追劇嗜睡好時機。不禁懷疑,牛津大學幸福感研究中心人員是否刻意忽略於每年入秋至隔年春分實地調查土生土長芬蘭語居民評價其生活滿意度,否則平均分數何以飆到全球之冠。那一雙雙湛藍之眸身著全黑,似極天天守喪,只會保守低語道:喔,還不賴吧。
 
芬蘭靠天吃飯,冬季工時不穩,開缺極少,加諸集體惜字如金的悶騷鍋性格不善適時宣洩,自覺人生無趣便一槍了結。據Small Arms Survey 2017年統計,芬蘭全國持槍率每百人擁槍數為32,4,總人口約550萬的芬蘭註冊槍枝超過一百五十萬(1,542,396,不約而同與去年失業申請書大約同比數),全球排名剛好TOP 10(台灣排名全球墊底第230,註冊槍枝總數五,看著看著我也是笑了,幫派慈善出借給劇組拍戲耍狠用麼?)。

諷刺以蔽之,摒除公路駕車與麋鹿車禍雙雙陣亡、倒霉至極慘遭大雪砸死或活埋、冬季因借酒澆愁醉醺醺而誤踏冰湖凍死失蹤的意外(皆是親眼目睹當地尋人啟事而得知,Yle 國家新聞省略避談),芬蘭全國心理疾病患者皆在特定時辰自殺死光,來年剩餘的適者生存人們大抵就是最快樂國家高分蟬聯八年的另類緣由吧!

全球知名聖誕老公公的故鄉即在芬蘭北極圈的Rovaniemi,每年總吸引無數粉絲遊客拜訪合照。聖誕老公公慈眉目善,出生年月日不詳但已婚。芬蘭原文聖誕老人為Joulupukkijoulu為年終/冬至/農業年告終/聖誕之意,pukki則是麚/雄鹿,而非基督教化的Santa Claus。推薦讀者影迷們觀賞芬蘭導演Jalmari Helander2010年自編自導的黑色喜劇《聖誕壞樂》Rare Exports: A Christmas Tale一窺解謎;那笑呵呵進城發禮物的老爺爺是芬蘭基督教化後,芬蘭集體推廣的旅遊商業形象,藉以翻轉七百年來貧苦卑屈的殖民身份,而骨子裏聖誕生物的暗黑本質,才是真切原始的芬蘭民族的集體性格與潛意識。
 
本小姐和我家那隻土生土長的芬蘭先生聽到關鍵評論網帥哥編輯邀稿,淺談芬蘭生活與幸福原由時,不禁哈哈狂笑,久久不能自己,這或許也是身處最快樂國家的小日子幽默之一吧!

 

數據資料來源:

註一: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r72xep44kdo

註二:

https://gfmag.com/data/richest-countries-in-the-world/

註三:

https://www.euronews.com/health/2023/09/09/europes-mental-health-crisis-in-data-which-country-uses-the-most-antidepressants

https://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ry-rankings/suicide-rate-by-country

註四:

https://www.expat-finland.com/pdf/everymans_right.pdf

註五:

https://www.infofinland.fi

註六:

https://info-25276.medium.com/芬蘭kela福利介紹第一篇-生育相關補貼-1427e56807c1

註七:

https://www.iltalehti.fi

https://www.seiska.fi

註八:

https://www.ilmarinen.fi

攝影圖集 /Photography:Mindy Yuan @missymindyyuan

#finland #suomi #socialism #jokaisenoikeudet #芬蘭 #福利制度 #社會主義

感謝關鍵評論網2025/03/26歐洲版刊登評論:芬蘭真的是「全球最快樂國家」?來自長期在芬蘭生活的台灣人觀察

關鍵評論網電子報2025/03/26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0681

SHARE: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Happyend《青春末世物語》:向左走,向右走———空音央討伐體制的青春組曲

2 September 2024 Venice Film Festival Orizzonti 

15 March 2025 Helsinki Cine Asia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地震創傷、移民隔閡、權威壓制鋪陳青春成長中的天真與疏離,坂本龍一之子空音央以影像為創作媒介,混凝土曲線和高樓天際線以強力電音和輕盈鋼琴互相襯托。再以音樂為主奏,其微妙而狂熱的信仰,更是多面向獨立個體的終極展現,諷刺當下日本社會千年來強調「順從」與「服從」的武士道體制,強化了官檢與政權。
 
