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Trois Amies / Three Friends《有種錯過叫做愛》: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三角定律、三條敘事、三個朋友

30 August 2024 
Sala Darsena Venezia 81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三角定律、三條敘事、三個朋友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

法國里昂、三位女性、互為好友、三人成行、多角戀愛、兩位已婚、小姑單身。瓊多愁善感;愛麗絲通情達理;蕾貝卡慷慨大方。高等教育、生活悠哉,三友三觀,卻絮絮叨叨在愛情、婚姻與不倫之間輾轉難眠。
 
宛如《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Les Choses Qu'on Dit, Les Choses Qu'on Fait中無限延伸的三角關係再現版,法國鬼才導演艾曼紐莫芮(Emmanuel Mouret2024年首次入選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的《有種錯過叫做愛》,運用長鏡頭遠距定焦滿佈鵝黃楓葉的碎石斜坡,冷風細雨,娓娓道出失神、失戀與失語的童話破滅。

開場旁白爲心慈卻憂鬱的幽靈,以男性偷窺地、隱藏地、愛憐地,凝視女性的內疚、焦慮和哀悼;接以三位好友茶水間閒聊當代關係與愛情哲學,投射為莫芮自2000年處女作《露西的陽光戀人》Laissons Lucie faire!以降,以三角點與三條線組成的封閉中產階級公式,進行偏離摹本的「愛」、「人」、「性」的研究主題,翻轉女性評點男性的無奈、癡心與偷情;最終由編導的水平線橫幅的全觀攝影,以情慾、縱慾以致無慾的大圓滿和解,交織出傷感而不濫情,睿智而不俗氣,複雜而不沈悶,卻說一套做一套,剪不斷理還亂的法式香頌。

2024830日《有種錯過叫做愛》於威尼斯影展麗都島大展廳(Sala Grande)全球首映後,導演艾曼紐莫芮連袂三位女主演印蒂雅海爾(India Hair)、卡蜜兒克汀(Camille Cottin)以及莎拉佛莉絲蒂(Sara Forestier)出席映後記者會,氣氛輕鬆,但空席不少。在場多為西班牙或法國媒體發問,或許其自由、開放、博愛的法式愛情觀,仍然令注重家族傳統的羅馬天主教義大利觀者遲疑不解。

 

三角定律、三條敘事、三個朋友
 
艾曼紐莫芮與編劇Carmen Leroi共同創作劇本《有種錯過叫做愛》,以點、線、面三位一體的對話敘事為線索,編導為大寫拉丁字母A頂點,男性與女性演員群為分別坐落於左右BC點的等角等邊黃金正三角形,編織成一幅簡潔的20世紀愛情關係快照。

《有種錯過叫做愛》由三位女性、三位好友瓊、愛麗絲與蕾貝卡,引為三條線段順次首尾相連,加諸不共線的三位男性新鄰居湯瑪士、愛麗絲之夫艾瑞克以及田園藝術家互為兩兩連接,所組成的一個閉合的平面幾何圖形。影片起始的黃金正三角的三局鼎立的女性友誼,因為有婦之夫與單身小姑的婚外偷情,使其正三角的60度內角傾斜為不等邊三角;待瓊與愛麗絲分別與風度翩翩的新鄰居以及畫作滿室的藝術家發展「友達以上、戀人即滿」的暈船曖昧之時,其不等邊三角形宛如快速分裂分枝的族譜,倏地變形,延展至不對等的八至二十多面體形狀。
 
《有種錯過叫做愛》多面體的故事架構伴隨多角線的人際關係,影片起始於中學教師瓊失神的內疚、失戀的焦慮與失語的哀悼,爾後逐漸意識到新戀情起點的無限可能,無非是艾曼紐莫芮與編劇Carmen Leroi於三位女性敘事中最感人、最可信、最親人的觀點。可惜在於,故事線並未全力聚焦在瓊的角色發展或是心靈探討,反而借力愛麗絲與蕾貝卡的交叉線,無休無止的辯論、應證與討論關於愛情的哲學——愛情的誘惑、愛情的危險、愛情的力量——反而凸顯故事過度沉迷於陳詞濫調,編織出一張多邊多角錯綜複雜的情感多邊形網路。雖說跳脫了宗教的束縛、道德的說教以及法律的底線,最終似乎只是為了擴張無心的巧合而歹戲拖棚無盡的哀聲嘆氣。
 
