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August 2025 Sala Casinó
02 September 2025 Albergo Quattro Fontane
Venezia 82 Orizzonti Italia
Praying Mantis《螳螂》威尼斯影展映後專訪導演謝文明
1984年次的台灣動畫導演謝文明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研究所,2006年短片《肉蛾天》以及2014《禮物》皆獲聖地牙哥亞洲影展最佳動畫片,參與製作香港導演楊凡動畫長片《繼園臺七號》,入圍2019年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2020年《夜車》榮獲第57屆金馬獎的最佳動畫短片獎,同年更抱得薩格勒布動畫影展首獎以及日舞影展最佳動畫短片評審團獎。
謝文明導演最新異色奇想新作《螳螂》Praying Mantis入選2025年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短片競賽項目,8月28日下午4點半於Sala Casinó賭場廳先發大眾首映場,座無虛席,映後討論熱烈。
神祕女子暗夜徘徊在小橋流水的燈紅酒綠,凝視獵捕男性,探索母性本能,真相也逐步揭露‥‥
而此次再度感謝編輯部牽線,本人僅代表《關鍵評論網》,待團隊抵達威尼斯後,於9月2日下午6時分,於麗都島鄉村藝術風格的四星酒店Albergo Quattro Fontane,伴隨鳥語花香,氣泡飲與小點心,現場一對一專訪《螳螂》導演謝文明,加以公關兼繪圖師吳羽柔的資訊補充,暢聊電影的創作靈感、手繪敘事以及台灣女性無以言說的身心創傷。
原訂在賭場廳2樓記者室的訪談,因當日導演與監製的會議而移駕到酒店花園區。本篇就以Q & A的問答方式,分段紀實。
謝導A :
哈囉!能在威尼斯見到台灣人實在是太好了!而且《關鍵評論網》是我們影展宣傳行程中第一個專訪媒體。威尼斯是第二次造訪了,還是這麼悶熱‥‥我們需要挪一下桌椅,才不會曬傷呀。
關鍵Q :
真是謝謝!見到導演和公關我也很開心!芬蘭入秋後將長達半年日照時間越縮越短,得趁機多多享受日光浴‥‥8月28日已經看過首映場《螳螂》,幾近滿座,中場離席率低,映後討論很熱烈。想問問謝導是否藉由台灣都市傳說,抑或是社會新聞而激發《螳螂》的角色創作靈感?
謝導A:
小時候非常著迷香港神怪片《倩女幽魂》以及好萊塢電影《異形》(Alien)或是《變蠅人》(The Fly)系列,所以就將蛇妖、變形、半人、半獸的元素集中體現在女性角色「阿麗」身上‥‥反而倒不是從社會版新聞創造角色。這回與曾以《刺蝟男孩》榮獲金鐘獎最佳編劇,以及創作舞台劇碼《勸世三姐妹》的詹傑一起發想劇本。
阿麗的變形從「完人」至「成蟲」的伏擊型掠食者,以執行獵殺。因為女性細腰豐臀的天生優雅,正映襯了螳螂纖細靈活的天生優勢,尤其部分種類的雌性螳螂具有性食行為,主動追擊並倏地取食受性費洛蒙吸引而來的雄蟲。阿麗的玲瓏有致的曲線身型參考了文藝復興時期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born as Alessandro di Mariano di Vanni Filipepi,1445 – 1510)畫作《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結合「母愛女性」與「致命情人」的人蟲合體狀態,《螳螂》讓觀眾感受到「阿麗」性感女名星兼具保護欲的天性與性魅力的野性。
關鍵Q:
「阿麗」的人蟲合體過程也結合了古羅馬詩人歐維(Ovid, born as Publius Ovidius Naso,BC 43 – AD 17/18)、捷克猶太裔作家卡夫卡的《變形記》,甚或是導演大衛柯能堡的「肉體恐怖」元素?
謝導A:
是的。我們也是在創作的過程中慢慢了解角色的。尤其動畫無法如同要求演員隨時喊咔重新走位,若是角色在任一分鏡圖稍有瑕疵,那之後的繪圖必須重新製作。
阿麗夜間狩獵時,眼珠呈現具有立體視覺的高解析度亮黃複眼,好以定位獵物走向,冰藍色髮型參考了台灣1970年代歌姬崔苔菁的風格,且「輕柔褪去黑色手套」,代表了無需控制的人性,進而展現蟲性與獸性,融合女性特質與隱性殘暴,藉以強化角色的雙重性。阿麗「分娩生產」時的濕滑黏稠場景,以及「前足」尖刺刮傷獵物的皮膚器官,都是向《異形》系列致敬的創作靈感。但是罐裝殺蟲劑和佛祖配飾對阿麗來說是「不可踰矩」的剋物,可見她仍具有人性弱點的。
關鍵Q:
謝導是否有意透過「母愛」、「情人」結合「雌性」、「螳螂」這「人蟲合體」的複雜角色,探討台灣女性或亞洲女性所面臨的困境?