影片起始,具有朝鮮族血統的新移民小幸Kou(日高由起刀飾)和死黨悠太Yuta(栗原颯人飾)假扮送貨員從電音俱樂部後門混入,不巧遭警方突襲,但卻意外獲得偶像DJ創作的重拍曲目,宛如接手了反抗官檢、討伐體制的重責大任。
 
兩位死黨男孩之間輕鬆、隨性的關係也延伸至非裔美國同學Tomu、中台混血女孩Ming以及家境優渥卻叛逆有理的Ata-chan。隨著地震警報以及監控體制的愈趨頻繁,編導空音央逐漸將攝影全視的焦點漸進聚焦於小幸與悠太之間那難以言喻的失語隔閡。小幸的身分政治認同與土生土長日本國人民的社會差異性、情竇初開後時間分配的不確定性以及參與社運組織後的覺醒性,更加凸顯原本隨心所欲、點子多端的悠太的安於現狀,甚至無所適從。


日韓尊卑與殖民的歷史關係
 
而日本高校校長毫無緣由質疑具有朝鮮族血統的新移民小幸必定參與校園惡作劇的橋段,也明示了日韓千年來尊卑與殖民的複雜民族關係。
 
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與朝鮮,史實記載於公元前3世紀,朝鮮半島即有移民至九州地區,日本天皇也曾納朝鮮人為妃,故當今日本皇室具有百濟血統。大韓帝國一統時期,豐臣政權也曾以「假道入唐」為名義,數次入侵朝鮮,發動時經六年的萬曆朝鮮戰爭(西元15921598);而1910年至1945年間日帝吞併並殖民朝鮮半島,直至二戰結束。日本人民自上而下睥睨朝鮮民族的潛意識心態,也惡性導致韓國百年來教育與文化氛圍集體仇視宛如法西斯份子的大和民族。
 
《青春末世物語》中第一場地震警報,即隱喻「人禍」加諸「天災」的民族末日氛圍:1919年遭日本當局嚴厲鎮壓的朝鮮獨立抗爭「三一運動」後隨之而來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而《青春末世物語》第二場地震,則顯示2011年加速平成時代經濟泡沫化與失落主義的三一一大地震。
 
雖說空音央並非災難主義至上者,但是其反烏托邦的伏筆更令觀者不寒而慄,正是因為暴風雨前的寧和並不需要雷霆萬鈞的末日大地震總結不遠的將來。《青春末世物語》那柔和溫暖的鵝黃色調,一幅幅場景宛如出自柯達Colorplus 200或是Gold 200底片;黑白相間制服的青春學子不時的嬉鬧鬥嘴,一幕幕時光靜置停格的美好,宛如無憂無慮的閒散小日子,類比種族歧視的獨裁政權校長,長期飽受壓迫與不公的叛逆精神,終將會在畢業的前一天,引爆。

 
法國與日本的青春組曲

2024年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Orizzonti)全球首映的《青春末世物語》與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Les Leurs Enfants Après Eux / And Their Children After Them皆以青春無敵,巧妙處理社會種族歧視與移民隔閡議題。不同於改編自Nicolas Mathieu 2018年榮獲法國龔固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空音央首部自編自導的長片處女作並無引入「性」或是「貧窮」為成長敘事的考量。以90年代法國東部沒落鋼鐵工業城鎮為背景的Les Leurs Enfants Après Eux,配樂以美國放克硬搖滾風格的嗆辣紅椒樂團(Red Hot Chili Peppers)哀傷吟唱爆紅單曲《在橋下》Under the Bridge代表傳統失落的虛無主義;而《青春末世物語》無歌詞電音流轉,輕輕接續溫柔流暢的鋼琴獨奏,卻顯示未來青春世代無以言明的失語症候群。
 
純真善良或許正是《青春末世物語》最引人入勝的清新魅力,即使在爬梳社會議題的方式顯得過於天真樂觀———比如只提供高級壽司就能促使具有種族偏見的法西斯校長當下妥協?可惜在於,一群準備捲起制服長袖,那革命風雨欲乎來的反武士道精神,卻與Les Leurs Enfants Après Eux那小鎮煙火絢爛一時如出一徹,後繼無力,毫無任何戲劇張力高潮。