愛情的誘惑、愛情的危險、愛情的力量

愛情的誘惑解放了瓊的哀傷、愛情的危險解構了愛麗絲的婚姻、愛情的力量促使蕾貝卡盡釋前嫌。但諷刺在於,儘管電影法文片名Trois Amies,直譯應為《三位朋友》,但友誼、友情與友愛在多邊多角的關係中卻處於次要地位:三位看似獨立的現代女性都被彼此的秘密糾纏多時,她們認為神不知、鬼不覺的操縱陰謀只是為了讓自己受益,簡直就是以女性知識份子的甜滋滋糖衣包裹著自古女性之間善妒的不懷好意;三度說謊,三次欺騙,三位女性口是心非,三種形式的自欺欺人。而三位男性亡夫維多、新鄰居湯瑪士以及田園藝術家或許更坦然、正直且誠實,即使一個「真正」的男人,是無以無頭無腦思考「瑣碎、無意、沒完又沒了」愛情的。
 
艾曼紐莫芮導演風格輕快、詼諧而務實,攝影師Laurent Desmet的鏡頭平靜昏黃、略顯褪色卻柔軟迷離;配樂繚繞著莫札特、拉威爾、孟德爾頌(註一)等耳熟能詳的古典樂曲,在處處充滿書籍、古物、畫作的里昂大大小小的溫馨公寓之間,教師、作家、畫家、藝術家、收藏家、音樂家——是編導莫芮整個多邊多角的愛情世界,而這個架空感覺如此封閉單調、白人至上的中產知識學術圈,就宛如像伍迪艾倫Woody Allen塑造了一群戀愛腦紐約客一般,無視電影開拍地點里昂自90年代以降的國際化與多元化。

 

務實派、浪漫派、享樂派

《有種錯過叫做愛》引人注目之一為延攬法國喜劇天后Camille Cottin飾演愛麗絲,並延攬在2017年《敦克爾克大行動》、2019年《悲慘世界》以及2023年《可憐的東西》出鏡的法國魅力型男Damien Bonnard飾演新鄰居湯瑪士,以男女角色之間的解構與對話,思考愛情的結構以及愛情對每個人的不同意義——對某些務實派而言,愛情是柴米油鹽的夥伴關係;對浪漫派來說,愛情是關於包羅萬象的、精神與心靈兼具的浪漫崇敬;而享樂派角度,愛情則是養眼第一、性慾先發、麵包不可兼得。

《有種錯過叫做愛》中的各個男性女性角色都經歷了一段心靈冒險之旅:失神失語、失而復得、失魂落魄的孤寂邊緣,即便總是身著舒適毛衣,觀看電影,寬敞的洋房裡隨意堆滿了書籍,他們幾近無病呻吟的《戀人絮語》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就像是吃飽穿暖閒來無事你歡我愛打發無聊,就是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Gérard Barthes1915– 1980)於1977年發表的愛情經典散文——開啟的對話,往往沒說完——一如戀人們紛亂、跳躍、凌亂的雜思。

人們總是妄想著自己無法擁有的有形與無形,無論貧富貴賤。諷刺在於,往往就是在得逞那一瞬間,才是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唯一方法。

法國民族大抵是世界影壇唯一可將背叛、通姦、不倫情節描繪如此輕鬆、詼諧、輕快的無可奈何之日常。當愛情至上,毫無道德底線之時,我們仍能泰然自若嗎?身為中產階級、知識份子,閨蜜與老公翻雲覆雨,快刀斬麻抑或是睜一眼、閉一眼,你當如何自處?有種,錯過叫做愛?抑或是,有種錯過,叫做愛?