謝導A:
對的。亞洲女性或台灣女性「其實異常堅強」。她們是家庭支柱,內部外務,犧牲奉獻:「母親總是會撐起一個家的」。我小時候母親就是「犧牲奉獻」,並且「無怨無悔」的。自《肉蛾天》到《夜車》,以往我的作品中女性角色「都非弱者」,且「並不好惹」的;我也希望藉由《螳螂》這部人蟲合體的18分鐘恐怖小品,扭轉歐洲觀眾心中普遍對亞洲女性「柔弱」、甚或是「很submissive」(屈從)的既有刻板印象。
因此,《螳螂》不僅僅獻給台灣,也是獻給我的媽媽,以複雜的角色反映了許多亞洲女性精明幹練、「外柔內強」的一面,展現出亞洲女性主義的力量。
關鍵Q:
阿麗作為單親母親的困境,反映了肉體恐怖與靈性犧牲,但是卻似乎無法滿足「小螳螂」永不饜足的「我餓了、還再要」的需求。無窮止盡的給予幾乎塑造《神隱少女》中「無臉男」的節肢動物版。謝導是否有意藉短片反諷「慣家長、小屁孩」社會現況?
謝導A:
其實我的作品並非為了警示或教育大眾,創作初衷並沒有如此發想。《螳螂》是講述作為母親「甜蜜的負荷」而「甘願受」的極致犧牲:出自母愛,即使颳風暴雨、即使萬不情願,阿麗仍利用其「變形」能力,「外出seduce」,誘惑男人;即使至終身心耗盡,也必須將自己肉身「犧牲小我」,藉以「完成大我」────延續骨肉「小螳螂」的生存。
但是「小螳螂」的設計其實是另類的肉體恐怖「變形記」:上半身是「純真大眼肉肉臉」,可是下半身卻是結合多足綱、螳螂目甚至是龍蝨科的巨型新物種───受寵餵養的變形,加乘貪德無厭的蟲性。
而另類變形物種的原由,正是因為身為母親的阿麗以及監護人的護理長只是一昧餵食,而毫無教育的後果。
關鍵Q:
謝導是否有意以阿麗的肥滋滋雄性獵物的設定,而非隨機掠食諷刺當今的男性霸權?
謝導A:
其實沒有故意消遣男性雄風啦。只是可能因為自小都是媽媽照顧,所以覺得女性特別堅毅不屈,卻也特別隱藏那無以言說的身心創傷。雖然《螳螂》是以女性凝視開場,但是中場醫院游泳池與護理長「卓别林」喜感打鬥的橋段,卻是以男性的視角觀察「深藏不漏」女性掠食者大魔王與後代肉體恐怖的「變形記」,還有藉由這些男性家庭中的小孩「童心」對比「小螳螂」的「蟲性」;所以《螳螂》中的男性不但沒有佔到霸權的位置,反而還是本片消費調侃的受害者哦。
關鍵Q : 謝導是如何選角母親螳螂與「小螳螂」的幕後獻聲?
謝導A:目前歐洲媒體的興趣只集中在母親、女性的議題。但是「小螳螂」的角色設計至關重要,其實正是反映了「母愛」是極易被濫用操控的。女性的保護動力淪為毫無限制,只為填飽那永不饜足的變形軀殼與變態蟲性,其實是被箝制壓迫的。新物種「小螳螂」無以延續「關愛」的人性,甚至是沒有任何靈魂的。
而要體現複雜的聲線表現「小螳螂」的變形記,個人很喜歡的演員陳雪甄就是阿麗的幕後功臣,而她今年才剛滿十歲的小兒子就是最佳人選了。雪甄除了與我們分享為人母的生產經驗,甚至在錄音室親自指導「小螳螂」如合咬牙哭鬧、如何軟語呢喃、如何以閩南語表達七情六慾。
羽柔A:
音效設計是杜篤之老師操刀,而《螳螂》片頭曲《愛到卡慘死》是金曲歌后曹雅雯特別為我們製作的電影插曲喔,呈現宛如台灣休息站飲食區播放的台語小調。(播放歌曲中‥‥)(註一)
謝導A:
悄悄說哦,「小螳螂」其實影射是滿腦子怪想法的本尊我啦。一直覺得我媽媽勤儉持家,還要照顧「不循正規路線」而去玩動畫的我,就像是阿麗無怨無悔照顧一頭異形的概念。
關鍵Q :
謝導是從什麼時候發掘了自己「不循正規路線」而開啟對動畫美學的興趣?