 
向左走,向右走

終章場景,夕陽投射的欄杆倒影、凹凸有致的鮮黃色盲人步道、一明一暗的東京都商業大樓外牆、粗獷派的灰噗噗天橋路燈,將身著黑白校服的小幸Kou以及嫩桃紅棉衫、深橘色大背包、黑色涼鞋美式風格的悠太Yuta一分為二。小幸因自己「非本國人」身分而憤怒,悠太卻因自己「本國人」認同而孤獨,即便標誌著漢字、英文、韓語、中式簡體的路標也無力融合人生抉擇的分道揚鑣。向左走「赤葦町」方向的小幸,代表著支持社會公義、討伐舊體制的新左派;而向右走「九路尾」方面的悠太,明示了犧牲小我、卻可安於現狀的日本右翼傳統武士精神。

有趣在於,「九路尾」kuro也音同日本江戶時代末期武士兼陶藝家平澤九朗Hirasawa Kurō1772-1840);kuro更是日漫《海賊王》中綽號「千計之黑」(百計のクロ,Kuro也有「黑色」之意)的黑貓海賊團船長,擅長幕後策劃,希暨拋棄自我身份,藉以擺脫逃無止境的海盜生活方式。無論是武士傳統價值觀抑或是「千計之黑」的性格,在在隱含悠太Yuta青春末期後的未來走向,也是編導令觀者不寒而慄的日本國族預言。
 
向左走的朝鮮「非本國人」與向右走的大和「本國人」,突然於悠太倏地觸碰小幸那一瞬間停格回神後,原本是否昇華為「眾道」男男物語(註一),卻又拋回一陣無聲無息的小小悲嘆

那是飛逝的青春,是未來的末日,更是失語的物語。

Shall Happy (n)ever End?


註一:
日本男同性戀曾經被稱之為「男色」,江戶時代(西元16031868)後的武士社會,男同性戀又被稱為「眾道」或「若眾道」;歌舞伎族群口頭上則會用「陰間」稱之。

#Happyend #Neosora #Orizzonti #Venezia #HelsinkiCineAasia #allegory #futurism #地平線單元 #空音央

感謝關鍵評論網2025/03/24影劇版刊登【影評】《青春末世物語》:討伐體制的青春組曲,書寫「向左走、向右走」的日本國族

關鍵評論網電子報2025/03/24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0519

SHARE:

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

Mickey 17《米奇17號》:誰才是「正版米老鼠」?宇宙社畜,輪迴報到──奉俊昊身體政治與南北韓的國族隱喻

9 March 2025
IMAX, Helsinki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詳情請閱讀僱傭說明書‥‥‥

公元2054年,滿載著志工與移民的「殖民計畫」太空船撤離紛亂荒蕪的地球,啟程銀河系邊緣的冰凍行星Niflheim,欲重新打造「優越人種的純淨白色居住家園」。

合夥投資徹底負債後,毫無頭緒的地表loser米奇渾渾噩噩簽署了太空殖民中複製人計畫的「耗材性合同」,於是乎重複開啟慘死千遍也不厭倦的底層社畜輪迴。直到冰谷探勘事件後,編號17一頭撞臉編號18的尷尬意外….
 
改編自美國科幻小說家愛德華阿什頓(Edward Ashton)於2022年出版的《米奇7號》,以《寄生上流》擒下2019年坎城金棕櫚,橫掃202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的南韓編導奉俊昊(Bong Joon-ho봉준호),融合2006年《駭人怪物》The Host 的蟲蟲物語,2013年《末日列車》Snowpiercer 的階級寓言,2017年《玉子》Okja 的動保意識以及2019年《寄生上流》Parasite 的資本悲歌,攜手地表最性感蝙蝠俠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可憐的東西》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以及澳洲實力派東妮克莉蒂(Toni Collette)一同力圖生存,太空報到。


「誰」才是「正版米老鼠」?