註一:
拉威爾(Joseph 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國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具有西班牙巴斯克血統,曲風以纖細、豐富的情感著稱,與克勞德德布西(1862 – 1918)齊名的印象樂派作曲家。拉威爾的鋼琴曲《鏡》(Miroirs)以及《夜之幽靈》皆為二十世紀經典;芭蕾舞曲《鵝媽媽》以及交響樂篇章《波麗露》廣為法語區熟知,精細展示了以音樂表現劇情與光影的技巧。
 
音樂界通稱菲利克斯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生於漢堡,為德國早期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鋼琴家、管風琴家和指揮家。孟德爾頌譜寫交響曲、協奏曲、清唱劇、鋼琴樂與管風琴樂,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仲夏夜之夢》序曲和配樂以及其中的《婚禮進行曲》、《義大利交響曲》、《蘇格蘭交響曲》以及清唱劇《聖保羅》。聖誕頌歌《聽啊!天使高聲唱》的旋律也出自孟德爾頌之手。

後記:2024830日威尼斯影展衝著氣質優雅的法國喜劇天后Camille Cottin進入映後記者會,現場氣氛輕鬆,但空席不少,多為西班牙和法國媒體發問。觀影後還坐等著Trois Amies或有機會進入最佳劇本決選,無奈或許自由、開放、博愛的法式愛情觀,仍然令注重家族傳統的羅馬天主教義大利觀者評審無以招架。

關於愛情,大家自認是務實派,浪漫派抑或是享樂派呢?

#troisameis #EmmanuelMouret #CamilleCottin #labiennaledivenezia #金馬奇幻影展 #威尼斯影展

SHARE: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I’m Still Here / Ainda Estou Aqui《我依然在此》:是文學的真理,是藝術的功用,更是遲來的正義

I’m Still Here / Ainda Estou Aqui

1 September 2024 Venezia 81
20 March 2025 Finnkino Helsinki 

1998年以《中央車站》Central do Brasil揚名國際影壇的巴西籍導演華特沙勒斯(Walter Salles),2024年連袂在《中央車站》飾演中年婦女寫手,進而榮獲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的費南妲蒙特內哥羅(Fernanda Montenegro),與1986年以年僅21歲之姿擒下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的費南妲托雷斯(Fernanda Torres),母女同台,分別飾演1970年代巴西殷實之家年邁版與年輕版母親尤尼絲派瓦 Eunice Paiva一角。透過中產階級家庭的時代創傷,編導勾勒出女性心碎心痛、卻堅毅不屈的力量,揭開巴西政治史上被迫掩蓋噤聲的暴力真相。

                                                
色澤飽滿的運鏡與中產階級的興衰

改編自尤尼絲派瓦Eunice Paiva之子馬塞洛魯本斯派瓦(Marcelo Rubens Paiva1959-2015年出版的同名回憶錄《我依然在此》Ainda Estou Aqui1970年代的巴西里約熱內盧,派瓦一家七口的雙層洋房位於海濱街區,與朋友聚會、歡笑暢談、拍照留念是一家人的俯拾即是的日常;陽光燦爛、一望無際的大西洋是集結溫馨、美好、自由、民主、熱情、奔放、隨意、開闊的表徵。影片起始,以親朋好友在處處是嬉鬧人群的萊布隆沙灘,此起彼落呼叫著頑皮小弟「馬塞洛!馬塞洛」之名,預設了先行以男性第一人稱的觀點,仰望著一家之主父親多才多藝、母親溫柔呵護、四位大姐小妹們手足小打小鬧的線性敘事;並跳接穿插大姐維拉的手持攝影家庭錄影帶為輔,以巴西軍隊於隧道出口無故盤查質問的橋段,漸進式呈現民眾反對獨裁政府的聲浪四起,白色恐怖逐漸蔓延至巴西上、中、下層社會的各區角落。
 
宛如一層層LOMO沖曬相片的復古場景、飽滿色澤、綿花糖般裝飾的中上階級洋房,直至一家之主父親某一時辰臨時「加班」、一去不復返之後,原本手持攝影晃動的自拍式歡樂家庭電影,便倏地拉上窗簾、固定腳架、靜止定格、幽暗方格的中距離定焦。其無聲無息的「上車綁架」場景,優雅卻哀傷地突顯政治恐怖劫持入侵中產階級原本自由愜意的家庭生活,絕非是B級製作的牛鬼蛇神般驚聲尖叫,而是帶著淡淡的、無所謂的偽裝歉意,只有破壞毫無創建,悄悄溜之而來。毫不知情的孩子們仍繼續在街坊、臥室、客廳、樓梯走上走下,而政府暴徒則在象徵母親慈愛的廚房裡徘徊監控,只知服贋政府強權,自身卻無所適從。
 