謝導A:
應該是國小時期。其實在學時我深受被排擠霸凌的困擾,但是只要是上美術課,全班同學就會投注崇拜的眼光,增加我的自信心。我只有感覺在畫畫時可以躲進一個安全、自由的世界。然後就結合自己喜歡的恐怖電影元素來創作。
關鍵Q :
《螳螂》視覺海報以及美術場景設計色彩鮮明,驚艷8月28日首映場的觀眾們。其設計與繪製是如何與團隊分工合作的?
謝導A:
我負責確立場景的整體概念和視覺要求,先將碳粉壓抹在紙上,以炭筆素描將輪廓定案,營造出光影效果跟質感。然後我們的公關兼繪圖師羽柔賦予了《螳螂》「花花綠綠場景」的設計繪製與電腦上色。《螳螂》一開場的人來人往「青樓」和夜市橋段,融入濃厚的台灣錯落閃亮的霓虹招牌、迪化街熱鬧喧囂、大稻埕的紅磚老宅,隨街叫賣的檳榔西施,甚至將荷蘭阿姆斯特丹紅燈區的「櫥窗」視覺元素融入,實現了中西合併的設計。
羽柔A:
我們特地造訪臺北石碇,取景拍照,將《螳螂》花街上五顏六色、「俗擱有力」又「發光流動」的強烈視覺對比護士長醫院的「陰暗濕冷、深灰磁磚」的抑鬱風格。
之前為了製作《夜車》的驚悚效果,我才慢慢開始探索恐怖元素。《螳螂》這回研究了如何呈現血液噴濺的視覺衝擊。謝導特意選擇白色床單,在謀殺橋段使觀眾清楚區分鮮紅與赭紅的血液狀態與渲染。
謝導A:
除了親情,我也藉由《螳螂》的謀殺濺血場景探討性愛死亡之間有時僅僅一線之隔的模糊界線,是許多恐怖驚悚片的核心元素。
而最終場景「血濃於水」那你濃、我濃,早已不是「忒煞情多」,而是女性為了後代犧牲的血水。其實更驚悚在於看似拯救女性的護士長,其實是因為自身已無法生育,所以利用原本已經遭受家暴而無處可逃的單親媽媽(們),借力使力,好以延續「物種基因」。
關鍵Q :
導演有意將驚悚的開放式結局延續至下一部作品的創作靈感或是開發外傳模式嗎?
謝導A:
目前還沒想過續集哩,但是內心已經有全新的故事腳本了。原本《螳螂》的劇情設計有多場護士長與「小螳螂」的互動,但是收尾時卻發現護士長必定會「好心收編」另一個「母愛滿溢」的無辜阿麗,雙重母愛,繼續掠食,餵養後代,繼而循環。所以我和編劇詹傑決定恐怖驚悚停格在「小螳螂」,讓觀眾去發想。
關鍵Q :
謝導如何尋找相關發行商?《螳螂》緊接著繼續進行北美以及亞洲的宣傳行程嗎?
謝導A:
我們的製作公司楊凡映室,創辦人楊導也一同來本屆威尼斯宣傳哦。發行商是法國的MIYU,此回特地主動與我們合作,希冀能進軍更多影展主選單元,而MIYU也是8月28日首映場片單中於智利製作的木偶短片Merrimundi同一家發行商(註二)。緊接著加拿大第50屆多倫多電影節短片競賽我們不克出席,發行商MIYU就代表《螳螂》跑洽談行程。關於台灣2025金馬影展的短片競賽名單,呃,可以透露一下‥‥是的,也將會入選。
關鍵Q : 我們先恭喜團隊與作品,也祝導演與羽柔一切順利!(繼續拍照去‥‥)
註一:
2025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螳螂》電影插曲《愛到卡慘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r74p5-Luc
註二:美國動畫製作人Niles Atallah於智利聖地牙哥邊區製作的木偶短片Merrimundi,由一台來自未來的人工智慧機器,展現了後托邦版本的天堂。與《螳螂》同為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2025年8月28日首映日下午場,發行商皆為法國MIYU. www.miyu.fr
楊凡映室: www.yonfan.com
後記:原先預估35分鐘的一對一專訪持續約1小時10分鐘,其中也交換不少芬蘭與台灣的生活經驗,爾後在亮紅的Sala Giardino花園廳前合影,還得知謝導臺北市住所與我同區。非常感謝《關鍵評論網》編輯群、謝文明導演以及公關羽柔,在影展百忙之際,分享有趣談話與溫暖祝福,使我獲益良多。
#Venezia82 #PrayingMentis #shortfilm #威尼斯影展 #螳螂 #謝文明 #2025威尼斯影展 #2025金馬獎 #金馬62
關鍵評論網2025/11/14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