影片起始,運鏡即放大聚焦於羅伯派汀森滿臉雪霜的側面特寫,以複製17代的米奇第一人稱畫外音自述,運用男性觀點凝視冰天雪地、蟲蟲小腹、幽閉空間以及美女探員。稜角分明、帥氣有型的羅伯派汀森飾演的米奇巴恩(Mickey Barnes),油頭凌亂、垂眼厭世、彎腰駝背、躲躲藏藏、內耗無極限,卑棲於社會底層穀倉(穀倉barn與姓氏Barnes同諧音),不過是一隻隨手可棄的實驗性白/米老鼠Mickey the Mouse。米奇17號的老實笨拙、唯唯諾諾,卻在鬧了雙胞開外掛後,與自信爆棚、怨懟陰暗的米奇18號,相互成為彼此的人生對照組。
 
基於複製人計畫條約,米奇17號與18號禁止共存,其中一號必定殲滅。但是因爲上傳意識(uploaded consciousness)的備份,使其個性迥異的兩號社畜,擁有共同的記憶與情感時,面面相覷過去的本我與未來的自我,均自認自己有權存活。而當17號與18號都是原版米奇1號的下一代仿製品時,「誰」才是「正版米奇」的大哉問,或許就是擅長探討人性複雜與階級制度的編導奉俊昊,之於南北韓懸而未解的歷史國族的創傷寓言。


身體政治與南北韓的國族隱喻

朝鮮半島在統一新羅(公元676—935年)至朝鮮王朝(公元1392—1897年)長達約一千三百年期間,基本處於一統王權模式,直至1910年被日本帝國殖民併吞,大韓帝國正式滅亡。若以法國社會理論史學家傅柯(Paul-Michel Foucault1926 – 84)之於身體政治和知識社會的建構主義觀而論,《米奇17號》的原版米奇1號(至16號)似為韓國人民千年來共同持有的語言、基因、土地、文化、思想與記憶,而米奇17號與18號相愛相殺的共處一室,就明言了自二戰後,朝鮮半島(主體)以北緯38度為分界點,形成資本主義的大韓民國和社會主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二分政權,也就是折腰於金錢的米奇17號,與臣服於生存的米奇18號,同源同種卻一分為二的當今南北韓鮮明寫照。

尤以2017年,韓國憲政史上首位女性總統朴槿惠因崔順實干政事件而遭國會彈劾後,新任南韓總統文在寅借由舉辦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之機,與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三度會晤,被外界視為兩敵對陣營和平停戰的好預兆。這或許也是編導奉俊昊徒增羅伯派汀森從原著小說《米奇7號》慘此再十次,輪迴而成《米奇17號》,以2017年推行「朝鮮半島信任進程」的朴槿惠隱喻米奇17號的女性陰柔特質,國會彈劾案象徵冰洞詐死事件,再藉由2018年南北韓領導人文在寅與金正恩在板門店的「和平之家」舉行會談,敘事了北韓「對抗與對話」兩手準備策略與米奇18號的陽剛生存戰術,不謀而合。
 
而米奇17號與18號起死回生,陰魂不散,不期而遇且不得不一起3P共享探員女友時,一為吃醋內耗、畏縮擔憂,一為大大咧咧,不可一世,也是奉導揶揄自南北韓主體一分為二後,大韓民族之於經濟觀、世界觀與人生觀的集體精神分裂症候群;更是暗暗嘲諷大男人主義至上的韓國社會受苦於性焦慮、性障礙自卑與自大並存的不可言說。

1975年出版的《規馴與懲罰》Discipline and Punish,傅柯之於身體權力的運作機制,直指政府(殖民計畫太空船指揮官)對於身體(無知無助的社畜米奇)的主體干預,是以複雜的交互關係運作(實驗室的人體打印機以及大眾利益),強加於肉身的經濟使用:「軀殼倏地捲入政經領域,權力關係控制、干涉、標記、訓練、折磨,強迫任務,執行儀式,發出信號」。
 
鮮明性格區分了兩位米奇,但無論是代表資本主義的17號,抑或是社會主義的18號,其身體器官以科學研究、人類生存的名義,都是可以隨意榨取的無限資源;而人文主義與文化記憶更是毫不值錢,個體肉身皆是可有可無的。奉導或許甚至更藉由改編原著,以大銀幕希冀解決南北韓國族統一與主體矛盾的終極方案,就是陰暗殘暴的最終號,投身自爆,與代表日本帝國法西斯主義的「殖民計畫」太空船首席指揮官同歸於盡了。