《我依然在此》攝影師Adrian Teijid那華麗多彩的色調,運用雙層洋房的家人失蹤與庇護,以人數的遞減講述巴西中產階級興衰歷程,暗喻飽受殖民與軍事壓迫的國族命運,賦予整部電影末日來臨的憂傷與驚悚。孩子們的無憂童年軋然而止、少不更事卻默默流淚的失怙憂傷,對比劇中母親永遠衣飾優雅,悠閒作早餐,強忍悲傷和殘酷的喪夫驚悚,是淒美的回憶,是人性的悲劇,更是美好時代的終結。
 

男性女性的敘事視角

一家之主的父親因暗中接濟政治難民而被迫失蹤後,原本以馬塞洛為第一人稱的男性憂傷視角隨即切換至女性母親的主觀生存敘事。在巴西導演Arnaldo Jabor執導的心理驚悚片Love Me Forever or Never飾演年輕單親媽媽一角,年僅21歲即擒下1986年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的費南妲托雷斯(Fernanda Torres),在《我依然在此》中一肩扛下單親女性的重責大任,煮飯燒菜、陪伴兒女、眼角噙淚卻冷靜自持,優雅從容。

尤以在被迫拷問入監一橋段,心有不甘卻理性清晰,只在終於釋放出獄的那一無名夜晚,筋疲力盡背對著晦暗的門簾,淚水摻和著洗澡水,海綿強力刷洗每一吋的灰頭土臉,宛如無聲卻強力控訴未竟的冤屈,層次豐富,精準細膩體現了小兒馬塞洛於回憶錄中自述『從未目睹母親嚎哭掉淚』的堅毅不屈,對照軍政府獨裁政權下男性制霸的國族動盪,情緒流動複雜卻深得人心,無怪乎於2025年第82屆金球獎劇情類電影一舉封后。
 
而隨著象徵凝聚父親形象的可愛狗狗的車禍意外,派瓦一家人的強忍冤屈終將潰堤。藉由單親母親搬遷全家至巴西第一大城聖保羅重新開始,才能技術性忘卻大西洋海濱的家庭悲劇。攝影調度轉換至鮮明冷色系,搭配聖保羅市中心高樓櫛次鱗比的方格天際線,室內溫水游泳池的單一節奏,運鏡早已跳脫了70年代的森巴韻律,轉而90年代的學術理性。可惜本片之於尤尼絲派瓦Eunice Paiva 爾後擔任巴西聯邦政府、世界銀行以及聯合國顧問,其土著權利領域法學專家的求學奮鬥過程付之闕如,片中描述僅僅約3分鐘的大學講課橋段就匆匆蜻蜓點水,過於簡化;否則多加著墨以70年代的政治受害者蛻變為90年代法務界專家的身心進程,更可強調女性力量的無窮希望。
 
文學的正義與遲來的正義

詩意正義(poetic justice),也稱為文學正義,為英國戲劇評論家湯馬士賴默(Thomas Rymer,約1643-1713)於1678年出版的《末世悲劇考》The Tragedies of the Last Age Consider'd所創,為一文學敘事手法,運用人物情節描繪「善良」終將戰勝「邪惡」的因果劇情,藉以警示,激發觀眾道德行為準則。1970年巴西軍事獨裁政權下失踪人口的悲痛歷史,直至《我依然在此》於202411月公映後仍遭巴西極右翼份子惡言抵制,但若無馬塞洛魯本斯派瓦(Marcelo Rubens Paiva)無懼無畏的正氣凜然與簡潔精練的文學素養,若無華特沙勒斯與劇組的通力合作、扎實演技與藝術創作,世人便幾乎無法得知那一段被迫噤聲的草菅人命,無以用心思考我們習以為常自由與民主,是歷史洪流中多少無名血淚交織而成的因果。
 
印度裔英美雙籍的薩魯曼魯西迪爵士(Sir Ahmed Salman Rushdie1947-)於1989年出版的《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因批評伊斯蘭教義,而遭致當時伊朗什葉派精神領袖霍梅尼(Ruhollah Musavi Khomeini,約1902-1989)下達全球追殺令;20228月魯西迪於美國紐約州公開演講時,遇刺負傷,卻令其道出文學的功用與詩意的正義:

一首詩歌無以抵擋子彈,一部小說無法拆除炸彈,但我們並非無援無助:我們可以歌頌真理,揭露謊言』。(註一)

 

馬塞洛魯本斯派瓦的兒時回憶與紀實寫作,華特沙勒斯之於派瓦家族的私交、人道關懷與藝術技巧,Fernanda MontenegroFernanda Torres母女同台的實力派演技,是時代的串連,也是藝術的力量。《我依然在此》是男性的,是兒子的,是父親的,是編導的;也是女性的,是女兒的,是母親的,是影后的;是精神長存的,是軀體奮鬥的,是整個巴西國族的,更是全世界人們的
 
影片末尾,以大家族花園派對的家庭照,直言警示巴西當局及其妄想以軍事專制與恐懼來鎮壓和統治人們的獨裁者們:欲試圖征服的民族精神,將長久存在;欲試圖壓迫的血肉軀體,將親見歷史的正義;而反抗起義的人們,關於他們的歌曲和故事,將永久流傳。

導演華特沙勒斯與團隊以森巴音樂的強力節奏與優雅的攝影運境講述《我依然在此》,20249月於威尼斯影展贏得最佳劇本獎,同期間華特薩勒斯於平遙國際電影展榮獲臥虎藏龍東西方交流貢獻榮譽,2025年奪得西班牙哥雅獎最佳美洲電影,全球影展共計59項提名獲獎50;而電影獎季最高終站,心碎而美麗的《我依然在此》於第97屆奧斯卡金像獎更一舉奪得巴西電影史上首部最佳國際影片獎,與以巴合製,擒下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你的國,我的家》相呼應:這是女性與男性的共同力量,是文學的真理,是藝術的功用,是遲來的正義。
 
因為,藝術恆久遠;因為,我,依然在此
 
註一:
A poem cannot stop a bullet, 
A novel can’t defuse a bomb, 
But we are not helpless.
We can sing the truth and name the liars. 

#Iamstillhere #AindaEstouAqui #Venezia81 #LaBiennale #WalterSalles #FernandaMontenegro #FernandaTorres #TheAcademy #白色恐怖 #文學正義

SHARE: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Helsinki Cine Aasia 2025 : 赫爾辛基亞洲影展映後專訪藝術總監Eija Niskanen : 預算刪減、籌備困境、選片概況與未來展望

赫爾辛基亞洲影展映後專訪藝術總監 
Interview with Eija Niskanen

24 March 2025
Finnkino Kinopalatsi Helsinki

每年三月份春分時節前,一年一度的赫爾辛基亞洲影展(Helsinki Cine Aasia)(註一)率先首發,揭開芬蘭全國各區春、夏、秋季大小影展序幕。

創立於2013年,芬蘭亞洲電影協會(Asian Cinema Association of Finland)舉辦的赫爾辛基亞洲電影節,是為歐洲亞洲電影節網路的成員(Network of Asian Films Festival in Europe,簡稱NAFFE),由芬蘭藝術促進中心(Taiteen Edistämiskeskus,簡稱 Taike,註二)和赫爾辛基市政府支持,放映當代東亞、南亞以及中亞地區的藝文戲劇類電影,並邀請嘉賓,舉辦主題座談會。
 
今年三月13日至16日的赫爾辛基亞洲影展,飽含美食、歷史、冒險、驚悚、性侵、犯罪等多重社會議題,以動畫、戲劇以及紀錄片的交錯片單,帶給影癡影迷更豐富、更多元的大銀幕饗宴。

本小姐僅代表《關鍵評論網》,持亞洲影展記者證,於324日午間時分,在赫爾辛基市中心連鎖電影院 FINNKINO,現場一對一專訪赫爾辛基亞洲影展藝術總監 EIJA NISKANEN,暢聊芬蘭文藝預算刪減的後續震盪、電影節籌備時期的甘苦談、芬蘭觀眾的觀影支持度以及個人之於電影節的未來展望。