民粹主義與當今美國

與《末日列車》中艾德哈里斯(Ed Harris)那狡猾陰險的列車建造者相較,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飾演民粹主義份子指揮官肯尼斯馬歇爾(Kenneth Marshall)更似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在《玉子》的進化版:肥頭歪腦、虛榮傲嬌、愚蠢自大、奢靡華麗、金絲套裝,痴迷於製作灑狗血電視實境秀,撅起嘟嘟唇、舔舔嘴邊肉、翹起連花指飲茶的花痴風,爾後裝裝可憐的小可憐賤嘴樣兒,簡直就是《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油嘴滑舌小丑版的再升級,喜感爆棚。雖說奉導於2025柏林影展記者會專訪時澄清馬歇爾「法西斯獨裁者」的角色設定是「諸多歷史政治家的混合體」,但是無獨有偶,馬克魯法洛飾演民粹主義份子其刻意壓低聲線的大財閥嘴臉,邪教狂熱和白人民族主義至上、罔顧萬物有靈的美國重商主義心態,簡直就是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實境節目20042017年《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的電影版,抑或是2024年賽巴斯汀史坦主演《狂人法則》The Apprentice的太空歌劇版。
 
更巧合在於,「指揮官」和姓氏馬歇爾同字諧音(Marshall),其追隨者配戴著打印口號的亮紅棒球帽,叫囂不斷,熱情如火,幾乎就是美國共和黨選民的標準配備。而飾演自以為是粉紅芭比的東妮克莉蒂(Toni Collette),帶頭一票小人、奸臣與煽動者,正是反映了美國當今資本主義下的無良藥商與遊說團體,人人拜金貪婪,個個寄生上流,凸顯傲嬌當權者身旁總相伴另類寄生蟲社畜的黑色幽默。

而二戰後美利堅雄厚實力,之於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甚至南北韓戰後重建的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註一),以抗衡蘇聯共產主義勢力為掛羊頭,實則於歐洲與亞洲第一島鏈的資訊滲透和武器販售謀略,更是南韓編導奉俊昊以馬克魯法洛飾演馬歇爾的角色設定,運用大銀幕,揭露打著資本主義口號法西斯份子的偽裝面具。誇張喧囂的「指揮官」,又恰恰與英國老牌音響揚聲器Marshall同名,《米奇17號》的電影原聲配樂,應該每每在「指揮官」馬歇爾出場亮相時,穿插川普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歐傑斯合唱團的曲子《人為財死》For the Love of Money by The O'Jays才更為合拍呀!


幽閉空間、知識權力與動保意識

《米奇17號》是奉俊昊《末日列車》、《玉子》和《寄生上流》中探索底層人物、資本剝削、殖民主義、環境保護、階級制度以及體制腐敗等社會議題的集大成思辨。幽閉室內空間的影像符號,象徵地球有限資源,逼迫下從社畜、上至領導,必須在體制內你爭我奪,才得以苟延殘喘:那是《末日列車》中擁擠狹小的後段車廂,是《玉子》中豢養的藩籬,是《寄生上流》那骯髒簡陋的盥洗間,是《米奇17號》的單調艙房,是宛如核磁共振的人體複製打印機,更是無處可逃的殖民太空船船艙。

就如同《末日列車》中克里斯伊凡飾演懷疑上層領導的底層人渣,最終踏入列車建造者的系統引擎區,當米奇17號受邀為「指揮官」馬歇爾的高級晚宴座上賓時,兩位社畜倏然驚覺唯有透過異己(the other,例如:勞工、奴隸、複製人)的存在,才能突顯當權者的與眾不同。奉導以幽閉的室內空間,探討透過掌舵「權力」提供政治正確的形式規範;而「知識」既是權力生產出來並加以傳播的,反過來又再生產更大更高的權力。最幽默諷刺在於,滿載「權力」與「知識」的殖民太空船,落地殖民在與虛無主義Nihilism諧音近似的冰凍行星Niflheim之時,卻對原住民「伏蟲」的社區意識和正義感一無所知。
 
奉導與道具組設計師張熙哲發想於可頌麵包與犰狳,打造了靈性滿滿的「伏蟲」大隊。灰噗噗的冑甲與軟綿綿的蠕動或許還未達《駭人怪物》等級,不過卻高度神似隸屬節肢動物門的大王具足蟲,與不少影評「可愛又吸睛」的(莫名)讚賞相去甚遠,還加諸(本小姐)之於法式熱騰騰可頌的精神性創傷。不過飽含人文主義精神的奉俊昊,或許也藉由未知的物種,提醒大眾我們地球的多元與異己,應當珍惜生命。不僅僅是人命關天,「伏蟲」就如同《玉子》,奉導認為我們如何對待自己以外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生而為人的本性與本質。
 