文藝預算刪減的後續震盪

芬蘭共和國現任總理奧爾波(Petteri Orpo1969-)領導的經濟自由主義右翼政府『民族聯合黨』(National Coalition Party,英文簡稱NCP;芬蘭語Kansallinen Kokoomus r.p.;瑞典語Samlingspartiet r.p.,芬蘭民眾與媒體一般簡稱之Kokoomus)計劃於2025年削減文化機構、節目運作、個體戶藝術家與音樂家超過1700萬歐元的文化資金預算。此預算提案於202411月釋出,125日即超過2,000芬蘭居民以及音樂圈、電影界與文化藝文相關人士,無謂天寒地凍,聚集於赫爾辛基議會大樓正對面的公民廣場(Kansalaistori),參加連署示威抗議活動。(註三)
 
專訪起始,即便提起本年度預算議題。赫爾辛基亞洲影展藝術總監Eija Niskanen說明赫爾辛基許多獨立劇場的生存條件因資金短缺更趨嚴苛。以籌辦電影節而論,文藝類影展因補助短缺,錯失不少爭取亞洲熱門得獎片發行商進軍芬蘭市場的良機,更因為影展運作的人事、行銷、場地開支,必須得提高售票金額(好如單票場次由2022年的11歐元調升為202412歐元),轉嫁於消費者,才能稍稍達至收支平衡。

在影展運作期間,團隊成員必須盡力尋得任合非政府或第三方的資金支持,是為辦展一大挑戰。好在今年得力於赫爾辛基市政府的大力贊助,加諸赫爾辛基連鎖電影院FINNKINO與獨立劇院ORION、韓國電影資料館、甚至赫爾辛基當地亞洲餐館的加盟,使為期四天,共27部亞洲優秀作品得以與觀眾分享交流。
 
亞洲影展籌備甘苦談

赫爾辛基亞洲電影節籌備團隊以藝術總監Eija Niskanen為首,常務董事Jenni Peisa為主,公關總監Muru Vähänikkilä為聯繫窗口,以及幕後約6人的技術、網頁、製作與平面設計小組,加諸影展現場的志工人員的通力合作,使橫跨週末、為期四天的獨立影展得以順利運作。

從勤跑釜山影展、東京影展、柏林影展親自看片、選片並與發行商商討版權事宜起始,直到影展結束後訪談與會計相關工作,赫爾辛基亞洲影展團隊成員多有在亞洲各國交換學習的跨國經驗。
 
赫爾辛基亞洲影展藝術總監Eija Niskanen曾在日本留學,也曾為赫爾辛基國際影展創辦人之一,對於亞洲電影的熱愛源自於黑澤明各時期作品。有感於芬蘭影展未能有多元亞洲語系電影介紹,便於2013年草創了赫爾辛基亞洲電影節,目前專攻動漫領域,之於歐洲日本的合製發行議題很感興趣。

而藝術總監的預備工作,則是於年末在影展負責看片選片後,參加釜山國際影展、東京國際影展的版權交流日直接與發行商對談,便於隔年赫爾辛基亞洲影展前敲定片單、邀請嘉賓、公關聯絡等事宜,並與團隊討論最終影片定奪。近年來電影界競爭白熱化,中、日、韓許多發行新銳導演作品的公關,甚至熱情主動寄發試映連結給予總監,藉以爭取北歐影展或院線市場的播映機會。

藝術總監也必須與影展人員和自由工作者密切合作,勘定網頁風格與紙本節目單印刷品質,並確保以數位化而非膠捲格式的影片於影展期間順利播放。
 
而協助藝術總監大小適宜的常務董事Jenni Peisa還在學生時期,便喜歡香港電影,是功夫巨星成龍的忠實粉絲。曾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畢業論文專為研究橫跨六世代的中國電影史為題,其影展工作負責華語電影選片,培訓影展工作志工,籌備贊助商資金,期間必須與電影院協調相關場地與播放事宜。

而影展志工就是現場售票、引導觀眾、跑腿買飯、陪同嘉賓等雜項。而得以雀屏中選的特質,除了本身是亞洲影癡外,熱情活潑、具有社群媒體和攝影相關技巧,以及參與大型影展或音樂祭活動的經歷,都是能在候選名單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藝術總監表示其中幾位志工都是好朋友了,已經連續多年一起打拼,彼此默契不在話下。

而因2025年芬蘭國家藝文預算削減的事實,也限縮影展團隊爭取亞洲影片播映權的可能。好如1932年創立,累積規模、獎項與影院驚人可觀(哥吉拉與宮崎駿系列)的日本東寶電影公司,旗下出品版權費相當高昂,單部可抵多部馬來西亞或吉爾吉斯諸國的版權金,為籌辦影展苦情哀嘆之一。

當然還有明星卡司與作者導演的新作,必然想爭取歐洲柏林、坎城與威尼斯三大影展的世界首映能見度;所以即使北歐市場的時間點合適,但許多片商與團隊寧可再壓箱多些時候,好以爭取更多商業宣傳曝光的佳績。市場範圍與成熟度也是芬蘭亞洲電影協會推廣優質亞洲電影的侷限之二。
 
選片原由與觀眾反應

是個人興趣、票房保證抑或是獎季加持,使赫爾辛基影展片單年年更多元、涵蓋更廣泛亞洲優秀導演群呢?

亞洲影展每年選片其實不具特定主題,但是因為近年來韓國流行文化的高人氣,以及赫爾辛基電影文化館的相互合作,團隊選片今年確實較高比例為韓語作品,全片單總數27即占了7部,為歷年之最。影展期間還提供韓服免費出租試穿的活動,也吸引不少韓國籍觀眾到場支持。

雖說片單遴選標準確實參考導演卡司,以及發片國當地的票房成績,好如今年囊括了張在現韓國年度賣座的超自然靈異《破墓》以及金性洙根據韓國雙十二政變事件改編的《12:12:首爾之春》,但是如果影片議題令選片團隊昏昏欲睡,或是藝術手法粗糙拙劣,即便賣座大爆棚也無法入選亞洲影展的片單。

而影展前令團隊燒腦的工作之一,是為在取捨諸多優質作品後,設計影片多元議題的播映單。團隊近年嘗試在安排影片播放先後順序上,穿插發人深省的社會議題與輕鬆詼諧的小品,藉以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族群以及轉換觀影者的心情。好如今年度的日本電影系列,就以榮獲奧斯卡提名紀錄片《黑箱日記》的下午場,搭配描繪年輕藝術家肖像的《圓圈》Maru晚間時段,取得觀影氛圍的平衡。

今年度的售票總額與前年相較,大大提升了30%,尤其以韓國驚悚片《破墓》預售票銷售一空,且排隊進場多為當地芬蘭觀眾最為驚喜;中國獨立導演婁燁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甚至必須遷移至中型放映廳以應激增需求,目睹在場超過九成是為在芬蘭旅居或工讀的中國籍觀眾,「購票進場支持」正是主辦影展與電影從事人員最開心、最欣慰的事兒了。


亞洲影展的未來展望

談到今年多元片單中個人最喜歡的電影,藝術總監表示,自己特別鍾意坂本龍一之子空音央的首部處女作長片《青春末世物語》、2024年金馬影展最佳導演婁燁寫實新冠疫情時期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以及訴說身體政治與日本女權運動的《黑箱日記》。
 
談及赫爾辛基亞洲影展願景,藝術總監希冀未來能邀請電影導演開設大師講座。以今年的夢幻片單為例,編導《青春末世物語》的空音央就是總監非常嚮往的作者大明星。而可愛療癒的喵喵動畫《佛系貓物語》(化け猫あんずちゃん),因是日本朝日電視台旗下的新銳動畫主製作,日本東寶與法商Diaphana Distrubution聯合發行,其中合作的緣由耐人尋味,也是總監非常想舉辦映後座談會的名單之一。

亞洲影展的創辦初衷,即便是以藝術教育的推廣,使芬蘭當地民眾更能藉由觀賞各異的亞洲風情與多元議題,引領對其風土民情的了解與理解。之於未來的目標,團隊期盼能吸引更多更廣的觀眾群,當然也希望能獲得政府廠商的多額贊助,藉以更早些取得亞洲優秀作品的芬蘭區播映權,使其影迷、影癡、影評無需再領期盼等無人。

藝術總監也非常好奇台灣金馬影展的片單與傳統,盼望今年11月或不久的將來,能有機會參與華語電影界一年一度的影壇盛會。


註一:
註二:
註三:

#helsinkicineaasia #FilmFestival #helsinki #finland #eijaniskanen #明蒂小姐 #亞洲影展

關鍵評論網2025/04/16電子報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1575

SHARE: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pipdig