永生與人鬼

原著小說作者愛德華阿什頓表示以一篇「上傳意識」的科幻概念(uploaded consciousness)所創的短篇小說,與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結合,發展為長篇小說《米奇7號》,探討了「永生」的主題。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永生」是俊俏吸血鬼的代名詞;在科學至上的後現代主義,「永生」是複製人無以逃脫的涅槃。而羅伯派汀森的影壇經歷,恰恰駕馭了「人」與「鬼」的陰陽界,深情、坦率且精彩。

共存的歷代米奇,其「多重角色」既有伊薩米勒《閃電俠》對視過去與未來那傻頭傻腦的特殊喜感,卻也挟帶《二十四個比利》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心理驚悚。羅伯派汀森於柏林影展受訪時表示,米奇118號其實就像「每個人內心都有不同的自我,有時渴望成長進步,有時卻停滯不前。無論如何,都是自我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會更想要拯救不同面向的米奇」。這也是編導奉俊昊不斷探索人類在面對剝削與衝突時所展現的共情性,《米奇17號》以「人類」對比「伏蟲」,宛如卡夫卡的《變形記》,是深具哲學思辨的高度存在主義的。

 

小結

奉俊昊的敘事手法擅長在犯罪鬧劇、黑色幽默或是科幻物種之間突如奇想的風格切換,可惜或許是英語非母語的外籍導演們,在編寫劇本台詞與角色運鏡節奏的銜接常常失格,原本渾然天成的作者導演風格時時彆扭突兀,歹戲拖棚。阿莫多瓦的《隔壁的房間》文鄒鄒的女性談天是如此,《米奇17號》不同角色間切鏡轉換時的拖泥帶水也如是。身材短小、一臉邪氣的史蒂芬元(Steven Yeun)的口音無法寒氣逼人,呈現利己主義的雙重人格,無法完全襯托米奇17號的溫馴膽小;而貌不驚人、毫無存在感兼牙縫洞開的娜歐密艾基(Naomi Ackie)其口條氣質,更像似宇宙社畜。若說要以電影形式諷刺法西斯白人民族主義至上的「優越人種的純淨白色居住家園」的殖民剝削,那麼《米奇17號》選角應該只遴選歐美高加索基因演員群才更能彰顯其滑稽與荒謬。
 
奉俊昊總對人類的缺陷與痛點凝視太清楚、太直白,《米奇17號》開放式結局並不完全樂觀積極,是之於人道精神尖銳、冷冽的另類讚頌,卻也飽含如同《末日列車》的高度社會關懷,蘊含著一道道光明的希望。
 
註一:
官方全名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的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是美國1947年之於二戰後百業蕭條、糧食短缺西歐諸國的經濟援助與協助重建計劃,並同時抗衡蘇聯政府和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的滲透與擴張;其復興進程也在1950年韓戰後於亞洲第一島鏈與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實施,受援範圍大部分是今日美國盟邦。該計劃因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而得名(George Catlett Marshall, Jr.1880—1959),但提案與實行多為美國國務院的眾多官員。

後現代歷史學家研究顯示,馬歇爾計劃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效,其應歸功於歐洲新興的社會市場經濟,以及政府監管的自由市場激發經濟增長的穩定作用。美國施行馬歇爾計劃的本意是為了透過援助,提振歐洲區域經濟,並使之成為抗衡蘇聯的防線和盟約,同時也方便美國控制佔領歐洲市場,並透過北約來支配歐洲軍事發展。但是隨著歐洲共同體發展的成熟化,與美國政治經濟體對峙與抗衡,現今美國國內仍有大量保守派和自由派之於馬歇爾計劃質疑和批評。


#mickey7 #mickey17 # Edward Ashton #BongJoonHo #RobertPattinson #MarkRuffalo #ToniCollette #nihilism #existentialism

感謝關鍵評論網2025/03/13影劇版刊登【影評】《米奇17號》:誰才是「正版米老鼠」?奉俊昊用科幻包裝的身體政治與南北韓國族隱喻
關鍵評論網電子報
2025/03/13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0128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